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温暖的baobao

守护“夕阳红”的年轻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先藕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4月12日   04 版)

    “这10年,我为自己是一名养老护理员感到自豪,更感受到养老护理这项事业沉甸甸的社会责任。”邱丽芸说,18岁的她第一次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社会福利院,看到老人们的种种样子,揪心之余,也有些许彷徨。

    “这些老人没了家,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咱们养老护理员是他们最后的依靠。”和福利院领导谈心后,邱丽芸决定先试试,这一试就是10年。

    3月28日至29日,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邱丽芸作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代表发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但是我国养老服务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低。年轻人一直是养老行业的“稀缺资源”。

    不过,在全国各地也有不少像邱丽芸一样的年轻人愿意留在这个行业,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到郑州实地观摩当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走近守护“夕阳红”的年轻人。

    养老服务并不是单一生活照料

    “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在养老院工作”“又累又没钱,年轻人做这个没前途”……如今,谈到养老服务行业,还有人有这样的印象,“这份工作看起来不难,做好却不容易。”邱丽芸发现,生活照料仅是养老护理员的基本功,具备专业护理知识技能、掌握心理疏导和社工服务等知识,才能更好地针对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开展服务。

    “养老护理员是用人心温暖人心、用生命感动生命的职业。”一次,邱丽芸打好饭菜一口一口地喂长期卧床的张奶奶吃,张奶奶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奶奶,您觉得不好吃吗?”令邱丽芸没想到,老人眼里突然泛起泪花,颤抖着拉着她的手说:“谢谢你。”

    在邱丽芸帮助下,张奶奶经长期康复训练,从卧床不起到能在她的搀扶下小步走动。邱丽芸意识到微不足道的付出,在老人看来却是莫大的帮助,此刻的她下定决心,把这份工作做下去。

    工作以来,邱丽芸照料过500多位老人,护理陪伴了10余位临终老人。为提高服务质量,邱丽芸上班练技能,下班后学理论知识,2021年她参加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为了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全国各地纷纷出招。江西省开展“最美”学习宣传活动,挖掘养老服务领域先进典型;四川省成都市从2020年起,陆续评选出“最美养老机构院长”和“十佳养老护理员”共60名;浙江省嘉兴市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最美嘉兴人”系列评比,对获得表彰的先进典型制作专题宣传片,多渠道进行宣传报道。

    同时,为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多地也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补贴标准。邱丽芸说,目前广西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待遇也有提升,“大家切实感受到国家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对养老护理员的关心,工作起来更有奔头”。

    “着力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推动各地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城市积分落户、市民待遇等优惠政策支持范围。”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养老服务人才“拴心留人”的制度机制。

    探索多元化有温度养老新模式

    “燕子你看,我这朵红色康乃馨修剪得怎么样?”3月29日,在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庭院上插花课,82岁的胡奶奶笑容满面地向85后李燕分享插花作品。

    “插花能放松心情,改善老人的肢体和认知能力。”高级社工师、园艺治疗师李燕说,当天的园艺疗法活动,能让老人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获得多维度锻炼。

    如今,社工逐渐成为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近年来,河南省推广“五社联动”助老模式,打造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有机联动的特色养老服务运营体系。

    2015年,当时27岁的李燕作为一名居家养老社工奔走在社区,和护工们一起服务80岁以上的空巢和独居老人。她发现有的老人患有认知症,轻度的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重度的则出现逻辑思维能力减弱、语言表达退化等症状。

    李燕希望通过园艺疗法帮助这类老年群体,经过努力,她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园艺疗法介入认知症”作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将园艺疗法用于一些社区的认知症老人。

    分不清季节、表情迟滞、眼睛无神……86岁的李奶奶患有中偏重度认知症,李燕陪伴其做香草盆栽、叶子化石风铃等多种园艺活动,希望以此唤醒她的活力。

    一次,李奶奶做好薰衣草香囊后,高兴得不得了,老远就喊着老伴儿,“旭,我做的,你闻闻香不香”。老爷爷竖起大拇指说,“好香!”看到这一幕,李燕很兴奋,用园艺疗法给老人带来内心的快乐和宁静,正是她坚持从事10多年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养老+社工”模式,多渠道拓宽养老服务人才来源渠道。如四川省成都市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机制,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两人,全市老年社工有6700余人、老年志愿者30余万人;江西省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加大社工专业岗位开发,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3年来累计培训专兼职老年社工3200人。

    围绕养老服务人才不足问题,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保持1人以上。

    青年正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注入新活力“这里有振动排痰机等实训器材,一边上课一边实践,能让书本知识‘活’起来。”在大二学生王仪凡看来,学习期间她感到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也更有尊严了。00后的她说,选择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因为有个梦想:用所学帮助农村独居、留守老年人。

    目前,河南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累计培养相关专业毕业生16.3万人。不仅在河南,全国各地也在加快培养高校的养老服务人才,如江苏省共有89所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3.23万人;江西省有23所职业院校开办中高职层次、8所院校开设本科层次、1所院校开设研究生层次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浙江省嘉兴市支持7所高中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学生每学年10个月生活补助;四川省成都市建立校企养老服务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市内17所普通高校、高中职院校设置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同时,各地也不断在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技能水平。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养老服务“工匠”工作室,开展管理人才“珠峰计划”,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全区现有养老护理员6541人,持证上岗达到100%;成都市建立11个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开设养老管理人才研修等多个班次;江西省推进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全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达到5000余名;江苏省“十四五”以来全省共有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认定机构46家,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人员达到8.4万人。

    “今后将通过发挥院校培养人才主渠道作用,加强与家政、物业、医疗护理等关联领域合作。”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下一步将通过积极培育服务老年人生活照护的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等措施,不断充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先藕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4月12日 04 版

守护“夕阳红”的年轻人
爱上有了神韵的百岁鼓楼
“我很想知道老了会怎样”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