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4月1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文化给了我们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4月14日   04 版)

    最好吃的糖葫芦在哪里?伊朗青年普雅认为,在北京老胡同里吃的糖葫芦,尤其是下雪天的最好吃。

    在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上,2009年就来到北京的普雅坦言,这座城市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如今,普雅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文化与艺术的创新融合,其团队开展的“城市记忆”项目,通过影像技术和建模,试图把北京老胡同的记忆留存下来,项目还得到北京市相关部门的支持。

    在胡同里散步,也是北京日本人留学生社团BJSA副会长福川美希在闲暇时的选择。这个00后的日本姑娘还喜欢逛北京的博物馆和文化展览,在她看来,北京博物馆对文物的多语言介绍,方便留学生亲身去感受北京的文化底蕴。

    福川美希还参加过北京市政府面向在京外籍人士的门户网站国际版的改进座谈会,北京市政府工作人员细致地向他们询问,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使用这个网站的感受。

    “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讲,北京的文化给了我们一个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福川美希说,文化可能会让身边的细节变得鲜活有温度。如果走进身边的老街区,把一条胡同的故事分享给外国同学,他们就会发现,原来中国深厚的文化就在自己身边。甚至大妈跳广场舞,老大爷下象棋、打麻将,都会被留学生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吸引他们驻足观察、记录。

    在日本,大熊猫是备受欢迎的中国文化符号,而中国的旗袍和汉服也被日本同学所喜爱。近几年,北京日本人留学生社团组织成人礼活动,许多日本留学生身着旗袍、汉服参加。

    2022年北京冬奥会,福川美希作为国家游泳中心的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和中国同学一起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北京给予了我真正为世界大舞台服务的宝贵机会,在这些实践活动当中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拓宽自己在中国的视野。”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达加斯加语外籍教师唐磊在本国时,最熟悉的中国文化是武术,踏上这片土地,他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丰富的内涵。自2016年来到天津师范大学求学,唐磊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短视频大赛中,他打着快板用中文讲述自己眼中的天津。

    “语言是打开一个国家的钥匙。”唐磊希望自己能为中马两国友谊作出贡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马达加斯加语还是相对比较小众的语言。而在马达加斯加,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汉语。

    不同肤色的面孔都可能讲出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汉语桥冠军、来自白俄罗斯的苏小小说,她在中国各地亲身接触到与众不同的中国文化,“这些都向我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地大物博的中国。这些有趣的中国故事哪里能被外界贴的标签所限呢?”

    加纳开普敦海岸大学校友默茜·恩克鲁玛在谈及教育理念时,也引用了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思想。

    来自喀麦隆的中非青年联合会联合创始人门杜认为,“独行快,众行远”的俗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通。从2018年开始,门杜担任非洲青年驻华代表团团长。他曾到访江西竹桥古村、贵州遵义花茂村、新疆喀什和和田等30多个地方,开展志愿活动,与当地群众交流,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现状。

    在山西省吕梁市沙壕村,门杜当了一个月村官,体验基层干部的成长过程和工作作风,了解了贫困户转为致富带路人的奋斗故事,也深深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来中国学习,也要把好的经验带回去协助自己的国家和地区发展。”

    “需要为中外青年创造更多面对面交流的契机。”福川美希发现,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都会受到文化冲击,他们的思考也很深入。她希望,中外青年能有足够多坐下来深入聊天的机会,“这些年轻人在未来,就是国家之间友好交流的主力军。”

    在门杜看来,青年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需要宽容,也就是拥抱其他文化的能力,需要多元化的思维。“学习其他的文化,接受这种差异性,如果能接受这种差异性,就不会把其他人视作敌人,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4月14日 04 版

汇聚青春之力,助推文明互鉴
国际交流舞台那么大,世界青年想去看看
文化给了我们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
架起友谊桥梁 书写青年的全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