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青年友谊使者”,曾获“匈牙利最具潜力青年50人”称号的郝雁清和百安木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公关和市场经理贺晓晴都曾用脚步丈量过中国的许多地方。
提起来中国的原因,生于俄罗斯、长于荷兰的贺晓晴用中文说了两个字,“缘分”。
这样的缘分始于2012年的一次中国旅行。当时,还在读本科的贺晓晴和同学从北京一路向南,游览了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最后前往香港和澳门。那时候她就觉得,自己日后还会再回到这座城市。
“来到中国的日子是我整个生命中最富变化的历程之一。”郝雁清在中国留学不满一年,却已走过广州、深圳、香港林立的大厦,看现代化都市的快速发展;也走过北京的胡同,福州的古寺,感受建筑里深藏的历史底蕴。
用脚步感受城市生活与历史脉络的同时,他们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中国社会发展。
在中国学习生活期间,贺晓晴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多项政策逐步落地。对她而言,“一带一路”是肉眼可见的道路,也是港口、电力、管道等正在建设的基础设施。“这条大路是什么意思,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带着这些疑问,她选择了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主题。
贺晓晴告诉记者,有一次她与中国学生们在福建厦门的土楼里住了大约10天,向当地居民学习了相关的风俗文化,并思考如何继续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郝雁清也关注到,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使近1亿人摆脱了贫困。他说,“从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减轻贫困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贺晓晴进入百安木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在她看来,中国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她也希望利用所学的专业以及对中国的认识,让城市变得更舒适,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郝雁清也看到了中国给世界各国年轻人带来的机遇窗口。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学习期间,郝雁清感受到,同学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都希望互相了解、互相沟通、形成对话。各国青年可以在中国发展他们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在联系日益加深和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成长。
作为新当选的友谊使者,贺晓晴坦言,要向世界分享在北京发生的各种鼓舞人心的故事、友谊的故事、合作的故事以及创新的故事。她也希望继续努力,从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出发,促进友谊的想法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年轻人就是未来。”郝雁清说,接过友谊使者的聘书后,他将致力于推动中匈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学术和科技方面,为中匈青年带来更多共同合作的机会。同时,他希望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搭建国家之间睦邻友好的桥梁。
与贺晓晴、郝雁清类似,许多外国青年在中国寻找自我发展的锚点,也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不久前,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中指出,20年来,中欧贸易额增长近9倍,欧盟对华投资增长近3倍。
此外,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双向投资规模持续增长,能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领域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地方合作方兴未艾,为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双方各自发展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郝雁清认为,如今青年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坐飞机就可以跨越半个世界。“我们要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做西方和中国之间促进交流的先锋。”
贺晓晴说,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青年以不同的视角、多元的体验书写属于他们的全球故事,而青年也有能力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因为我们都是不同的文化中长大的,这是年轻一代的优势所在。”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 实习生 顾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