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导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发展规划和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指导确立“党管青年”重大原则,指导制定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发布的少先队工作文件,部署审定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和中央团校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对青年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推动党的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立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始终把党的青年工作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重大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深刻揭示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对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青年活动、同青年代表座谈、向青年致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他反复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在讲课中经常和大家一起重温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充分阐明了青年和青年工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极端重要性,把青年工作上升为党治国理政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
他解释,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概括为“三个根本性问题”,既是对党的青年工作优良传统的一种继承发扬,也是在理论上对青年工作适应时代要求作出的一种创新发展。
——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90后农村孩子裴先锋,通过勤学苦练,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得焊接项目银牌,实现了这一赛事中国人奖牌零的突破。
“练就国家建设需要的过硬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党的十八大后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题团日活动时,裴先锋谈起自己的成长体会。
“你通过奋发努力,成就的青春事业与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高度契合,这样事业的光谱就更广阔,能量也会更强。”总书记的赞许让裴先锋倍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红色基因的延续传承,始终强调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
——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为党赢得青年,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从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角度深刻分析青年群体本质特征,实现了基于青年作为有生力量的“最值得期待”与基于青年面临很多现实困难的“最值得爱护”的辩证统一,提出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强调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广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是共青团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舞台。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要求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总书记的这些期望与要求,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也为共青团履行根本任务、更好为党育人提供了行动指南。”倪邦文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共青团工作,指方向、教方法。在总书记指引下,共青团始终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用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践行“青年在哪里、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广大团干部坚持以青年为本,在同广大青年的密切交往中提高工作本领。
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共青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教育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青年,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取得显著成效,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更加爱党爱国、向上向善。
各级共青团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核心业务和看家本领,推动青年理论武装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引导广大青年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已然成为亿万团员青年每周一不约而同的“问候语”。除了寒暑假,每个周一,“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总会和大家如期相见。截至目前,“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共推出176期,累计吸引超过70.96亿人次青年参与。
在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过程中,各级团组织坚持“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相结合,开展专题培训、交流研讨、专题讲座、实地参观实践、网上主题团课等各类活动。
团浙江省委的一次调查中,部分青年坦言,希望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鲜活、接地气。为此,团浙江省委打造出一系列“青年讲给青年听”的特色载体和品牌,汇集了一批“让青年影响青年”的经验和典型。
推进“青年讲师团”计划,是共青团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引领一项有力举措。活动开展以来,全团组织2.1万余名各级讲师团成员常态化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等面向基层团员青少年开展分众化、互动式、面对面宣讲活动,着力打造青年理论武装的“青骑兵”。
在山东泗水县,青年干部们利用“板凳会”的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主题党日”、“送戏下乡”、“青创沙龙”等为载体,将自己的在村故事与党的理论有机结合,让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在加强国情形势教育方面,各级共青团准确生动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读国情形势,推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青少年中广为传播和广泛认同。积极开展国情形势报告会、论坛讲坛、座谈研讨、青年公开课等活动,宣传解读各领域青年政策,研究解答青年发展问题。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自2007年启动以来,培养了一批批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今年4月,新一批全国“青马工程”学员齐聚北京,开启了“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的征程。
2020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五部委印发《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着力提质扩面,逐步构建起比较完整的“432”培养工作体系。为进一步规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工作原则和培养内容,2023年2月,共青团中央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确保组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自“青马工程”启动以来,累计对370万人进行理论、实践、体验等相结合的培养。
为加强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团中央定期开展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并结合领导重要批示、社会重点关注等形成青年精神素养、“双减”等调研成果向党中央报送。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持续开展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等,在“三报一刊”发表数十篇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
制定实施第一个国家级青年发展专项规划
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党管青年”原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议、亲自推动制定实施的第一个国家级青年发展专项规划,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与发展,对中国青年运动实践探索的深刻总结。
《规划》实施以来,党管青年原则落地生根,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青年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青年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青年发展状况实现质的跃升。
2021年开展的《规划》中期评估显示,《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这一阶段性目标已经基本完成。2022年4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鲜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鲜明提出党管青年原则,大力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着力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推动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
按照党管青年原则,《规划》在实施最初就着力构建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共青团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实施机制。
2018年年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2021年年底,全国省、市、县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实现100%全覆盖。到2022年,全国27个省级、298个市级、2228个县级联席会议克服疫情影响,召开了本级全体会议,其中北京、河北等14个省份实现全覆盖。
在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带动下,9个省级、112个市级、627个县级“十四五”规划首次设立青年发展专节(专章)。与此同时,全部省级、158个市级、530个县级编制本地区青年发展专项规划,“国家+地方”的规划体系更加完善。
为切实“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聚焦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出台一系列服务青年发展的具体政策举措,各级团组织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政策倡导和政策宣传。据统计,仅《规划》正式实施后,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的青年发展政策就超过240项,覆盖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就业等十大领域。
全团齐心协力、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共青团深入开展就业帮扶,2019年以来,重点面向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全流程就业服务,累计帮助35.99万名学生找到工作;广东“青年安居计划”为高校毕业生缓解住房难题,累计筹集各类房源1.2万余套、服务青年超过45万人次;“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项目陆续在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等项目累计服务青少年超过700万人次……
随着《规划》深入实施,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可,服务青年发展的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政策的“集成化”更加凸显。
去年4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青团中央等17家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
《规划》是纲、试点是目,纲举才能目张。试点启动以来,45个试点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大胆试、大胆闯,努力走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87个城市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13个省份在党代会或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规划》和青年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其中。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越来越多城市与青年开启“双向奔赴”。
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2016年夏天,一场属于共青团组织的“自我革命”悄然拉开帷幕。
这一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其中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关键一招。
随着方案落地,共青团组织很快行动起来。最受瞩目的还是团的领导机关“精简瘦身”和“倾斜基层”:一方面,团中央机关精简三分之一的编制,带动省级“减上补下”,充实基层团的力量;另一方面,团的各级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中的来自基层一线的成员比例大幅提高。
团中央办公厅(改革办)主任黄鹤表示,改革这些年,我们还通过剥离、关闭、整合、移交非主要职能机构等方式,让团的领导机关主业聚焦度显著提升。相应地,经过几年改革,省、市、县三级联动,大幅退出偏离主责主业的直属机构,主业聚焦度、贡献度有效提升。
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中央团校改革方案》、《全国青联改革方案》、《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少先队改革方案》等陆续落地,团青学少各条战线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
2018年7月2日,团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充分肯定团中央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团十八大提出的“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思路,要求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没有回头箭,改革永远在路上。5年过去,共青团改革改出了工作新活力、事业新气象,各领域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这其中,广大青年感受最为直接的,可能就是“团团”在互联网空间的日常陪伴:面对网上的噪音杂音,“团团”总会在第一时间亮剑发声、激浊扬清,给人勇气和力量。
通过改革,共青团依托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的能力大幅增强,全网粉丝总数突破8亿,团中央本级平台粉丝数超过2.7亿、日均阅读量超过5000万次,影响力长期居全网政务账号前列,在微博、微信、B站位居全网政务账号第一。可以说,经过这些年努力,共青团建立起了开展青少年思想引领和网络舆论斗争的有力队伍和坚强阵地,成为党领导下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力量。
团的基层建设,一度被认为是共青团改革难啃的“硬骨头”,在过去5年也迎来了积极变化。
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副部长李辉表示,2019年启动共青团县域基层改革试点以来,各地把体制内“单一式”考改为社会化“多渠道”选,县级团委各类工作力量平均增加1倍,直属团组织工作骨干数增长80.3%,“缺人干事”问题明显缓解。
历史上长期困扰共青团的不能摸清“家底”的难题,也得到了根治。过去5年全团建成“智慧团建”系统,建立覆盖全团368万个团组织、7300多万名团员的数据库,第一次比较准确地动态掌握团组织和团员的底数……
青联、学联、少先队也都阔步行进在改革道路上。
青联在革新委员结构、增强政治功能、规范运行机制、整顿组织风气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改革成效。全国青联委员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达90.5%。2022年9月,经党中央同意,《新时代深化全国青联改革实施方案》印发,进一步从机制上着力解决“四化”问题,全国青联深化改革迈出里程碑式步伐。
学联改革,使学联学生会回归服务同学的本质,高校校级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总规模从2018年底的49.9万人精简至11.7万人。同时,加强院系学生会建设,学生会联系服务同学的力量配置更加合理。
少先队改革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工作主线,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牵引,不断夯实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基础环节,全面实施分批入队,各地普遍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初中14至15周岁新入团团员中97.5%由少先队推优入团,全国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少工委突破6万个,建立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超过2万个,99.7%的县级团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同级少工委主任,99.8%的中小学成立学校少工委。
黄鹤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和推动下,以共青团为骨干力量的党的青年组织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显著增强,基层建设和改革成效突出,组织战斗力和工作活力进一步提升。
引导青年立足主战场贡献力量
是选择北京安稳的生活,还是选择农村“种田”?
魏巧给出的答案是后者。这位新时代青年,曾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一名助理研究员,丈夫孙振中是北京大学深研院博士后,如今一起回到魏巧家乡江苏种植两万多亩水稻,通过数字化管理,亩产达1100斤,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创业青年魏巧讲述自己“新农人”故事后,对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给予勉励与支持。
这是新时代青年立足主战场贡献青年力量的一个缩影。
团十八大以来,共青团深化实施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引导有志青年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大舞台大展才华、实现梦想:联合农业农村部评选390名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示范引领广大青年投身农业强国建设;近5年累计动员21万余名高校学生依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项目到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乡镇及以下服务岗位在90%以上;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举办900多个班次,培训6万余人……
过去5年,每年都有3000余所高校的600余万名学生组队,深入基层乡村一线参与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级团组织还创设并深化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数十万人次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家乡建设。
在科技强国征程接力跑上,团组织持续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攀登行动,带动一批批青年投身科创报国。
作为共青团的品牌赛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迎来改革,创新举办“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和“黑科技”活动,参赛规模和辐射范围屡创新高;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撑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团十八大以来评选表彰宣传280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奖者,推进建设1000所“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科创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一首要任务,各级团组织依托“青”字号品牌动员青年岗位建功。
2022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中国建筑集团先后组建万余支青年突击队奋斗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的主战场。90后青年霍文震就是其中之一,他牵头成立冬奥场馆“冰立方”项目青年突击队,鼓励和带动项目员工奋战在加工厂和试验场地,提前3个月完成架体搭设。
5年来,各级团组织广泛组建形式多样的青年突击队,累计组建50余万支青年突击队,动员900余万名团员青年在“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充分发挥突击攻坚作用,不断焕发“青年突击队”的时代光彩。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回信精神,团中央分别召开书记处会议和青年突击队代表座谈会,研究部署工作举措,并于今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年突击队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新时代青年突击队建设。“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技能大赛”等金字招牌也在不断擦亮。
5年来,7776个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在窗口服务各领域“敬业、协作、创优、奉献”,创造一流岗位业绩,引领职业文明风尚;2576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辐射带动一大批青年成长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1274个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叫响了“安全生产、青年当先”的青春担当;400多万名青年参加各级青年职业技能赛事,坚定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青春志向……
过去3年,不少年轻人穿上“白衣战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成为青春战“疫”的一分子。还有很多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万名青年志愿者特别是返乡大学生,组建了1.9万余支服务团队,摸排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4.2万余户,完成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生活照料等服务需求9.7万余条,累计提供服务13.07万次、服务时长124万余小时……
这些疫情防控背后的数字,藏着一个个温情瞬间,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的青少年从中得到关爱帮扶。
5年来,共青团各战线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科技创新最前沿、乡村振兴大舞台、服务社会第一线、网络空间舆论场、国际交往新天地、急难险重任务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青年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八个大字,响彻天安门广场,也让许多人记住了一个人——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赵建铭,他和另外三位青少年一起作为献词领诵员,代表无数中国青年喊出了这句心声。
作为学校团委青年工作指导中心的负责人,赵建铭在团学工作中也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抱着进一步锻造能力的决心,赵建铭报名参加了2023年的全国“青马工程”。团十八大以来,共青团将“青马工程”作为履行根本任务和政治责任的重要载体,为党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5年来累计培养学员超过200万人。共青团始终锚定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青年政治人才的目标方向,引导广大青马学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做好青年人才的政治能力锻造与综合素养提升。
青年人才是党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新时代青年人才工作对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2年6月,《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构建了以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为核心,统筹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青年技能人才、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青年公益人才培养的“1+5”工作格局,这标志着未来一段时期,共青团紧密围绕党的人才工作大局,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广泛凝聚培养青年人才,做好党的青年人才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行动指南。
《计划》发布以来,团中央本级制定各类人才相关政策文件和工作指引17份,推动建设骨干人才库14个,直接联系青年人才7000余人,创新打造“青马学员说”、“青科讲堂”、“青耘中国”、“青年发展说”、“青社学堂”、“伙伴讲堂”等一系列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品牌。
这其中,“青马学员说”深受年轻人的喜欢。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的李倩茹既是这个节目的忠实受众,也是宣讲员。在一次分享中,她说,自己的老师刘永才院士为了中国自己的巡航导弹,牺牲了健康,甚至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航天工程师的姥爷,总爱送她“奇奇怪怪”的礼物,言传身教下,让她这个90后姑娘毅然选择了成为一名导弹设计工程师……她亲历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勇担使命,倾心铸就国之重器的伟大品格。
一个个故事讲完了,但“青马学员说”并没有结束。它的使命是持续“凝心铸魂”,让更多青年坚定信仰、凝聚力量,在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上并肩起来,爬坡上坎、过关闯隘,在伟大征程上画上属于青年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根据统计,截至目前“青马学员说”平台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覆盖503个地市,2286个区县,近2000所高校和上千家企业。
不止如此,过去5年,共青团组织还启动实施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面向毕业2年内的大学生,每年提供不少于6000万元资金支持;搭建交流成长平台,举办“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后者仅2022年就有来自3011所高校的142.4万名学生推报33万个创业计划项目……
5年来,共青团组织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党管青年”原则,最广泛地团结、凝聚青年人才,实施青年政治人才培育行动、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青年技能人才锻造行动、青年经营管理人才赋能行动、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开发行动、青年公益人才成长行动,做实用好育人链条,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邱晨辉 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