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人声笑不语,满河萧鼓闹龙舟。”清代云南昆明诗人朱绂在《竹枝词》中描写的端午节龙舟竞渡一景,如今在昆明海埂大坝滇池草海水域复现。6月16-18日3天里,来自国内外的108支龙舟队伍在滇池劈波斩浪,奋楫争先;海埂大坝上人山人海,观众欢声四起。
这是第11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暨第2届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的现场。参赛选手分别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9所高校的77支龙舟队引入注目,大学生的青春活力让大赛激情四射。
“我喜欢划船时乘风破浪的感觉,喜欢大家一起积极向上。”闽江学院大二学生陈培雯说。
陈培雯从小打羽毛球,在她看来,比起个人项目,龙舟这种团队项目更让人感受到团队的氛围。团队的力量让自己不放弃,尤其是在500米直道竞速最后阶段撑不下去时,是大家的鼓励让自己坚持下来。
“大家一起喊号子时特别有力量。”北京大学龙舟队队长郭靖媛说。郭靖媛是博士研究生,担任队长1年多。在她看来,龙舟队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在团队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要懂得去配合。
作为队长,郭靖媛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每年怎么吸引新人来加入龙舟队。他们的招新广告都特别吸引人:“入队之后不仅可以免费锻炼,还可以接受专业指导哦!”“奔跑、跳跃、跨栏、折返……经历一整个晚上有氧运动的轰炸,你还会担心体能不好、瘦不下来?”
“龙舟上的气质和氛围,和其他运动不一样,会感染每一个人。”郭靖媛说。
郭靖媛介绍,加入龙舟队的队员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不少人一开始都是水上运动的“小白”,但很快就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团队的氛围感、存在感、集体感、凝聚力,是每个龙舟队员最看重的。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女子龙舟队队员,全部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些经常在室内唱歌、跳舞、弹钢琴的女孩儿,先要在10多天里学会游泳,然后在户外顶着暴晒学习划龙舟。她们每个人的皮肤都晒得黝黑,散发出健康的光泽。
“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能力和表现力会更强。”该校大一学生王思淼说。
云南师范大学龙舟队队长尹邦德是体育教育专业大三学生,他先参加了学校的舞狮队,后来又报名龙舟队。他说,龙舟队讲的是“同舟共济”,大家都在一条船上,每个人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除了划手外,鼓手和舵手的配合也很重要。鼓手要保证鼓声和划桨落水的频率一致,舵手则需要及时调整龙舟方向,确保整条龙舟不侧翻。当进行到比赛中后期时,划手会感到疲倦,这时需要鼓手改变鼓声频率,帮助划手调整到最佳状态。“这就是团队精神。”他说。
“热爱让他们聚在一起并坚持下来。热爱会感染到团队的每一个人。”浙江大学龙舟队教练翟旺旺说,龙舟虽然有趣味性,但龙舟训练以力量和拉伸为主,除了室内体能训练以外,队员们还要到户外河道训练,常常练得全身酸痛。与室内的体育运动相比,又晒又累的龙舟训练需要同学们更多的意志力。
中山大学龙舟队教练赵云雷也认为,比起荣耀和光环,他更希望龙舟带给同学们的是在逆境中成长、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力量。
中山大学从2003年就开始发展龙舟水上运动,是华南地区最早建立龙舟队的高校。赵云雷担任教练已经10多年,同学们称他“流水的队员铁打的赵老大”。
赵云雷说,很多孩子在中学阶段因学习压力大,放弃了体育锻炼,这增加了大学体育训练的难度。多年来,他一直通过体育素质教育,帮助同学们重拾对体育的热爱。“以运动改善体能和心理状况,提高心理素质。”
在闽江学院龙舟队教练高林华看来,大学建立龙舟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高林华的家乡是福建漳州市东山岛,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划龙舟,每年端午热闹的龙舟赛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但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会划龙舟的青年越来越少。作为代代传承的乡土民俗,龙舟不是什么高端的运动项目,任何人都可以参加。龙舟进入大学,把同学们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他们在摇旗呐喊、鼓声震天中,感受到传承千年文化的魅力。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龙舟队带队教师李晓鸥也认为,龙舟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因此,学校不仅有学生龙舟队,还有教师龙舟队,老师和学生一起拼搏、一起奋楫向前。
“大学肩负着复兴传统文化的责任。”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龙舟队教练林斯捷介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至今已有155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民族英雄邓世昌、铁路之父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龙舟队的成立,使龙舟文化和船政文化相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此次大赛,除了水上龙舟、陆上龙舟(即轮滑龙舟)外,还设置了龙舟划桨体验池,并配备讲解员和教练员,让市民体验龙舟运动的激情和乐趣。
“鼓励年轻人参加龙舟比赛非常重要,因为年轻人是这项充满活力的运动的未来。”国际龙舟联合会副主席阿兰·范德伯格在向此次大赛发来的贺信中说:“年轻人的努力和付出,为龙舟运动带来了更多的精彩和活力。”
他还说:“我想让你们记住,龙舟赛是一个团队运动,别忘了玩得开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