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6月2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青春角色

张健:洄游乡村,向农而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6月22日   05 版)

    夏季天亮得早。6月7日,张健像往常一样,利用上班前的半小时去种植基地看枸杞果实长势,再去小火车观光线路和研学培训中心看施工进度。6月25日将迎来枸杞采摘季,这些红果果会通过村里的枸杞绿色工坊和枸杞饮料生产线,加工成干果、饮料,再送往超市、枸杞产品零售店。

    张健今年37岁,是土生土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东永固村人。2016年,因需要照顾患病的父母,他从外地企业离职、回乡以种枸杞树为业。半路转行投身农业两年多时间,他在实践中掌握了不少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3年前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张健学习乡村振兴新思想新观念,为村里跑项目争取资金、延伸枸杞产业链条。这个新时代的“新农人”正逐步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当家人。

    张健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边角料地块和适宜栽树的荒滩上种满了枸杞树。小学三年级暑假,他第一次去种植大户的地里摘枸杞挣零花钱。在枸杞地里,母亲教他“绿果、坏果不能摘。每个枝条上成熟的果实要摘干净,果柄和叶子别摘,压秤,还容易刮烂果实”。

    “夏天蚊子多,树上的刺容易扎手。”张健说,“最多的一天摘了20多斤、挣了13元。10元给了父母,3元买了冰棍和零食。从小就听长辈说枸杞经济价值高,我心想长大了也要种枸杞树,改善家里经济条件。”

    长大后,张健跳出了农门,2010年从山西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到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当过出纳、会计,还负责过工会、团支部事务,工作6年半时间有两个春节因公没回家。父亲因事故双目失明多年,哥哥在北京工作定居,有段时间,他只好将父母接到青海生活。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总要有人照顾父母。”在2015年母亲做完手术后,张健开始思考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2016年春节回家过年时的所见所闻,成了他的职场转折点。

    “当时出现了农业碎片化、农民边缘化、农村空心化情况。”张健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大约从2004年开始,东永固村发展过脱水蔬菜产业,后因产销链不畅通、收购企业经营不善而停滞,“最难的时候,我家种的莲花菜每斤0.1元都卖不出去,扔了很多”。

    当地村民都知道枸杞营养价值高,一度扎堆儿种枸杞树导致供大于求,收购价被越压越低。许多农户以每斤不到6元的价格贱卖清库存,挖了枸杞树说“再不种这赔钱货”。此后村民变得保守,普遍只种小麦和玉米,零散的土地未被集约化利用,产业化程度低,“一些人觉得种地不挣钱,就外出打工了”。

    张健说,那时,走在村道上,听不到小时候此起彼伏的鸡鸣狗吠声。同村玩伴有人进城打工,也有胆子大的人揣着积蓄进城做小买卖,“那时全村户籍人口1300多人,常住人口只剩约200人”。

    “我会干农活儿、会用农业机械,工作期间积累了一些枸杞销售市场资源,回村种枸杞树,总能养活一家人。”这个年轻人告诉父母“想为家乡做点什么”。憨厚的父母不愿拖累儿子,却不善表达,只说“回来种枸杞,村里人会笑话”。

    “当时顾不了太多,要敢想敢做。”2016年春节后不久,张健离职回村,用自己的55万元积蓄和30万元银行贷款流转100亩土地,成立惠农区磊鑫黑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此后两年多,他学着种树、施肥、除草、浇水、采摘、拓销路,“干得多了也就熟练了,枸杞产量和产品效益还算稳定”。

    张健的职场道路,2018年再次发生变化。为加强基层村党组织力量,时任庙台乡和东永固村负责同志考虑到他有创业干事的能力和成绩,动员他担任村干部。

    不久后,东永固村与浙江安吉县鲁家村结对共建美丽乡村,他去当地学习了1个月的乡村振兴经验,“认识到了发展产业的重要性,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要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

    后来,张健还结识了现任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因两人同有离乡在外工作、回村任职经历,张健常向这位60后前辈请教。

    2020年村“两委”换届,张健当选东永固村党支部书记。他代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向村民许诺“要争取到约3000万元项目经费建饮料生产线、枸杞基地小火车观光线、发展乡村旅游”,还发动4名80后返乡青年加入村“两委”班子,一起投身产业发展。

    有村民觉得张健在说大话、不务实。张健用行动表达决心:将自己的合作社全部移交给村集体所有的惠农区庙台乡东永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个人利益放一边,集体利益顶头上。

    “发展产业,不能只靠村集体经济支撑。但村里当时产业基础薄弱,申请时没底气。”5年来,张健找过自治区很多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他原本性格偏内向、不擅长交流,第一次去自治区发改委对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前,熟读了多份文件要求,才确保申请顺利。

    在张健的主持下,东永固村2020年建成了2000亩的标准化枸杞种植基地,还托管了海燕村管理困难的500亩枸杞基地。同期投用的还有3500平方米的枸杞绿色工坊。11名务工农户每月有3200-4000元不等的收入。“海燕村是生态移民村。东永固村的种植基地扩大后,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要尽力带动两个村村民都就业增收。”张健说。

    依托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项目,自治区住建厅分配给东永固村600万元;按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人居环境整村推进项目,自治区财政厅给村里拨付400万元资金……靠着近5年20多个项目的2000多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东永固村主干道和巷道得到统一绿化、居民入户道路全部硬化、实现路灯全覆盖、半空中横七竖八的电线被规整入地,还有了文化活动广场、超市便利店、儿童游乐场和戏水乐园。

    东永固村村民张晓红将自家土地流转给了种植基地,每年有租金收益,夫妻俩还有基地务工收入,两项加起来每年近9万元,“现在村里多好啊,让我进城,我都不愿意去”。

    “2020年受疫情、国际贸易关系等影响,枸杞消费市场疲软,本村出产的枸杞销售下降明显。”参加全国头雁培养项目提到这个难题时,在浙江大学食品研究中心工作的导师建议张健“要向枸杞深加工方向发展,特别是枸杞饮料等快消品”。

    张健很快找到兰州工业研究院高国强团队合作研发枸杞饮料,用半年时间解决了枸杞榨汁后有沉淀物、枸杞研磨不够精细的技术难题,制作出枸杞榨汁机械,还确定了枸杞与果汁的复配工艺。村里很快建成了枸杞干果生产线,今年还建成了枸杞饮料生产线。

    “这些工作介绍起来容易,实际上过程烦琐、具有挑战性。”张健说,还要迎合枸杞消费市场需求,继续加强枸杞产品深加工,增强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将枸杞食品生产深度融入全村文旅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东永固村近年来引进了7名大学生、“三支一扶”人员、西部计划志愿者、高层次挂职锻炼人才。为了引才、留才,2021年,在张健的推动下,由村集体出资30多万元建成惠农区首家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后期运维由当地组织部给予补助资金”。

    银川籍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生丁振杰在2022年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到这里工作,制定完成了东永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枸杞田间管理技术规程和枸杞生产加工规程,以及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个自治区科研项目。“现在农村太需要年轻的高学历人才。驿站工作生活设施齐全,能给年轻人才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张健说。

    枸杞饮料生产线即将投产,张健近期不仅忙着做最后调试,还在与一些电商平台对接销路,“要把销售渠道铺开。村里正给枸杞基地核心区建设一条两公里的观光小火车线路,希望通过随后举办的第四届枸杞文化旅游节,让更多人走进我们村,了解并推动枸杞产品消费”。

    张健说,要抢抓机遇,让老百姓致富、让农村变美,“美好的未来都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乡村振兴的前景是光明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6月22日 05 版

苏州:建设温暖的青春之城
沈阳苏家屯:打造青少年学生终身发展模式
社工、志愿者多方赋能残障儿童“无碍”更有爱
安徽淮南:非遗夜市吸引小朋友
工地团支部青年学堂“知·青年”
贵州遵义:流动先进青年心有归处
黑龙江密山:“七爱”教育理念构建育人体系
张健:洄游乡村,向农而行
中建路桥基层团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