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因其烟火气而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如今,“烟火成都”正在被注入另一种气质。
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随着这项国际体育赛事的临近,东道主成都的运动氛围也越来越浓。
沿着100公里的绕城绿道骑上一圈,是成都颇为热门的运动。无需专业装备,有的市民甚至骑着共享单车就上场了。某平台今年“五一”期间的数据显示,成都绕城绿道共享单车的骑行总里程环比增长139%。
公园、街边的篮球场越来越多,一些高架桥下的闲置空间也被改造成篮球场,因其日晒少、通风好而深受市民喜爱。成都市体育局局长熊艳引用一家社交平台上的表述说:“在成都,人们对篮球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超过了火锅,而对运动的关注度已超过了麻将。”
这样的“超越”还有更多。数据显示,成都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测评居全国第一;成都还登上了第三方机构“最具运动活力城市榜单”。“成都充满了运动的基因和活力。”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祝江力说。
这些变化是在“爱成都·迎大运”的氛围中悄然发生的。2018年12月,成都获得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权。原定举办时间是2021年8月,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成都大运会在经历了两次延期后,定于2023年举办。
在筹办大运会的4年时间里,成都市克服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喊出“爱成都·迎大运”的响亮口号,在场馆建设、赛事筹备、城市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统筹推进赛事侧、城市侧、文化侧各项工作。
在成都,“高大上”的大运会体育场馆不仅属于运动员,更属于市民。事实上,因为场馆建设,成都市民比运动员率先体验到了赛事带来的快乐。成都大运会有49座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场馆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达到国际比赛标准。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大运会场馆开放惠民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大运会场馆应开尽开、分类利用。
在大运会场馆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室外篮球场、全民健身中心免费或低收费面向市民开放。大运会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则开放给市民体验潜水。伴随许多老成都人记忆的城北体育馆,经改造后作为大运会场馆,但入场价格依然亲民,是许多乒乓球爱好者的“新主场”。在“甲A”时代,成都曾被球迷称为“三大金牌球市”之一。如今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每场中超比赛都能点燃市民的激情,回荡在体育场的“雄起”声让人们直叹“‘金牌球市’归来了”,曾经偏僻的城郊区域伴随着“球市”的热度也变得热闹起来。
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全市大运会场馆对外开放时长7.63万小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509.48万人次,累计举办各类赛事727项。
离市民更近的运动场所,是城市的“金角银边”。成都市成华区一段高速公路延长线的高架桥下原本是闲置空间,经过改造后,“灰色高架桥”变成了拥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轮滑区等诸多运动场所的“绿色运动场”。在成都金沙公交枢纽站停车楼楼顶,一个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天空森林体育公园项目在今年年初亮相,包括两个标准篮球场、两个五人制足球场、400米全民健身步道等设施,每天开放到深夜11点。
成都市编制的《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提供了一批成功的改造案例,提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满足市民体育锻炼需求。
上述计划已取得不小的进展。截至2022年年底,成都体育场地设施达到6.4万个,已建成5000多公里天府绿道并植入体育设施1700多处。
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005亿元、增加值达385亿元,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59%、79%。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44.5%,成都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筹办大运会,不仅是赛事的筹备,也是城市的准备,既是物质的准备,也是市民内心的准备。”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副部长高怡强说,“成都今后还会承办更多的体育赛事,大运会是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