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7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思想者观察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的价值意涵

陈一 李显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7月18日   10 版)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苏州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古人前人的做法可资殷鉴。从春秋时期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苏州城,到苏州工业园区把“规划先行”上升到“规划即法”,实现“一张规划图,管了30年”,这些都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能搞“摊大饼”“翻烧饼”,而是要结合各地所处发展阶段、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和公共投入能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要素综合谋划、整体推进。

——————————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四次来到江苏考察调研。总书记对江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江苏既有绵延千年的文脉,又有固本开先的基因。紧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江苏发展蝶变,领悟总书记考察调研中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深刻价值意涵。

    人文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期间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像苏州就被网民誉为“最强地级市”,2022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36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苏州不仅有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鱼米桑茶、非遗文化,而且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集群上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人文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了新时代苏州的“双面绣”。苏绣的一项绝活是将一根细细的丝线劈成上百股,让绣品绵密得看不出针脚;苏州市长期打造的纳米产业,其技术理念在于改变原子的排列结构,实现新的材料特性,也可谓“在毫厘间绣花”。苏州人格外重视家国情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费孝通的“扎根乡土,志在富民”等深深影响了新老苏州人,也是苏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把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家能力的精神之源。

    从苏州看江苏,再放眼长三角,人文精神赋能区域现代化发展,显示出鲜明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苏州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又勾画了长三角地区的底色。伴随着当下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进程,发源和兴盛于农耕文明时代的江南文化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彰显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

    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这样的韧性、耐心和定力,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上,让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弦歌不辍、瓜瓞绵绵。江苏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全国领先,仅苏州就拥有苏州园林、大运河苏州段两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昆曲、苏州端午习俗、碧螺春等七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形态在历史上的形成,与自然禀赋条件、政治经济变迁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它们已经浸润在此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

    这样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体现出文化的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过的文创商店里,有一条会变色的丝巾,店长说这是最潮的创新作品,运用了特殊工艺,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国内纺织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纤维材料与智能纺织品”“桑蚕丝绸产品生产的碳中和”等课题赋予了丝绸文化新的内涵。传统文化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陈设,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这样的韧性、耐心和定力,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思想共识与精神刚需。在前不久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此次江苏考察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例如,20世纪80年代江苏苏南地区在新办乡镇企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名扬全国的“四千四万”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虽然今天创业的形态和模式变化了,但是“四千四万”精神与当前的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在内核上是高度契合的,也激励了一代代创业人。

    中国式现代化:一张蓝图绘到底

    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同时要求各地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稳步前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苏州,有两处地理图示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一处在苏州古城之外,是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时的手绘规划图,它与另外两张分别拍摄于2012年和2022年的园区实景图惊人的相似。另一处在古城以内,刻制于南宋年间距今约800年的《平江图》清晰展示着古苏州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拿着《平江图》的拓片在今天的古城区行走也不会迷路,多数街巷、河道和桥梁至今都可一一对应。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苏州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古人前人的做法可资殷鉴。从春秋时期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苏州城,到苏州工业园区把“规划先行”上升到“规划即法”,实现“一张规划图,管了30年”,这些都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能搞“摊大饼”“翻烧饼”,而是要结合各地所处发展阶段、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和公共投入能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要素综合谋划、整体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一茬接着一茬干,坚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南京考察时他勉励青年员工,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与个人有价值的人生,都意味着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大胆尝试、提炼经验。江苏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打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江苏样本”。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国各地也应该进一步增强披荆斩棘的锐气、奋楫争先的勇气,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经验。

    (作者陈一系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传媒学院教授;李显龙系该院研究生)

陈一 李显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7月18日 10 版

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非遗”校园教育的构建与实践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