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盒饭姐”王荣亚的故事走红网络。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一份10元的盒饭,二三十个菜自选,除了5个素的,其他都是荤的,菜饭还能随便加。一个流动摊点成了农民工的“定点食堂”,至今已有9年。
新闻报道之后,自媒体也纷纷跟进,这对夫妻赢得公众的敬意,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让合肥这座有温度的城市再次“出圈”。尽管王荣亚早已是抖音用户,但她肯定没料到自己突然火了。一时间出摊地点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各路人马,有附近开着豪车过来猎奇的,也有外地涌入的“吃播”。最终,因为“人满为患”,疲惫的王荣亚不得不面对镜头宣布歇业,待到9月2日重新开业。
遗憾的是,农民工兄弟这几天不能在此就餐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故事就这样快速“闭环”,让人再次看清互联网的两面性,面对其汹涌的影响力不禁感到一丝无奈:“好事千万不要变成坏事”。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随时有飞起来的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回自己。面对媒体和网民给予的盛赞,王荣亚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作为公众人物,面对一轮轮的采访,她却没有配合“唱高调”,一个劲地强调自己就是一个卖盒饭的,当初就是为了养家,可没想到公益、慈善之类的事。
无须给予太多的道德加持和精神拔高,王荣亚就是一个善良本分的经营者。但她把盒饭这个生意做到了极致,精准地服务了目标客户。
与其说这是对农民工群体的爱心,不如说,这是职业的良心和恒心。
一个几乎被忽略的议题是,这样微利的生意,居然一干就是9年,没有亏本,略有小赚,这对来自外地的夫妻还能在省会城市稳稳地扎下了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一位长期从事市场营销的朋友提醒笔者:“真正的商业高手隐藏在城市的角落里,这可是一个盒饭界的经营之神呀!”当前经济形势下,餐饮生意并不好做,很多装潢阔气的饭店转手易主,或者转到线上改卖预制菜,而这个路边摊,没有资本加持可以“烧钱”,长久地坚持下来,其背后的“经营之道”难道不值得研究吗?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晚年总结过:想要留在这个世上的,基本上只有一件事:“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当初来到合肥,王荣亚可能也想过很多“商业计划”,但是她与老公最终锁定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就餐需求。也许作为一个外来人员,他们与这个群体的酸甜苦辣息息相通,感同身受其消费需求与心态,因而坚定地要为这些外乡人做好一份热饭。
稻盛和夫同样说过,“定价即经营”。王荣亚深知,农民工一天的工钱也就一两百元,如果一顿饭吃掉几十元,他们吃不起,自己的生意也干不久。因此,盒饭最初价格定在8元一份,后来才涨到了10元。这样的价格,有效维持了客户的忠诚度。即使猪肉涨到40元一斤时,盒饭也没有涨价。这足以体现出一个经营者的强大定力,这不正是长期主义的胜利吗?
他们意识到,一旦涨价,对方难以承受,客户就会流失,短期的亏损可以维持客户长期的信任。牺牲自己,也是为了成就自己。这些年来,周边的工地,农民工兄弟出出进进,但王荣亚的目标客户始终维持在稳定人数。
王荣亚的营销渠道就是自己的产品,盒饭品种多样,干净卫生,热气腾腾,根据菜价和时令做出不同花样,关键是还能加菜加饭。这些体力劳动者用较低的价钱,就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自然将之视作无可替代的刚需。往大处说,在一座城市,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买到低价的刚需产品,本身就体现了公平正义。
不过,如此低价,必然对成本控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这正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夫妻二人经营,不雇人,不外包,采购链、生产链上相对容易把控成本。完全自己动手,节省了劳动力成本。王荣亚和老公不使用预制菜,都是从菜场买菜烹制,甚至连烤鸭都是自己动手烤。如此“多面手”的能力,如此的劳动强度,确保了较低的成本,自然筑起一道护城河,在看似门槛极低的流动盒饭“赛道”上,反倒鲜有竞争者。不过说到底,这个苦,也是一般人能吃的!在任何时代,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值得褒扬的。
有商业人士向笔者分析,王荣亚暂时的歇业,无疑是理智之举,展现出她的商业智慧。面对网络IP的突然加持,以及线下客流的剧增,她没有被冲昏头脑,贸然扩大生产规模,谋求销量的扩增;或者谋划转型,走网红带货的路子。她和老公还是想守住老本行。
长年的盒饭经营,让这对夫妻找到了一个“盈亏点”,他们自然知道销量与价格保持在什么水平上,才能实现微盈利,而一旦盲目扩张,就会带来无尽的风险。谁都知道,互联网的热潮来得快,去得也急。若是冲击了原有农民工老客户的稳定性,这些不具备刚需特质的新客户,一旦好奇心减退,快速离场,谁又会为客户流失埋单呢?作为一个历经风雨的经营者,王荣亚非常清醒。自始至终,她都在极力维护自己的老客户。她多次强调,来的都是客,但是千万不能因为新客户的涌入,影响到农民工兄弟的就餐质量。
让人欣慰的是,猎奇者涌入时,有志愿者高举“农民工预先”的牌子,当地交警也及时地出现在现场维持秩序。一座城市在用自己的方式,呵护这个小小的盒饭摊,守护一方烟火气。这只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幕,9年来,相关部门的宽容和支持,王荣亚心中一本清账,为此她不停地举起双手致谢在场的所有人。
她感谢这座接纳自己的城市。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合肥是一座养人的城市。从业态上看,既能培养出量子科技、深空探测之类的“高大上”产业,也能养住一个经营9年的盒饭摊。今天,合肥这座“中国最牛风投城市”的产业布局之道,不仅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所津津乐道,也写入了国内不少商学院的案例集。
或许有一天,盒饭姐所代表的草根创业者经历,和这座城市兼容并包的精神,也能一并收录在商学院的案例中。关心蔬菜和粮食,关心新能源和半导体,同等重要。那些在商业计划书PPT中动辄就要改变人类命运的精英,听一听寻常巷陌里的“盒饭姐”谈谈小生意,重新回到最广大的消费场景中,有什么不好?
尤其要让那些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意识到的是,卖盒饭的也是一个创业英雄;服务低收入群体,也是一件光彩的事业,值得投身!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