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热点聚焦

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胡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9月05日   10 版)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偏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相互结合、互相成就,造就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开辟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_______________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作出这一重大论断,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也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使命。这对于激励当代中国青年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绽放青春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与扎实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创立了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科学途径。这一科学理论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思想旗帜上,成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就理论契合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唯物史观、辩证法思想、实践路径、价值维度上是内在贯通、相互融通的。马克思主义指引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是要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建设“大同”社会和实现“公天下”的美好追求;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彰显人民立场人民价值,中国历代先进思想家、政治家都讲求“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国理政理念;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坚持自然和社会的辩证法则,中国传统哲学强调“阴阳对立、一分为二、刚柔相济、不偏不倚”;在推动社会进步上,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中华文化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精神,主张“知行合一、兼容并蓄、革故鼎新、自强不息”;马克思主义要构建一个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和平发展”等。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理想追求、哲学观念、人文精神、行为范式、道德情操等方面,彼此高度契合。正因为有着相互契合,马克思主义才激活了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这本身就是一次思想解放。

    就实践基础而言,一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思想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拓展通向真理的道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任何刻舟求剑、封闭僵化,抑或照搬照套、食洋不化,都会犯颠覆式错误。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真理,勇于修正谬误,厚植文化根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偏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相互结合、互相成就,造就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开辟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坚定。

    大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要依靠“第二个结合”这又一次思想解放固本培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雄才伟略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创新思想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必将指引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党的百余年奋斗史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目标,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既要遵循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要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这就必须赓续中华古老文明,从中华文化历史智慧中不断汲取营养,以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大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决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特别是要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还需要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坚实对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充分展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努力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当代中国青年当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自信自强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起点上,广大中国青年被赋予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延绵不断、跌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创造出人类文明奇迹。当代中国青年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最好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受惠于思想解放的最好年代。我们要有对历史的感恩,广泛学习历史、敬畏历史、敬重文化,努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永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要秉持开放包容。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当代中国青年要珍视本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既不夜郎自大、妄自尊大,也不因循守旧、自我封闭,要能以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世界各国文明,自觉做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中外文明融通的青年文化使者。

    还要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两个结合”不只属于中国共产党人,也是当代中国青年应对纷繁复杂的变革时代必须把握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应对复杂世界而坚守人生站位、实现自信自强的思想底气、做人正气、奋斗锐气的力量源泉。文化强,则青年强;青年强,则国运昌。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

胡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9月05日 10 版

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正确把握极限思维的五个维度
零零后职场新现象:如何看、怎么办
从文化自信角度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