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信息通信、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技术创新应用的综合载体,对于牵引带动国家整体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向高质量发展进发的过程中,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如何让汽车与能源网络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如何建设可升级、可扩展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全新产业生态,这些都是事关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研判产业发展趋势,8月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新生态”为主题,举办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隆中论坛。本次论坛围绕车、能、路、云4个领域的协同融合,讨论如何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在抓住新机遇,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等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等方面,共商“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新举措。
融合生态推动产业经济“百花齐放”
记者了解到,“车能路云”的提出,是第一次将“车路云”的发展与能源结构的转型相结合,将原来的汽车、交通、通信融合成汽车、能源、交通和通讯四维一体,进一步构建基于能源系统升级的高度智能化、高度网联化、高度信息化的生态。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看来,国常会提出构建“车能路云”产业融合生态,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新阶段所指出的一个全新发展方向。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出口,目前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都是经济亮点,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是不够的。欧阳明高认为,“车能路云”推动产业融合生态的建立,可以助力中国经济实现从新能源汽车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的跨越。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可以带动交通的全面电动化,车网互动也可以智慧储能。新能源汽车带动的动力电池行业实际是目前最大的新型储能,占到了新型储能95%。同时,新型储能的普及也会带动能源的智能化和新能源的发展。这些都是“车能路云”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汽车、能源、信息、交通将逐步从松散组合发展到深度融合,这是由技术、市场各方面发展引发的必然趋势。
欧阳明高举例说,“比如充电,以前是慢充,充电企业就是能源服务商,还有汽车厂商、电池供应商。这三者实际关系是比较松散的,总体看并不是很紧密。随着电动车普及,量越来越大,首先是城市配电网的负荷在不断增加。如果我们都无序充电,我们的配电网可能根本就承受不了,由此,充电就跟电网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在快充方面,各个厂家都在提高电动汽车的车载电压到800V,采用350千瓦快充。这么大的功率,如果直接从电网取电,电网也是受不了的,由此诞生了光储充换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它将汽车、电池、交通、信息、电力系统等多个领域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欧阳明高看来,这就是“车能路云”融合的必要性。
他还认为,“车能路云”推动产业融合生态的建立,会使新能源汽车从单兵突进发展到多业协同。“比方说,我们的汽车还是电动汽车阶段,下一步要发展的是新能源电动汽车。也就是说,我们的电动汽车用的电要逐步使用绿电,要使用绿电就需要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来协助。这就是汽车行业和能源行业,尤其是能源+能源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平台之间的一个结合。”
“再往前一步,就是车辆的智能化。车辆的智能化需要有大量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介入,这样一来,汽车将会取代手机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甚至汽车还会跟智能机车人协同。随着电动汽车一个个阶段的升级,‘车能路云’的内涵将不断丰富,产业融合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欧阳明高说。
打造有新内涵的“中国特色方案”
从整个行业发展变革趋势来讲,汽车产业进入了大融合时代。在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汽车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融合性平台,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汽车和能源、ICT、电子、通讯这些产业会变得更加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从大的格局来看,汽车发展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本身。
除了能源,从路端到云端都是构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车能路云’如何发展,是汽车和道路、城市的关系,汽车和能源、电力的关系,汽车和数据、算力的关系,汽车和通讯、网络的关系。这几个关系就是汽车进入大融合时代的新命题。”
尽管我国“车能路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不少业内人士都在讨论,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车路协同?车路协同和单车智能是矛盾的,还是互补的?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讲,进入到智能时代,车路协同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张永伟坦言,“过去的车路协同主要是服务于汽车的管理和汽车的出行,是交通领域的概念。进入到智能化时代,车路协同的本质含义就是,希望它来支持汽车的智能化。”
因此,张永伟认为,如何实现车路协同内涵的变化,将取决于中国自己的特色优势。
他表示:“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并不矛盾。单车智能解决汽车自身的智能化问题,车路协同帮助提升汽车自身的智能化水平,是一种赋能关系。任何一个技术路线都有其瓶颈,就像单车智能解决不了远距离的判断问题,车路协同解决不了快速决策的问题,所以二者之间是取长补短、相互赋能的关系。”
吉利控股集团协同创新中心总经理沈源表示,对于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企业有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原来大家认为,单车智能可以走遍天下;但实际上,随着单车智能的不断演化,发现靠单车智能还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就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网联化。
“如何做到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云互联,这是未来汽车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成为超级移动终端的一个巨大挑战。”沈源说。
那么,如何走通车路协同这条路?张永伟认为,关键是解决路应该怎么建的问题。“过去全国很多城市都建了上千公里智能化道路和智能化路线,这为探索车路协同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积累。但前期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建了很多路,使用率不高,车企参与度不高。这两个‘不高’导致大家开始质疑车路协同的路线。”
“所以,路应该怎么建,又遇到了重新定位的问题。很可能不是按照早期偏乐观的思路去建。大家一开始就想建设一条服务于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化道路,由于还没有这样的车,因此建的这些路就变得有些过剩。”张永伟说。
对此,张永伟提出了低成本、广覆盖、强监管、重应用的原则。
一是分类。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服务的场景有根本性的区别,服务的用户区别也很大,所以智能化的建设应该各有各的定位。城市的道路智能化怎么建,高速的智能化怎么建,应该有所区别。
二是分级。即使是城市道路,即使是高速公路,也不应该一步到位。而是应该随着需求功能的不断增加,再逐步增加道路建设的内容,提高道路建设的智能化水平,用不断迭代的思路实现资源不浪费。
三是分步。分步先做最需要建设的领域,比如路口,然后再进行全域道路的导入。“先做最急迫的,然后再做全域的,不断拓展,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不过,即使用迭代的思维来建路,投入产出的问题仍没有解决。张永伟认为,一方面可以等待更多的用户,等待车辆更多地进入车路协同系统;另一方面也可以横向去拓展车路协同的应用。“这个横向的拓展,可以称之为从车路协同到车城协同。”
他告诉记者,车路协同靠的是车联网,车城协同靠的是物联网。车联网解决了V2G、V2X的问题,实现了车车、车路的有效和及时的通讯;物联网解决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市政设施数字化、网联化的问题。
“这种以车联网和物联网融合所形成的网络支撑,是未来自动驾驶车辆所需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张永伟解释说。
两网融合的关键,除了实现建设的协同,重要的是数据的贯通,要将车联网数据和城市物联网数据放在一个数据底层平台上,在这个底座的数据基础之上再去形成面向汽车的应用、交通的应用、智慧城市的应用。
“我们看到,‘车城’一旦协同了,对汽车、对城市都可以实现很好的功能性支撑。车城协同是车路协同的拓展,对智能汽车的发展增加了‘一条腿’,对智慧城市的治理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智能单元。”张永伟说。
市场需求在变化,供应关系在重构。无论是智能网联基础设施,还是能源基础设施,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环节。因此,“车能路云”产业生态的提出,既是植根于新能源汽车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又是面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系统性、一体化思考。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车能路云”指引体系下,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将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开拓建设。而基于“车能路云”融合产业生态的“中国方案”,将可能成为面向全球的重要范本。以四大行业为基础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为“中国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