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鲁商文化博物馆里,有一份特殊的藏品,包括古钱币42枚、民国纸币10张、汉代青铜箭头1枚、毛主席写给延安剧院的信(20世纪50年代印刷本)1件、清代秀才手抄本1本。这份藏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全部由该校艺术学院建工专业学生冯贺向学校无偿捐赠,所赠藏品均系其业余爱好收集。
“学校浓厚的鲁商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浸润和滋养,我也很高兴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冯贺说。
近年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借助鲁商文化推动思政育人效果彰显,冯贺无偿捐赠个人藏品的行为,正是其生动缩影。
建成于2016年的该校鲁商文化博物馆,目前馆藏展品500余件(套),重在介绍鲁商经道义、营民生、顾国谋利的精神底色。“依托鲁商文化博物馆,我们专门打造了‘专委会、博物馆、研究所’贯通融合的鲁商文化研究系统。”鲁商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冯成伟介绍。
为了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华优秀鲁商文化的历史与精髓,提升学生商业素养,该校构建起“线下、线上、现场教学”三课堂贯通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不仅先后开设了商科专业系列课程《商务素质养成》《中国商业史》等线下课程,还主持建设了山东省《中华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主持建设中国大学MOOC(慕课)《中华商业文化》,实施线上教学;利用鲁商文化博物馆、商鼎广场、文化广场实施现场教学。
目前,“博物馆、老字号、学生社团”贯通融合的鲁商文化实践体系,构成该校在文化育人方面的显著特色。
一方面,将鲁商文化博物馆打造成“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建设3D虚拟博物馆,对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同时将其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使学生在参观学习中了解鲁商和中国商业史,体悟传统商业文明与精神。
同时,学校定期举办老字号掌门人讲座、学术研讨会、“探秘老字号”研学之旅系列老字号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老字号、参加老字号博览会,了解老字号历史、文化、经营,从而动情、入心。
鲁商文化学社就是颇具代表性的学生社团,由一群热爱鲁商文化的学生组成。在此基础上,该校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参与鲁商文化研究,担任鲁商文化博物馆和校园鲁商文化景观的讲解员,将课堂所学知识和调研所得的成果融入教育实践过程之中,架起精英学术研究与全体学生培育之间的桥梁。
从2016年成立至今,已培养近百名学生讲解员,接待参观学习3万余人次,用自己的精彩讲解向参观者展示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效,广获好评。
正在现场讲解的徐世榕说:“进入鲁商文化学社,学习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份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自身要对鲁商文化感兴趣,努力将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以最生动直观的语言呈现给大家。”
在校园里,一群穿汉服的同学活力四射,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原来他们在开展剧本杀活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校园剧本杀项目研究,打造了沉浸式剧本和寻宝解谜特色品牌活动。
“我们针对鲁商文化定制的沉浸式剧本,把各个角色的生平背景、人生经历,以一系列故事作为串联,将鲁商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形式、特点,不同鲁商文化之间的交流、冲突、融合进行演绎,通过模拟的事件看真实世界的商战沉浮,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瞬间变得鲜活了起来。”林朝安介绍说。
在该校学生工作处处长李子江看来,“剧本杀活动利用博物馆内已有的景点设施设置多重谜题,让学生们在解谜的过程中充分游览博物馆,同时更深入了解优秀传统鲁商文化,是我们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推广文化故事的尝试,同时有助于借此引领学生正确价值导向”。
近年来,该校不断创新文化育人模式,系统的文化教育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走到工作岗位后,这种优势得到更明显的体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创新能力等评价较高,满意度超过98%。
“文化自信、文化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源泉,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更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在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践行‘立德树人 兴商润民’的使命,构建‘教学-研究-实践’贯通融合的育人体系,搭建了‘校园景观群-博物馆’相互依托的育人平台,由此实现文化育人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化支撑。”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宋超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