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杭州亚运会帆船项目进入第五个比赛日,志愿者林曜已驾轻就熟,用他的话总结,“船一上岸就知道该用什么型号的推车”。
杭州亚运会期间,帆船、沙滩排球两个大项在浙江宁波市举行。据团宁波市委的数据,532名“小青荷”分别在宁波象山亚帆中心和宁波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提供志愿服务。
识别这两个赛事场馆的志愿者并不难,“手臂晒出分界线”是他们的明显标志。
对于宁波诺丁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林曜而言,报名亚运赛会志愿者“苦一点、累一点,也想去前线岗位”。
上下水管理志愿者、船只停靠志愿者、混采区引导志愿者,林曜在长长的岗位清单上依次选择了这3项,最终成为一名上下水管理志愿者——这是最靠近比赛区域的岗位。
正式开赛前一天,帆船终于出现在他眼前。以470级双人竞赛为例,一艘船就长4.7米,重115公斤。林曜解释,最多的时候需要3人合力,在约百米长的坡道上推拉帆船。
林曜介绍,在实际的志愿服务中,并不是直接上前推拉船只,而是通过双眼判断及与运动员沟通,确定每艘船的推拉位置,保证船只安全上下水。
帆船项目的特殊性在于,没有观众,从岸边不一定看得到比赛进程,林曜和同组的两名志愿者只能在岸边望着远处的风帆,判断自己何时又将开始工作。
与此同时,志愿者崔译文在岸边的竞赛办公室内提供志愿服务。此前,她更为人熟知的标签是“挡刀女孩”、“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进入亚帆中心,她的职责是协助场馆运行团队布置技术官员发布会会场,为有需要的技术官员提供翻译等服务。
林曜说,“上前线”的意义在于,第一时间为运动员加油鼓劲。他记得训练赛期间,他为一位参加青少年帆板的印度代表团运动员拉船只,对方询问他是否知道姚明。原来喜爱体育的年轻人不分国界,都有相同的偶像。林曜顺势和他聊起了在中国的见闻。
“志愿者有很多,所以被参赛者记住是特别有成就感的。”林曜记得,连续3次为一名中国代表团运动员拉船只期间,运动员的一声“感谢”让林曜觉得“这就值了”。
相比于前线,崔译文所在的办公区域更安静。她指着窗外的水域说,长时间的等待中,时不时传来的口哨声会提示办公区“这个项目的船要下水了”,这时候,办公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也开始根据赛事安排准备相应的工作。
“每一个岗位都是缺一不可的,都会发光。”崔译文说,虽然没有到离赛场更近的地方服务,但当前线志愿者为运动员助力时,后方志愿者也在岗位上为赛事助力。
距亚帆中心30多公里之外,训练热身场地志愿者柴嘉怡要面对的不是水域,而是沙地。
在宁波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上岗时,她要在运动员入场前用双手翻沙地,如果有石子、贝壳等杂物要及时挑拣出来,还需要根据男女子项目仔细调整排球场网高度等。
柴嘉怡透露,训练热身场地志愿者们都想着抓住机会给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服务。
她回忆,一次中国代表团沙滩排球女子运动员在热身场地拉伸时,教练在一旁为队员的冰袋里装冰块。“当时我就感觉,我该上去了。”柴嘉怡笑称,她全程克制住激动,帮助运动员装好冰袋,再返回待命点位。
真正接触运动员后,柴嘉怡褪去了“观众滤镜”,更理解了运动员在赛场之外的辛苦和努力。她说,看到中国沙滩排球运动员王凡腰上贴着绷带还拼尽全力,更加明白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意义,也希望自己在岗位上尽力服务,给运动员助“小青荷”之力。
林曜则在与自己年纪相当甚至更小的帆船运动员身上,看到了这一代青年运动员的“更团结”。“他们对待比赛就像我对待考试一样,紧张的时候就希望有个人给自己加加油。如果我的鼓励或是一个点赞能够帮助到他们,我就觉得值。”林曜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 记者 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