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六,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诚德博士都会带着一帮年轻人开展一项特殊的“读书活动”。
这就是南昌工程学院的“原著品读·原著品论·原著品行”活动。自2009年起,学校利用周六组织开展该项活动,如今已经坚持10多年了。2020年12月10日,本报以《南昌工程学院:原理课玩出“新花样”》为题率先报道了相关活动。如今,这一活动取得了哪些新成效、新变化?存在哪些困难?
作为活动发起人,王诚德坦言:“这是一个‘自讨苦吃’的过程。”但他坚持了下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收获。“这也是一个由苦到甜,实现梦想的淬炼过程。在高校开展原著品读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更接地气的交流、更通民声的对话、更懂国情的教学相长。”
王诚德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自从有了这一实用型的活动载体,师生在日常思政课教学、科研和交流过程中更加自信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的“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是给原著品读提供了可直接参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他表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原著品读的选题范围越来越广,青年师生对经典原著思想的把握越来越准确。过去,更多是对单一经典文本进行“围读”。比如,2009年10多个对经典原著感兴趣的同学在教室、图书馆、学生社区、学校生态园等地方朗诵讨论,邀请王诚德参与指导点评。
2012年以后,王诚德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研室主任。为了提升效果,原著品读活动固定在每周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办,有毕业生,也有课程学生,还有感兴趣的其他同学参加,一般每次2-3位教师,一上午两场,读书内容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为主,传统古诗词、文学为辅。2014年,为了便于每个年级的同学都能参与,先后开设了《原著品读》《中庸》《大国方略》等选修课。与此同时,教职工原著品读、主题教育也逐步采用这种方式。
现在,则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他举了个例子,马克思在《对华贸易》一文中就提到了“福建的农民不单单是一个农民,既是庄稼汉,又是工业生产者”“每一个富裕的农家都有织布机”这一特有现象。在原著品读过程中,大家就将其与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子不学,断机杼”等诗词经典衔接起来,还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纺线比赛等结合起来。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著串读,知识点活了,师生的思路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再那样难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那样遥远。
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王诚德组织师生深入品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中挖掘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社会实际调查方法,继而以农民生活为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背后的乡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原著品论中就当今乡村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师生分享故乡的变迁。
“通过品读相结合,大家感觉到了历史接力棒渐次传到了自己手中,书本上的观点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活跃的文字与召唤书。大家在品读过程中从来没有低头玩过一次手机。”王诚德说。
过去,王诚德组织大家开展原著品读活动往往局限在教研室内部,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课程。现在,原著品读活动“向上开花”,不仅线上线下相结合,还有周末活动、选修课、教师品读,也有学生品读。师生们有了专属的“原著之磨,品读之坊”磨坊工作室,流程日趋完善,形式越来越丰富,学生中涌现出越来越多品读之星。当前,江西警察学院、太原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学校纷纷关注并且同步开展原著阅读的活动。
今年暑期,师生们积极寻访原中央苏区村落里的红色标语,将原著品读活动从“纸上”跃然“墙上”,活动效果进一步拉满。
“火炉”南昌,暑期正式开启“炙烤”模式,但这并没有阻止师生们兵发“红色标语第一县——江西乐安”。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实地调研村落建筑物、参观标语博物馆,聆听三代人接力守护标语的故事,对墙上3826条红色标语开展原著品读。
原著品读在保留成熟经验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新尝试。
党的二十大以来,原著品读活动由原来的“单校作战”转变为“省内四校”“省内五校”“国内六校”的线上合办。师生们每个月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等关键词,开展线上原著品读。同学们团队汇报,几所高校的教师们逐一点评,最后形成原著品读月报,每期在全省思政公众号上进行宣传。
这不仅扩大了原著品读的影响力,作为活动发起人,王诚德也获得了更多的建议与工作思路。
在内容上,原著品读也有新增量,既有经典原著,也有身边榜样。
“和平方舟”上的援助天使李晓雨,奔走在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地的“非洲通”毛贺辉……在校师生通过一对一、多对一与毕业生们沟通,收集到了很多一手展现中国形象的好故事,有效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成为“学生愿意听,老师愿意讲”的中国好声音。
通过十几年的原著品读,王诚德看到了“向上开花”的硕果。“有一大批同学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有的守卫边疆,有的在‘一带一路’上耕耘……无论他们做什么,依然深刻铭记着原著品读给他们带去的感悟。”当前,王诚德正在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原著品读之星,也是想加强在校生与优秀毕业生之间的“品读纽带”,让社会实践中优美的无字之书进入校园,涵养实干的土壤;让校园里的有字品读之音回响在毕业生耳边,传递初心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时代新人,王诚德也在思考,如何通过原著品读培养时代新人。
“青年人都要培育一种集体大我的人格。”王诚德说,革命时期,党员战士拿起的是战斗武器;现在需要拿起学习的武器、思想的武器、创造的武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