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道归

谭鑫(29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0月16日   06 版)

    旅途总归是让人充满向往,无论目的地是家,还是朝着与其相反的方向。

    下午3点,车窗外的阳光一直热情高涨,单薄的窗帘只能遮掩分毫,不时有利剑般的光芒从缝隙里穿刺而出,就像被笼罩了一层微醺饱满的小麦黄,暖暖的,如置身面包房。

    不多时,火车已在我不曾留神的时刻,哐当哐当地出了城,不断有田野跃入眼帘又慌忙倒退,我不由在心里感慨道:长沙,再见啦!故乡,你可好?

    不紧不慢的时间里,列车在楼层交错的城市和农田密布的乡野来回穿梭,窗外一直有黄澄澄的稻田在视线中闪烁。这边的稻谷收割期比我家乡要晚,总爱和桂花约在同一个节骨眼上飘香出落,花香和稻香组合成这个季节最浓烈的气息;“稻桂稻桂”,默念之中,总有谐音“道归”之意,这场一路生花般的旅途,不免平添一股“陌上花开,缓缓归矣”的意境。

    依火车前进的地域来看,每块农田的成熟度又有些进度不一,受自然天气和插秧早晚影响,熟得有些参差不齐。大多农田已相继到达收割期,不过偶有农田已抢跑到“第二青春期”,割过一轮的稻茬上又重新泛出油油青苗,即将再孕新稻,长出家乡人常说的“抱孙米”(第二茬稻米)。这相邻两田的分别,竟如家中长子和幼子的年龄之差,多少有些让人惊讶。

    许是靠着窗观望太久,眼中生出几丝困意,为了保证不会被车内的嘈杂所惊醒,索性戴上耳机闭眼小憩,音乐似乎天生便有这种功能,无形之中将动与静有边界地筑篱,让内心退入安定。难得在火车上有了睡意,我便睡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盒饭的叫卖声唤醒了浅睡的我。提起放在窗边有些酸麻的左手,看了看窗外,一个圆圆的月亮不知在窗外盯了我多久。它似乎也像个游子一样飘零已久,在入夜的旅途中随着列车悄无声息地翻山越岭,心情虽然急不可耐,神态依然故作镇定。

    每站都不断有人潮水般地涌上退下,列车也保持着司空见惯的淡定,我填了些食物,干脆和邻桌四座的人们拉起家常,时间便如沸水一般开活起来;直到夜深,旁边的鼾声逐渐起伏,聊天便在某句后语不搭前言里顺势而止。

    凌晨,耳边响起了“前方即将到达涪陵站,请要下车的旅客提前准备好行李……”想象着家乡正在前方安静地等着我,心中不免有些自我感动——朝思暮想的城市,穿越灯火阑珊的长夜,终于在黎明前等到我。

    和同车熟识的人微作道别,背着书包走下火车,家乡的天空还埋在睡意之中。我打开空无消息的手机,再度确认没有告诉过家乡的任何一个人我回家的消息——我习惯等候,不知他们是否习惯惊喜。

    但无论如何,家乡早晨五点半的风微扬在脸上,总有拒绝不了的惬意。

    ……

    从久远的回忆中回过神来,眼下又是丹桂飘香的中秋时节。不久前我收到了大学同学的新婚请帖,即将要在国庆前后重返第二故乡,想到此节,心中不免有种归家的情怯。回忆起当年在中秋时节独自前行的往事,突然觉得时光在一刹那间,有了电影蒙太奇般的回放倒叙。而当年的交通工具,已由火车转为高铁。

    那段旅行的最后,我刚走到家门前,正好听见老爸在叫老妈早上吃饭,我顺口答应:“好哇,我也正好来吃。”听到我的声音,他们一起冲出门外,还没见人母亲便埋怨道:“怎不提前说一声?”父亲抢答:“你这性子,说不得整夜睡不着。”我没接话,只静静地立在门口等待家人相迎。

    家的门“吱呀”一声开启,眼神相撞的瞬间,微笑着,光芒里的疲倦一扫而空;动容着,神色里满满的全是理解。

谭鑫(29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0月16日 06 版

青年返乡记
绿皮火车
那年那事那故乡
明月照归途
长路尽头有灯火
背上书包离开故土的原因
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