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瑞璇 记者 樊未晨 杜沂蒙)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传承和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10月16日,由全国少工委主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办公室、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教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协办的“回望飞天路 逐梦新征程”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主题队日活动在北京举办。
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来到北京市少年宫,活动现场设置了丰富的动手体验活动,火箭模型、“祝融号”火星车、“太空实验室”、卫星模型……少先队员们动手组装制作航天模型,参观航天模型展,在模拟体验中了解感受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科技成果。活动现场还布置了中国空间站天宫画展作品展、全球拍天宫摄影作品展,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儿童画,表达孩子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致敬,以及对探索宇宙的无限想象。
活动邀请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英雄杨利伟,中国工程院院士、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张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田立平与少先队员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生动感人的飞天故事,帮助孩子们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活动上,启动了第三届“天宫画展”作品征集活动,并为航天精神“红领巾讲解员”授旗。
杨利伟分享了自己执行载人“首飞”任务的心情,“每每回想起来,那时确实很激动,但在那一刻更多的是一种使命和责任,自己的梦想和祖国的需要能结合到一起,对于一名航天人而言,是最大的幸福”。戚发轫讲述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返回的深刻感受,“人命关天,顶住压力,终身难忘”。张智讲述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作为载人运载火箭与其他火箭的不同之处,田立平讲述了过去与现在航天员训练的差别。4位工程专家通过讲述生动感人的飞天故事,对孩子们进行答疑解惑,帮助他们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夏帕克提指出,少先队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各级少先队组织,要广泛组织好科技创新活动,让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社会风尚。希望广大少先队员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