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面对与自己相似又大不相同的孩子时,以何种方式和期待参与到彼此的生命中?我们能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我们无法完全规避这些问题,只能迎接它。
_______________
如果孩子和父母是彼此的一面镜子,那镜子会折射出怎样的亲子关系?是平等、融合、彼此独立,还是对抗、尊重、焦虑、牵绊?UCCA Kids策划的一场特别群展——“如镜之书:15位艺术家与孩子的对话”,用15位艺术家与其子女合作的作品,呈现出亲子关系的多样面貌。本次展览策展人、UCCA Kids总监黄文璇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想通过这个展览,让父母重新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
观者走进展厅,仿佛掀开了艺术家亲子生活的帷幔:细碎的日常、嬉戏与游玩、孩子呢喃细语、即兴涂鸦……大约一年半前,黄文璇开始筹备展览,她从儿童发展性的角度出发,探索艺术家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处模式。黄文璇认为,在大部分人的成长轨迹中,前半程体验为人子女,后半程体验为人父母,是否“如镜”是一个非常多元且深刻的话题。
比如,艺术家唐永祥与女儿唐郢泽画笔下的猫并置于相邻的两面墙上,父女俩的创作以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作为不同的参照展开对话。这对父女的性格非常相似,安静而且专注。但在绘画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同样画猫,唐永祥先描绘出具体的形象,然后用颜料逐层遮盖,最后露出似是而非的形状。他用大量时间考虑各种颜色的搭配、构图、视觉和图像语言的传达,时常犹豫,一幅画能画一两年。女儿与他完全不同。唐郢泽从连载小说《猫武士》中获得灵感,每看到一个精彩的片段就想要把它描绘出来,每天都要画上几个小时。她提笔就画,从不打草稿,绘制出了一幅幅线条利落、色彩鲜艳、个性鲜明的猫群像漫画,占满了展厅的一面墙。
“女儿从小到大都是想画什么画什么,想画多久画多久,我不干预也不指导,只负责颜料管够,画板管够。”唐永祥用两面相连的墙,分别呈现父女二人的作品,在创作上,他把自己与女儿看作是两个平等独立的个体。有时,女儿无拘无束的笔触还会带给他启发。
在艺术创作上,家长的身份不再是权威,孩子不再是被塑造的对象。黄文璇认为,孩子天然纯真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创作,本身是很多艺术家向往并追寻的,毕加索、马蒂斯等许多艺术大师画到最后,都在追求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她说:“在很多人看来,孩子幼小时期需要父母关照,陪伴成长。实际上,这个过程中,父母也有自己的焦虑和脆弱。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为帮助父母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这种力量的转换很值得思考。”
从策展阶段到最终开幕,“如镜之书”筹备过程中,创意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艺术家对亲子关系的思考也发生了变化。比如《风景》是艺术家杨光南与女儿杨闲闲的合作作品,母亲参照女儿的身高制作了悬挂于空中的圆形灯箱,而女儿则在空白的灯箱上涂鸦绘画。最开始,杨光南想用两根柱子作为母女身份的象征,代表女儿的是稍微细一点的柱子,而她是粗一点的柱子。两根柱子通到天花板上,互相支撑。杨光南反思她作为母亲是否过于强势,例如柱子粗细的对比,反映的恰恰是母女之间力量的较量。因此,她抹去了力量和体量之间的差别,改变了参展方案,两根柱子变成了两个灯箱,柔和的灯光照亮女儿的涂鸦,像一束被施予爱意的目光,她将自己母亲的角色比喻成光源和热源——一个支持孩子成长、照亮前进之路的热源。
“在杨光南创作的最后,我们看到的是母女达成平等对话。”黄文璇说,“而艺术家马秋莎的母亲非常重视教育,马秋莎是在母亲严格要求下长大的,所以她的很多作品都与母亲的依恋和压抑有关。”在马秋莎与女儿苏小鲜的作品《森林》中,呈现了各自童年时期的精神世界,前者贯穿着与父母之间既依恋又压抑的情感和成长记忆,后者则生长出强大的自我意识,自由且笃定。
通常人们会说,“你跟你爸妈好像”,或者“从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有些孩子可能不想成为父母的样子。比如参展艺术家蒋志曾提起,自己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反驳父母的观点,不想成为他们的样子,毅然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
参展艺术家朱砂的父母都从事绘画工作,父亲朱新建是著名画家。而他却不想画画,成了一名平面设计师。在以往的工作中,他为许多艺术家和大型文化项目制作书籍和画册。此次参展,朱砂以《大卫·霍克尼》限量版画册的标准为女儿朱看看制作了一本名为《看看》的画册,收录了女儿从5岁到7岁创作的146件作品和父女两人的日常对话。稚嫩的画作被精心编排、设计、印刷,最后摆在实木支撑架上展出,并专门配有一名工作人员佩戴手套,帮助观众翻阅画册。他用这种仪式感表达一位父亲对女儿画作的珍视,仿佛在向每一个翻阅的观众发问:你是否愿意花时间细细品读孩子的艺术,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们内心的愿望和期待?
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出生跨度从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他们经历了社会的逐渐开放,凭借深度的思考和有力的作品,走向了当代,那是通过自我觉醒和努力实践,便有途径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一代。而他们的孩子,出生在以互联网和全球化为主题的时代,其成长的过程与整个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保持着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伴随着令人瞩目的技术变革与冲击,媒体更为碎片化、虚拟与现实交错、环境生态问题与日俱增;孩子被过度关注产生的情感负担,以及全球流行病带来的巨大挫折……黄文璇认为,这一切都影响着孩子们的观念。两辈人呈现出极具差异的特征,艺术家作为父母,在面对与自己相似又大不相同的孩子时,以何种方式和期待参与到彼此的生命当中?我们能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我们无法完全规避这些问题,只能迎接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