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张逸星:在AI大潮中“冲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0月30日   08 版)

    今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张逸星(右二)在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上发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在江苏和上海生活多年的张逸星,已经完全融入了大陆的生活。在他看来,大陆科创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便利的生活环境,还会吸引更多港澳台年轻人前来发展。

——————————

    1999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的张逸星,从小就随来沪做生意的父母到大陆生活,现在说话几乎听不出乡音。目前,他在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就读,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2021年,张逸星本科快毕业时,正值国内外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大潮,这个新兴行业显示出的前景和潜力吸引了他。

    “尽管本科期间我们的课程偏工程类,但老师依然会要求我们看一些前沿的论文,当时我就发现人工智能已经在工业界落地形成应用了,比如手机摄像头检测功能,就与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研究有关。”张逸星说。

    硕士期间,张逸星跟随导师的研究方向,从事人工智能图像检索与行人识别有关的课题。

    “图像检索可以运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我们在网上检索一段话或者上传一张图片,可以返回相关的图片;行人识别则是通过一张人的图片,返回和这个人最相似的其他图片。这样的功能,可以用于搜索引擎和安防摄像头。”张逸星说。

    今年暑假,他参加了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的2023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在上海市科协的推荐下,来到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实习,从事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工作。

    张逸星说,与在学校做实验时不同,实习所使用的平台是国产的。“包括芯片和搭建、训练模型使用的软件,全都是本土企业研发的,当时一家企业正在推进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项目,与上海超算中心开展合作,我们就参与其中。”张逸星说。

    实习的经历让张逸星愈发觉得,大陆人工智能行业未来大有可为。

    今年夏天,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张逸星和同学们跟随实习老师去参观。“我们看了展厅、听了论坛,其中清华大学介绍AI语言模型的报告让我印象深刻。清华大学的ChatGLM2是完全自主研发和训练的,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坚持做相关研究——这可不是在ChatGPT火了以后才去跟进的。”

    最近,张逸星刚刚完成了一项校企合作的研究课题答辩。这一课题是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的一个子课题,他和团队主要负责其中算法的调研、实现与集成部分,旨在为室内机器人提供感知和认知环境的知识库。

    明年即将硕士毕业的张逸星,目前正在参加“秋招”,打算寻找和自己研究方向较为匹配的算法工程师岗位。

    “我平时会在学校听学术会议或者企业报告,发现很多企业都在布局人工智能,包括一些初创的企业;行业内优秀的人才也特别多,许多‘大牛’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行业的就业、创业的机会都很多。”张逸星说。

    在江苏和上海生活多年的张逸星,已经完全融入了大陆的生活,身边的朋友也多是幼时从台湾来到大陆的年轻人。

    “在上海,学校里常有港澳台生的聚会,还有优惠的旅游机会,台胞证使用也越来越方便。实习的时候,我遇到很多第一次来上海的台湾大学生,他们很快就喜欢上了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张逸星说。

    他认为,大陆科创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便利的生活环境,还会吸引更多港澳台年轻人前来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0月30日 08 版

我在大陆迈入科研大门
李博宇:“回家”爱上写程序
许玮辰:学中医 感受传统文化脉搏
黄彦熙: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张逸星:在AI大潮中“冲浪”
余宛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