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IFF峰会上专家建言——

中国经济增长怎样深挖潜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0月31日   05 版)

    中国未来的发展核心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潜力。

——————————

    过去一周,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在新加坡做了一个星期路演,见了20多位投资者。他发现,投资者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10月28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丁爽将他们的困惑分享给了在场的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数据分明在向好发展,但市场情绪却不乐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从三季度的情况来看,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多项指标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对此,丁爽强调,投资者应该看到这些积极的指标。比如,近两个月,中国出口新订单有所改善;随着PPI(生产物价指数)触底,引发了对于库存周期逆转的一个预期,工业库存的增长率开始上行,工业企业的利润已经连续两个月单月正增长等。

    《IFF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5.2%。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来源,将贡献32%。

    报告称,为了支持经济增长、促进消费支出,中国政府在今年7月下旬推出了多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放宽购车限制,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支持首套购房者需求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增加家装和家用电子产品的消费;促进体育、娱乐、外出就餐、旅游和健康服务消费。为了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中国政府还公布了一系列鼓励私人投资的措施,包括放宽一些关键部门的准入和提供融资支持。

    IFF学术委员会委员、亚洲开发银行前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在解读报告时称,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以确保逐步解决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问题和保持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也将继续支持经济复苏。

    在同一个场合,IFF学术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专家张燕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仍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以及地方资产负债状况修复、基础设施投资后续乏力、发展动能转换不平衡等挑战。

    不过,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同时也存在很多机遇。他说,中国正在进入新经济、创新驱动成为新动能、旧经济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科技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5%,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连续4年超过6%。

    同时,中国未来的发展核心是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潜力。张燕生还认为,中国在把握数字技术革命、绿色革命、新能源革命上非常努力,电动车、光伏、锂电池的出口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

    在张燕生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短期需要解决稳定的矛盾;中期要解决大宗消费的问题,即楼市、车市和电子产品的稳定和转型;长期需要构建一个扩大内需、支撑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制度条件。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未来中国要进一步发展,至少应该让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上升至30%,这代表了高质量制造的效益和价值。

    他指出,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当今世界,凡是高质量的终端、装备、制造,里边40%-50%是制造业产生的价值,50%-60%往往是服务产生的价值,这种服务深度嵌入到装备里边,看不见、摸不着。”

    黄奇帆以作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终端设备手机的生产线为例,一台价值1万元的手机中,制造本身的成本可能占据五到六成,而手机中的操作系统,软件芯片里的程序、专利以及各种镶嵌在手机中的服务的价值,可能占到另外五成。

    他说,生产性服务业往往是产业链的链条企业、龙头企业,谁掌控生产性服务业,谁就掌控了产业的生态、基础和运行,分走的利润就越高。

    丁爽认为,中国应该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来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这最终还是要依靠民营经济的积极性。提振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去寻找机会、去冒险、去追求利润、去致富。“致富光荣是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丁爽还建议,中国政府应积极解决经济积累的一些问题,包括银行不良贷款、地方融资平台问题等,通过这些调整使得资源的配置能够更加有效。这当中,改善市场情绪、提振信心最重要的措施是“重申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安全的基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0月31日 05 版

增发万亿国债,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增长怎样深挖潜力
并购重组升温 科技型企业迎政策利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