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1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记者走笔

零零后大学生遇上八零后“挑战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1月02日   T2 版)

    在贵州大学校园内,从全国各地赶来参赛的大学生们忙碌于展位布置、项目交流和比赛答辩,有的甚至拖着行李箱匆匆赶到项目展示位,投入到布展工作中。

    “我们从摩洛哥蜘蛛的翻滚姿态中获得灵感,设计了这款滚爬一体的机器人,可辅助救援人员抵达复杂地形和危险环境中参与救援侦测。”宁波大学00后本科生团队在项目展位上热情地“推销”作品。

    团队负责人陆一博告诉记者,项目源于一次参观消防队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了解到在房屋坍塌等复杂地形、气体泄露等复杂环境的救援中,消防员救援的风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因此萌发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一款更智能的救援侦测机器人的想法。

    记者发现,本届赛事参展的880件作品几乎聚焦了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各个方面,其中00后团队占大多数。他们或深耕航空发动机等大国重器研发设计、维护,或创新拓展5G、大数据技术应用,或自主研发“黑科技”装置,或触及神秘的医学领域,抑或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困境……

    “同学,你能给我把把脉吗?”

    在“黑科技”作品展示区,贵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的展位前,许多人排队体验中医把脉。00后覃毅熹和项目成员一边介绍团队设计的最新中医脉象设备研究思路,一边为参观者把脉。她笑称,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现场交流“病情”,问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防止脱发。

    今年19岁的王杉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这是她和团队第一次带着项目走上“挑战杯”国赛决赛舞台。她发现,本届赛事上许多专科学校、高职院校的参赛作品“含金量”满满,科技感十足,“这是一个平等学习的舞台,竞技之外,我更看重创新思维的碰撞”。

    2005年出生的饶志强来自海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除了参观、备赛外,他最爱逛的便是“青春遇上贵州”展厅,体验贵州特色美食,还领取了青春体验卡和景区门票。他告诉记者,“挑战杯”赛事首次落户贵州,感悟本地文化也是深入了解赛事特色的一种方式。

    在“挑战杯”赛场上,还有一群特殊的00后,他们就是服务赛事的1720名“小青椒”志愿者。穿着统一的白色服装,热情、主动地做好每一项服务,他们中大多数为00后。吴冰情就是其中一员,当得知学校承办“挑战杯”比赛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赛事服务。吴冰情所服务的展区在贵州大学西校区体育馆三楼,她每天在展区内要步行两万步以上,400多个项目展位分布图早已烂熟于心。在师生需要时,她就像导航一样,能快速引导抵达。

    诞生于1989年的“挑战杯”赛事风雨兼程30余年,从最初只有几十所高校参与、300多人竞争的小擂台,到现在包括香港、澳门、台湾高校在内的2000余所高校参与、250万名学生同台竞技的“奥林匹克盛会”,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因“挑战杯”结缘、由“挑战杯”逐梦。

    青春无畏,战至终章。当00后遇上“80后”挑战杯,“无挑战,不青春”便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内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1月02日 T2 版

给你便利 刷我存在
零零后大学生遇上八零后“挑战杯”
需求之上摆擂台 育人之尚唯创新
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不断结出新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