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1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奋飞无人之境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锻造过硬打仗本领纪实

杨进 邓栋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1月09日   08 版)

    飞行员与机务人员探讨交流。余红春/摄

    秋日,大漠,天高地阔,一场体系对抗打响。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无人机飞行员李振操控一架无人机沿着起伏曲折的航线抵近侦察,将多条高价值目标信息推送至某空域待战的歼轰机编队。

    倏忽间,多枚火箭弹从机腹倾泻而出,沙漠腹地惊雷炸响。

    “命中!目标摧毁!”千里之外,打击效果显示在屏幕上,李振与战友击掌相庆,方舱内一片欢腾。这是该部探索复杂战场条件下,“有人机+无人机”协作制胜的又一尝试。

    10多年来,他们在这片大漠深处潜心砺剑,锻就新质战斗力,推开了中国空军飞向无人之境的大门。

    

    从院校学习到社会工作,你愿意走一条清晰熟悉的老路,还是愿意尝试一条充满未知的新路?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前者,那样更有稳定感,但也有人倾向于后者,渴望领略不一样的风景。飞行员马龙就是这样的人。

    21世纪初,无人机在几场局部战争中展露锋芒,给战场形态带来深刻改变。那时,无人机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名词,无人机部队也才刚开始组建。密切关注国际军事前沿的马龙,敏锐洞察无人机强劲的发展势头,得知无人机部队正在延揽人才时,他毫不犹豫报了名。

    可对新单位充满期待的马龙,搭乘火车一路西进横跨中国,来到大漠戈壁深处时顿时傻了眼。这里常年风沙肆虐、气候干燥,放眼看不见绿色,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他的心凉了半截。

    “我能不能在这里坚持下去?”马龙问自己。

    环境的反差带来心理的落差,部队扎实开展改革强军专项教育,从习主席擘画的改革蓝图中锚定方向、砥砺意志,经常组织学习讨论,消除官兵思想疑虑顾虑。

    那天,单位组织官兵长途驱车来到沙海老兵纪念馆参观见学。这里,记录着当年解放军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边疆小城,而后响应党的号召脱下军装、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感人历史。

    品读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马龙回味着那段艰苦岁月、艰辛历史。在一张图片前,马龙驻足凝视。一名团长的儿子有7次到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均被父亲拦下。弥留之际,这位老兵只给儿子留下一句话:“兵团事业需要后人接续,兵团精神要代代相传。”

    老兵在这片沙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故事深深感染了马龙。“前辈们在这样艰苦的地方都能扎下根来,我们有什么理由打退堂鼓?”脚踏沙漠,展望云天,热爱西部、扎根西部、戍天西部的信念在马龙心里升腾。

    苦地方远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回到单位,登上机场塔台,他极目远眺。在这片沙海,他仿佛看到了沙海老兵手挽着手穿越沙漠,也看到了前辈们隐姓埋名扎根大漠造出“蘑菇云”……看似荒芜的土地,却孕育出那么多奇迹。

    那一刻,马龙明白,很多伟大事业都是在艰苦环境中孕育的。正如沙漠公路的一条标语:只有荒芜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一张白纸拥有绘出最美画卷的可能,‘0’恰恰充满更多希望。”马龙坚定地对战友说,科技在发展、装备在进步,未来智能化信息化将替代很多人工,无人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发展趋势,大家是时代的幸运儿,更要当好弄潮儿。

    二

    从有人机到无人机,这是一段从无到有创业的过程。飞行员路广远回忆,作为全军首支察打一体无人机部队,当时无学习教材、无训练规范、无操作经验,甚至连使用说明书还修正完善之中,很多工作要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推动新质战斗力加速孵化和生成”“推动新质战斗力加速提升”“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在路广远的笔记本扉页上,清晰记录着习主席关于新域新质力量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

    “‘加速’‘加快’……”路广远说,每每看到这些文字,胸中就会涌起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宁让人才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才。官兵们在光荣使命、重大责任的驱动下,点燃了追光逐梦、开新图强的热情,加班加点、集智解难、创新求索,全身心投入新赛道,编印出《维护规程》《操作手册》《组训流程》等几十本册子。如今,这些规范已成为后续无人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船”和“桥”。

    飞行员丁中原从有人机部队转隶过来,拥有丰富的空中飞行经验,但面对有人机和无人机的巨大差距,深感无人机不是“电玩”,远比想象中复杂。

    “驾驭无人机最关键的就是强化对飞机状态的感知操控。”丁中原说,飞有人机拥有360度的视野,飞机的任何波动都能通过身体时时感知,但在方舱操控无人机只能透过几块屏幕看世界,透过密密麻麻的数据体验飞行。

    飞机高速飞行,空中形势瞬息万变,需要及时操控处置,但信号传输需要时间,尽管只有零点几秒,但这种延迟也严重影响操控者的驾驶体验。

    为了消除这种失控感、延时感,丁中原加强了模拟飞行训练和数据感知训练,常常在地面控制站一待就是十来个小时,通过成千上万次重复,改变条件反射、肌肉记忆,不断缩小延时带来的误差,最终达到人机合一。

    无人机是个系统工程,背后是庞大的知识体系。为了搞清知识学理、链路原理、模式机理,丁中原铆足了劲儿,学飞行、学组训、学机务、学领航……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追着老飞行员、机务保障人员、工厂专家请教。

    经过无数次的锤炼、受挫、再战,丁中原如期放单,并能独当一面。有一次,飞机即将抵达机场,突起风沙,狂风裹挟着沙尘追着无人机“屁股”跑。飞机出现了颠簸,地面控制站画面抖动,四周响起了告警声。

    在不稳定气流和巨大的沙尘中飞行,不仅影响无人机的可视化操作,还会引发航线偏离,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丁中原深吸了一口气,紧握操控杆,综合气象、飞机特征、数据显示等特点,及时进行拉高距离、稳定飞机状态等处置操作,保持飞机在风沙中的飞行平稳,在与沙尘几次“交锋”后摸清了气象对飞机状态的影响,最终操控飞机平稳安全降落。

    

    被别人认可和肯定,这是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的心愿。作为新质力量,无人机又应如何在战场中得到认可、找准自己定位呢?

    这个单位给出的答案是:有作为才有地位,用实力换实绩。

    “国内领先不代表世界领先,要想在残酷战场抢占一席之地,必须抓紧练就过硬战斗力。”该部某大队大队长李阳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一次飞行都要有新突破、练出新能力。他和战友们立足最恶劣环境、最复杂条件、最凶悍对手,来锤炼自己的打仗硬功夫。

    无人机在云端之上执行侦察任务,俯瞰大地,要有“海底识针”的眼力。过去,他们习惯基于目标照片“按图索骥”,一段时间后,眼力长进,但李阳仍觉不足,战场上情报侦察,关键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看到敌人隐藏的东西。

    于是,他们与特战、地导联训,一边是用尽了伪装、隐蔽手法“躲猫猫”,一边是李阳和战友在给定时间内找线索,这不仅练发现的速度,更练辨别真伪的智慧。

    无人机打靶,从平原荒漠打到高原海疆,从提前确定打击目标到临机指定目标,从打固定靶到打移动靶,从打明显大目标到打伪装小目标,从一次打单个目标到同时打多个目标,李阳总是在不断刁难自己,锤炼“一剑封喉”的点杀手感,历练“千钧一发”的心理承重能力。

    “关门练”练不出联合本领,“等上门”难修十八般武艺。他们主动扩大联训“朋友圈”,上门请教、请兵联训,与歼击机、地导、雷达协同训练,让队友提需求、挑毛病,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当新质战斗力成为过硬战斗力,他们愈加频繁出征各大演训场,屡屡取得优异成绩令兄弟单位感叹:“无人机不可小看!”

    十年磨一剑。外界的刮目相看和广泛赞誉,也让官兵们对未来战争有更多憧憬:无人机会是一双瞰制战场的天眼,无人机将是信息传输的节点,无人机将是战场评估的判官,无人机将是穿透打击的撒手锏,无人机将是各军兵种要素信息火力的倍增器……

    在梦想的召唤下,在实干的努力下,这些大家脑中想象的画面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他们融入地导、雷达,联合陆军远火单元等,成为战场前沿先锋、重要枢纽。

    战前不间断侦察、行动中实时引导、打击后效果评估……短短几年,“察”的边界在拓展,“打”的能力在练强,“联”的体系在织牢,新质战斗力加速改变了作战样式和战场形态,无人机部队阔步走向了战场中央。

    

    未来作战,是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去打?还是打破常规,自己去当制定规则的人?

    “未来不是等来的,而是双手创造出来的。”该部助理工程师耿新楼望着一架起飞的无人机说,当好无人机事业的主人翁,才能掌握制胜未来的主动权。

    对比该部近年来无人机训练的航迹图可以发现,起初,他们的航线集中在驻地的几个空域,稀疏简短,后来长度越来越长、密度越来越高、占空越来越大,直到今天航迹已遍布全国众多机场,曾经经常挂在嘴边的“陌生机场”已基本不再提及。

    “航迹的变化,折射着部队的蜕变。”一位领导介绍,近几年,各级高度重视无人力量在战场上的运用,赋予他们的任务指数级增长,有效牵引带动了部队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部队获得许多全国、全军、空军层级的荣誉。

    加速奔跑在强军路上,让他们尝到了进步的喜悦,可在巨大的需求面前,无人机战斗力的有限供给,依然令党委一班人感到忧心:任务递增、常态分摊、人机矛盾突出……

    思维一变天地阔,要想超越,就要敢于“吃螃蟹”。他们深入研究无人机组训的特点规律,改变以往参照有人机组训模式,探索推出以大队为单元的大队组训模式,将机关的部分力量和业务工作分解融入大队,使每个大队都可以独立外出执行任务。

    “以前我们是攥紧手指成为一个拳头,现在是多个拳头在多个方向发力,战斗力倍增。”单位领导余瑞超这样比喻。

    在此基础上,他们深刻领悟体系聚优制胜机理,积极验证“前沿起降、远程操控、集中指挥”运行模式,快速机动等关键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展开前后外出驻训的两张转运图,余瑞超说,以前小分队出去要“拖家带口”,现在轻装简行,搭乘运输机随时出发、快速抵达。

    部队任务增多、分片增多,对人员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随着无人机部队的加快发展,作为无人机“种子部队”的该部,还承担着源源不断向兄弟单位输送骨干的重任。这给本来人手就不充裕的他们,提出了人才加快培养的课题。

    不久前的一天深夜,忙碌了一天的副大队长邓亚书走出地面方舱,又来到训练室,利用休息时间为新员们授课。“部队一边要执行任务,一边要培养新员,必须两头跑、统筹兼顾着。”邓亚书说,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时间周期大幅缩短,质量稳步提升。

    步入方舱,新员杨奥运正在席位上操控飞机滑出、升空,沿着既定航线飞向目的地。“上升高度,检查速度,动作可以再放开一些。”邓亚书站在他身旁,不时提醒操控要领、注意事项,传授战法更传授心法,遇到复杂情况和重要工作亲自上手,或者手把手教他调控。

    为了让新员快速领悟操控要领,避免教员不同造成的带教质量波动,邓亚书把操控的细节用标准数据来呈现,通过把关键数据比对筛选出来,与各项操控一一对应,让大家强化严格的标准意识、精准意识。

    “改装和战训任务有机融合,拉近了训练和实战的距离,让我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增长了应战的底气。”杨奥运深有感慨地说,沿着“操控-运用-作战”的能力进阶,他提前半年完成了改装。

    转进时间再快点、人才成长再快点、战斗力的提升再快点……在这个单位,人人都在加速奔跑,推动胜战航迹向着更高更远的空天拓展延伸。

杨进 邓栋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1月09日 08 版

奋飞无人之境
美日韩打造印太军事“铁三角”
携手戍边,共同守护国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