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1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共青论坛

“抱团共治”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镇海模式

沈建良 王雁 王新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1月09日   06 版)

    2021年开始,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试点开展“社区青春行动”。在大力推进“青春社区”建设的进程中,共青团宁波市镇海区委,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品牌为效应、项目为抓手、多元力量协同共治、多方资源支撑保障为模式的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新格局。

    统领:坚持党建引领

    一是社区党组织对业委会组建和换届、物业服务企业选聘、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组建、协商议事等工作进行领导。利用业委会换届的契机,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开展“换届洗牌”,动员机关干部、党员先锋进入业委会,联合法院、公安、住建等部门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把关,并在此基础上同步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全区住宅小区业委会实现“应改尽改”,现任157名业委会主任中党员127人,占全部业委会主任人数的80.9%,1207名业委会成员中党员780人,占比64.6%。

    二是成立物业行业党委,由区建设交通局党委负责领导管理,同时接受区委两新工委指导,全区本地注册的56家物业公司,通过单建、联建和派驻党建指导员的方式,实现物业企业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

    三是鼓励社区、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社区两委委员、骨干社工以公房业主身份进入业委会并担任副主任,全面加强社区对业委会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同时,小区业委会党组织向所在社区党组织年度工作述职,如垃圾分类、平安建设等小区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组织工作绩效考评内容。通过这些举措将社区党组织建设嵌入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之中。

    模式:青年参与“物居业”协同共治

    一、“物居业”青年参与的新型服务关系构建

    作为社区治理三大主体,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将这三大主体有机整合也是当前很多地区很多社区的普遍性做法。“以前小区碰到问题找社区,社区再交给物业公司具体办理,物业公司不配合又会推回社区”,而当三者的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形成合力时必然会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居民或者说是公众的参与。但是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的呈现是,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在社区参与上明显不足,很大一部分小区业委会成员,大都是年龄偏高的中老年人,虽然中老年业主拥有较多的空闲时间,有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且愿意发挥余热为业主服务,但对于很多更现代化的新鲜事物来说,他们都较难适应,因此,镇海辖区近年来借助业委会换届,通过摸排、识别、动员团青骨干,把政治素质好、服务热情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模范履行业主义务的团青骨干业主推荐为业委会候选人,优化业委会的年龄结构,充分整合辖区内不同行业和专业领域的青年力量,成为“一长三员”,聚力微网格员队伍。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层面,在内部建设上积极挖掘和培养优秀青年,同时,联动社会组织的力量识别和动员更多社区青年、青年志愿者协助解决社区治理日常事务,让基层组织在社区层面发挥统筹作用,再将其输送到居民自治活动中去,通过他们带动青年人在相关事务上实现有效合作。因此,通过凝聚青年力量,积极推动团青骨干在“物居业”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这种新型服务关系的构建,是让辖区居民在现代社区建设背景下更加高效、便捷地享受全面的公共服务的重要路径。

    二、“物居业”青年联谊会共享平台的打造

    社区是居民的社区,当社区有了丰富的社会资本,社区的治理就活了。今年4月,在团镇海区委的指导下,在区级层面成立了“物居业”青年联谊会,并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联谊会由业委会青年委员、物业公司青年骨干、社区青年社工等共同参与,集结了律师、工程师、会计师、监理师等不同行业的职业青年,通过搭建“青年议事厅”“微信议事群”等形式,以定期沙龙活动的方式,聚焦小区停车、物业纠纷、文明养宠、垃圾分类、社区微更新等社区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发挥青年触角广、思路新、活力足的特点,积极建言献策,寻找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营造共治共管的社区氛围。对涉及邻里纠纷、物业服务等疑难问题,由联谊会邀请学者专家参与沙龙活动协商解决,并邀请建交、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列席,以更加专业化、组织化、规范化的方式推进社区治理问题,服务社区民生。

    三、多重保障的长效机制建立

    青年参与“物居业”协同共治格局的构建,也是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正确的方向引领。在“物居业”青年联谊会整体的构建下,首先是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为根本,注重对青年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积极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联谊会日常活动与“物居业”工作有机融合,成为党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第二,注重机制保障。社区治理的多元格局需要不同的政府责任主体积极参与,在“引导”和“补充”中发挥作用,在“物居业”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中,都有建交局、团区委会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研究、推进团青骨干参与“物居业”,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建设方案,针对区域特点的推进路径和保障措施,给予专项经费进行保障。第三,注重人才队伍保障。组建“青年顾问团”,充分整合区内公共事业、工程建筑、项目造价、法律服务、财务审计等领域青年专业优势,为青年参与业委会建设和社区治理提供专业智力支持。通过开展“社区青年先锋”大赛,挖掘、联系、凝聚一批社区里的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能人、达人,并将敢于、善于参与业委会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的优秀青年吸纳加入各类团属青年组织,包括推荐青年能人成为青联委员,加强对团青骨干推优入党的力度等,真正让青年人成为活跃在社区治理中的生力军。

    机制:全域打造“青@邻里”项目品牌

    社区自治的意义或者说社区自治的愿景就是实现宜居,居民生活的品质感、幸福感、舒适度大幅提升。当社区在组织建构上已经有了核心的议事协商的载体和平台,社区治理的建设还需要有生动和鲜活的实践才能将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引向深入,尤其是品牌项目的建设和打造,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又向前推进一步。2022年开始,团镇海区委以未来社区和现代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实施“青@邻里”社区建设项目,到2024年将实现全域覆盖。

    一是把握共青团改革向基层延伸与推进社区青年行动的逻辑关系,全面整合团青资源,将青年党团员、少先队员、基层团干、青年社工、“青”字队伍、青年社会组织等力量在社区内实现充分的整合,通过供需匹配,引导1家以上青年文明号与社区建立共建机制,每个社区吸纳至少1家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共建1支社区青年先锋队,以趣缘为纽带培育N个青年社团。

    二是把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推进社区青春行动的逻辑关系,进行“六位一体”的阵地建设,即以思想引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休闲娱乐、助困帮扶、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的“青@邻里”阵地建设,聚焦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镇红邻里中心、甬爱e家等不同阵地,区别施策、精准推进。

    三是推动社区青年公益项目的建设,引领青年社会组织、青年社团等在参与社会事务及公益服务中彰显青春力量,通过开展“社区青年公益项目”评选,推动专业化的社会组织进社区,与业委会进行社区项目合作,“伙伴式”参与社区治理,立足社区特色,开展参与式、互动式、沉浸式的邻里项目,以青年之力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作者身份依次系浙江省团校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浙江省团校教研部主任、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沈建良 王雁 王新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1月09日 06 版

20年,只为那一抹红
“抱团共治”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镇海模式
“青年潜能”:致力青年一代释放无限潜能
浙江诸暨:青年助力建设共富工坊
“电力护苗”呵护留守儿童
“红烛先锋”带动青年教师助力乡村幼教发展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