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一条“丝路”曾贯通东西文明,因为开放与合作,创造了彼此的大发展、大繁荣;如今,仍是一扇双向开放的窗口连接了东西方,中国大市场与世界新机遇交相辉映。
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世界目光再度聚焦黄浦江畔。这是新冠疫情后进博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三大矿业巨头、四大粮商、五大船运公司悉数到场,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展示。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超过3400家参展商共赴这场“东方之约”。
全球共此时。不少参展商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又从回头客,变成了常驻客。除了每年层出不穷的新商机和新合作外,在成功举办5届之后,进博会溢出效应加速显现,跨界合作与交融创新层出不穷,“进博朋友圈”愈发壮大。
由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主办的芬兰国家馆亮相第六届进博会。作为连续6年赴约进博会的“老朋友”,此次共有17家芬兰企业参展,涵盖能源、化工涂料、建筑材料、机器制造、林业和造纸、信息数字化、生活设计、食品等行业。
芬兰农业和林业部部长萨里·埃萨亚说:“今年对于芬兰和中国来说意义重大。”2023年恰逢中芬政府间贸易协定签署70周年。自2022年以来,中国成为芬兰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连续20年成为芬兰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萨里·埃萨亚部长盛赞了进博会的平台作用——能提供大量机会来推动中国和其全球伙伴的经贸合作。她说,中国的城市化快速推进,对于创新型和可持续技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给芬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希望今年的进博会能够开启下一个芬中合作的70周年。”
同为进博会“全勤生”的还有法国农业食品馆,法兰西的浪漫装饰每年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前往打卡参观。法国农业食品馆展出的法国南部红肉苹果、干邑白兰地、各种口味的蓓妮妈妈果酱等,让观众实实在在领略了一把“舌尖上的法兰西”。
今年以来,中法两国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全面重启,双方各界人士都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说,法国十分认可进博会的成就,进博会已成为也将一直是包括法国企业在内的全世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独一无二的平台。他举例说,在进博会推动下,法国乳制品、葡萄酒、烈酒和肉类等对中国的出口量比10年前翻了一番。“中国消费者非常喜爱法国产品,这是法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的重要来源。”
当问及参加进博会的感受,“期待”成为参展商中的高频词。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进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外国企业都希望通过进博会的大平台进入中国市场,搭上这列发展快车。
6天进博会给不少企业带来了365天的“中国缘分”。通过进博会,南美洲秘鲁的“软萌”羊驼饰品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非洲肯尼亚的鲜食牛油果漂洋过海上了中国人的餐桌,亚洲孟加拉国的黄麻手工艺品,火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
将孟加拉国的黄麻手工艺品带到进博会的是孟加拉国达达公司创始人萨夫,他开办黄麻制品厂的初衷之一是希望通过打开中国市场,改善孟加拉国当地工人的生活。
“在孟加拉国,很多乡村的贫困家庭没有工作机会,尤其是妇女几乎找不到有收入的工作。通过编织黄麻制品,她们有了让孩子上学的收入,有机会以教育打破贫困代际传递。”萨夫说,进博会和中国市场让这些家庭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展汇全球,一展惠全球。开放合作的诚挚邀约,能不断吸引新老朋友纷至沓来,是因为大家相信,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的中国,定能让他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 摄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