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飞旋的温烙歌

爱和善意:人生的“无价之宝”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1月13日   06 版)

    电影《无价之宝》剧照。

    “什么是监护人?”“把你当成宝贝的人。”

    今年冬天刚刚开启之际,一部充满暖意的亲情电影《无价之宝》上映了。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故事对亲情、对命运的阐释,都突破了观众常规的“家庭叙事”印象。

    假如有些情感和表达是自带底色的,那么《无价之宝》仿佛为我们对人生的理解重新“调色”,甚至是混合出了一种未曾料想又无比动人的色彩。

    首先,《无价之宝》里,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改装家庭”,亲情却至深至浓。片中,“石头”石振邦和杨武这对落魄兄弟经营五金店艰难维生,为追讨欠款,他们不得不暂时照看欠债人的孩子芊芊。从被迫照看到主动领养,三人的感情也在相处中发生着复杂微妙的变化。

    《无价之宝》为每个角色的出场设定都带着不幸和黯淡的颜色,然而善良、爱和执着让他们把不易的生活过出了一些鲜活、明亮的时刻。

    芊芊原本早早拿到注定苦难的人生剧本,“石头”和杨武也过着“无存款、无情商、无文化但表面无所谓”的“四无”中年生活。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后,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家,“石头”是“三叔”,杨武是“四五叔”,芊芊则成了“老六”。两个“糙汉子”在与芊芊的相处中,从最初嫌弃“拖油瓶”竟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千方百计“为女儿战斗”,他们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柔软。

    《无价之宝》导演张大鹏,曾拍过两个现象级的刷屏“催泪”作品。2019年的《啥是佩奇》中,山村老人亲手为孙子制作了一只鼓风机版“小猪佩奇”;今年春晚的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讲述吹小号的普通百姓张建国40年后终于圆梦春晚。

    短短几分钟片子,能让大家笑着看哭,可见这位导演功力了得,他擅长捕捉和表达普通人那些不易察觉又从未凉薄的赤诚之心。

    《无价之宝》亦是如此。荒诞幽默,笑泪错落。《无价之宝》让我们感动于萍水相逢之人的善意与真情,又不免去寻觅、反思自我人生里亲情存在的印记。

    导演张大鹏透露这部创作取材于个人经历。“我是三叔带大的,而且他也少一个手指头,甚至连电影里的五金店就是按照他的五金店复刻的”。影片的取景地也尽可能还原了一代人印象中的家乡故土。

    在张译看来,“石头”虽然是“四无中年”,但他本质是善良的,是勇于担当的人,“我们中国人总是有一种藏在心底的,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善良,在关键的时候就会流露出来”。

    电影中一些戳人的细节是张译自己设计的。例如,“石头”以为自己抓住幸福的那一刻,他在民政局喜悦地攥着袋子,逢人就发喜糖。而这份幸福过于短暂,就在一刹那猝然消失了,“石头”在窗边痛苦地蹲下哭泣,糖从嘴里掉落。

    人生中那些意义深刻的得到和失去,也许就只是一颗糖的距离。

    张译还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和父母的真实故事。张译高中时的复习资料特别贵,所以妈妈就借了一本原版书来誊抄。“她是一个不会英语的人,于是她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把一本这么厚的英语书完全抄写下来。”张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导演,所以就有了影片中的抄字典桥段。

    该如何与拿我们当“无价之宝”的亲人相处,是《无价之宝》更深层次的价值。

    在《无价之宝》中饰演一位父亲的张译,在电影首映后坦言,他内心深处对父亲画了好多好多“问号”。

    “我小时候经常想我的爸爸为什么那么狠,每天早上总逼我练羽毛球,我是他亲生的吗?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些问号逐渐变了颜色,变成了叹号、逗号。我希望对父亲的探究永远在逗号、省略号的位置上。随着年龄增长,你会越来越理解他,一定是这样。”

    张译还分享了一件事。他发现80多岁的父亲逐渐疏离自己,其中原因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我从我妈妈那里得到了一个近似的答案。有一天妈妈在毁掉自己的老照片,那些照片我都没有副本、底版。妈妈说迟早这些照片没有人再收纳,我说我会收呀,她说等你那个呢?”

    张译猜测,可能是父母希望到了那一天,子女不要太难过。“这是我对父母又一个层面的猜测,所以他们永远是我们的问号”。

    所有爱与被爱,能治愈我们的关系都是无价之宝。拿我们当“无价之宝”的亲人,也许不该困在“问号”里。

    电影中,正是那份如亲情般浓厚,又如友情般平等的家庭关爱,治愈了芊芊不幸的童年,一直伴随她长大。十年后,芊芊实现了舞蹈梦想,甚至成为一个耀眼的明星。

    人生或有幸运,但从不梦幻。《无价之宝》高潮部分,原本感觉熬出头的“改装家庭”遭受命运的暴击,而芊芊也在这样的时刻蓦然领悟亲情之于自己无可替代的影响,以及及时让对方知晓的重要性。

    得到笃定、持久的爱,是一个人能否感知并拥有幸福的基础;心怀善意,传递和输出爱,是一个人真正长大的标志。唯有如此,那些充满隔阂和疑惑的“问号”,才会变成不遗憾的逗号,和值得期待的省略号,我们握住了那颗糖果,再也不会失去。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1月13日 06 版

“机器人工友”来了,建筑人准备好了吗
万里铁道线上的“隐形守护者”
爱和善意:人生的“无价之宝”
有偿风景?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