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真正的故事是通过供应链来书写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蕾韦卡·格林斯潘在首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说,首届链博会具有开创意义,因为它的方式非常创新,可以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聚集在一起,并促进供应链上、中、下游通力合作。她呼吁,更加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对话,“我们需要携手并进,而不是单打独斗”。
——————————
当下,全球供应链正奔向何方?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给出的答案是:本土化、多元化、短链化、数字化、绿色化。
在该《报告》发布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全球化从过去主要强调效率,变为强调效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安全,基于这样的考虑,全球供应链正在加速调整。他指出,供应链本土化、多元化、短链化趋势更多关注的是安全问题,而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则反映出了供应链的时代特色。作为企业,要把握好供应链的新特点、新趋势,顺势而为。
如何在变革的浪潮中抓住新机遇,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畅通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首届链博会应运而生,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为全球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搭建了全新的开放平台。展会期间,“链”上的意向成交额达1500亿元,也反映出各国展商对供应链的紧迫需求。
全球化真正的故事通过供应链来书写
在全球供应链中,粮食链、能源链、科技链、健康链等关键供应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这些供应链不仅关乎每个国家的国家安全,也关乎全球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同时,还关乎每个个体的生计。
对此,本届链博会设置了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五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来自全球重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汇聚北京,绘就了一幅全球供应链的宏大图景,让人们感受全球供应链的最新脉动。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大舞台让不同的供应链在这相交、相融,并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粮食安全问题全球瞩目。今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五家机构共同发布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35亿饥饿人口,比2019年增加了1.22亿人。粮食供应链的建设对解决他们的饥饿问题至关重要。
“全球粮食安全处于零饥饿发展目标的十字路口,面临巨大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临时代办张忠军在首届链博会绿色农业专题论坛上指出,这些挑战一方面来自农业粮食体系面临的长期的系统性的压力因素,比如自然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口迅速增长等;另一方面来自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地缘冲突、出口限制等冲击性因素。
张忠军认为,全球粮食体系急需系统性变革,向着更加高效、更加包容、韧性可持续道路转型,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粮食消费效率和公平性。他表示,绿色生产是确保农业和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的核心。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总裁张曙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全球建设安全有韧性的粮食链的最大挑战是战争、脱钩与气候变化。
张曙晖介绍,正大集团正从多方面入手推动建设有韧性的农业供应链,例如,在生产端建设熄灯工厂(在无人情况下机器可自主运行、通常不需要照明的工厂)、灯塔工厂(工业4.0技术应用的最佳实践工厂,代表着全球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实现多个领域的全自动化。在运输端,采取低能耗的车辆运送产品。事实上,从种子种植到养殖,到食品加工再到销售,正大集团建设了一张智能化的物联网,进一步推动农业供应链绿色化。
在推动粮食安全方面,张曙晖认为,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除了建设有韧性的农业供应链,还要节约粮食,尤其是产业端节约粮食,“把粮食用在刀刃上。”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冬季,“能源保供战”正在持续进行中。国际能源署预测,202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电力容量增长的90%以上,保障清洁能源供应链安全绿色稳定至关重要。
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加速演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敬东谈到,应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配属广域化、能源创新融合化、能源业态数智化,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充足、可负担的清洁能源。
“全球化真正的故事是通过供应链来书写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蕾韦卡·格林斯潘在首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谈到,首届链博会具有开创意义,因为它的方式非常创新,可以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聚集在一起,并促进供应链上、中、下游通力合作。她呼吁,更加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对话,“我们需要携手并进,而不是单打独斗”。
AI等新技术将撬动供应链变革
推动供应链的韧性建设核心目标,除了保障供应链安全,还要提高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将撬动供应链“阶跃式变革”。
“技术是现在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AI还是ChatGPT,在整个供应链当中极速推进了数字化进程,我们没有其他选项,只能是拥抱技术的变化。”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亚太区总经理庄炜说。
“供应链发展必将进入数智驱动的新时代。”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王彬文认为,当前,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的速度明显加快,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最多、应用场景最广、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技术创新领域。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多主体、多维度、多层级的数据穿透,供应链不仅呈现出了宏观管理状态下清晰可感知、关键环境透明可视化的特点,还将发展成充分融合互通数据要素,以数据驱动管理和决策分析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供应链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智能管控的新时代。王彬文认为,AI多个供应链场景有着极强的应用潜力。未来,借助AI技术,将实现智能感知和预测用户需求,智能调度和整合供应链资源的目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数字技术是当前推动供应链发展的核心力量,并且人工智能技术将撬动供应链阶跃式的变革。智能制造将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正在重塑现代农业生产链、供应链。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未来,通过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精准感知、智能控制、精细化投入,从而实现农业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技术把生产环节有机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链条,实现无人化和少人化。
在智能汽车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来自汽车供应链上中下游的企业到首届链博会上寻求发展新机遇,智能汽车链展出“黑科技”尤其多,在现场,人们可以坐着无人驾驶汽车逛智能汽车链展区,观摩会飞的“汽车”,科幻片中关于智能汽车的想象正变成现实。
无人驾驶技术正在突破更多可能性。希迪智驾副总裁刘洲则将无人驾驶汽车“开”进矿山,让矿山开采更加安全高效。他希望,“把更多人从危险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无人驾驶汽车“开”进矿山后,矿工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刘洲看到,在甘肃省的一座矿山里,有了无人驾驶矿卡的助力,矿工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一边喝茶,一边远程操作卡车将矿石运出来。而过去这些矿工每天都要下井,上井后整张脸只有牙齿是白的。
下一步,刘洲打算建设矿山的“元宇宙”,促进矿区的整个工作流程的无人化,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未来,我们不仅要把开矿车的人解放掉,还要把矿产现场的人都解放掉。”
“先行官”韧性物流链建设跑在前
交通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贯穿生产、流通、交换到消费各个环节,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在全球韧性供应链建设的进程中,韧性物流链建设要跑在前面。
顺丰速运国际业务总经理余国有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链博会是一个纽带,将更好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企业“走进来”。他认为,当前,对很多企业来说,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物流链可以助力各个企业链通全球。所以,物流企业在国际化布局方面需要比其他类型的企业走得更早,也更需有前瞻性。
“国际化成为首届链博会一大亮点,此次展会国际参展商占比达26%,链博会致力于搭建起全球相关产业链各类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江涛认为,中国企业是全球供应链中最具活力的“造血细胞”。目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塑、重构、调整,相信中国企业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奋勇搏击、傲立潮头。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超级节点”,而在不少细分领域中也诞生了影响全球产业格局的“链主”,其中,汽车产业链正是其中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正劲。
庄炜也看到了这一趋势,他关注到,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物流成本高企是一个痛点。
那么,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选择物流链上的合作伙伴很重要。他说,合作伙伴的可靠性、成本以及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都十分重要。“归根到底,供应链最后一个竞争就是成本竞争,谁更有价格优势,谁将会在整个决赛中取胜。”
“在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运输方式和通道多元化势在必行,单一依赖某一种运输方式或者单通道运输方式,供应链脆弱性可能会增加。”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东亚及东南亚代表处首席代表周妍认为,跨境公路运输可以助力提升供应链的韧性。
“公路运输的发展离不开各界的共同参与。”周妍表示,如何将行业内的企业连接起来,让中外运力合作互补,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周妍说,共促跨境公路运输大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所以要持续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公共和私人部门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时,不断提升“软联通”水平,助力各国更多地签订和更新更多多边运输协定,以及实施国际公约和标准,优化整个便利化公路运输发展大环境。
“如果我们把整个地球村比作一个人,海运就是一个‘动脉’,而我们的供应链其实是一个更庞大的神经网络系统,可以将货物带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庄炜希望,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从业者清晰认识到“双碳”目标下巨大的挑战和机会,要发挥自身潜力,合力建设一个更有韧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
(本文图片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田嘉硕拍摄)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