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豹变

“愣头青年”进老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2月19日   04 版)

    一群自称为“愣头青年”的年轻人,在云南省安宁市龙山村实施建设的“BCC龙山有氧计划”艺术园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使寂寞的老村变得越来越热闹。图片①④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摄,图片②③⑤由受访者提供

    这两天,云南省昆明安宁市龙山村的BCC龙山有氧计划艺术园区里的树木,都穿上了自己的“毛线裤”。每条“毛线裤”都色彩斑斓,上面还装饰着彩色的圣诞树、可爱的小背包、软软的派大星、黑白分明的眼睛和漏风的哈哈嘴……这些“萌萌怪”的“毛线裤”,来自BCC龙山有氧计划艺术园区策划的展览《展个毛线》。策展人呼吁,“准备好心情和相机,奔向毛茸茸的龙山”。

    BCC龙山有氧计划其实是一群自称为“愣头青年”的年轻人,到龙山村实施的一个乡村振兴文旅项目。

    “乡村要发展,首先要被看见。”BCC龙山有氧计划主理人刘禹彤说,“山村那么多,不是每一个村都能被看见。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龙山村被看见。”

    “村长”和一群创业青年的合作

    8月17日,当BCC龙山有氧计划驻村青年招募令发出之时,龙山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李永华在村里的一处墙壁上,第一个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按照招募令的约定,他将和其他驻村青年一起,用10年时间,帮助龙山村发展。

    实际上,在过去的10年,李永华一直是龙山村发展的带头人。

    位于安宁市温泉街道、海拔2538米的龙山村,只有93户293人。随着年轻人逐渐外出打工,龙山村变成了一个空心村。

    为照顾年迈的母亲,2008年,外出打工10多年的李永华回到龙山。

    李永华是开着车回来的。上山的路尘土飞扬,坑坑洼洼,村民们仍种植着洋芋、麦子、玉米等传统作物,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收入低。李永华心里一阵阵酸楚。

    2010年,李永华被村民推选为龙山居民小组组长。从那年开始,被大家叫作“村长”的李永华开始带着村民修建进村的道路,从山下到村里不到20公里山路,修了近10年。“每年有钱了就修几十米,2019年才全线贯通。”李永华说。

    生产生活用水问题10余年来也在持续完善。

    龙山是安宁海拔最高的地方,受干旱影响严重。过去靠发电机抽水,发电机的柴油要靠人背着走几个小时送到集水点。2012年,温泉街道投入400万元,在龙山打了一口320米的深井,安装了抽水站,铺设了水管管道,让村民们用上了自来水。但由于地势较高,李永华仍然将用水作为村中最大的民生事务之一,除了每家每户的小水窖,去年,又修建了高位水池和水窖,解决全村干旱之年生活生产用水困难的问题。

    多年来,李永华带领老百姓种植玛咖、白芨、重楼、黄精等中草药,使农户仅此一项,每年的收入就上万元。

    作为当地的文旅产业拓展区,2021年,温泉街道办事处修建了龙山登山步道,森林茂密的龙山被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口口相传,这段路被不少人认为是“昆明周边基础建设最完善的步道”。

    2022年12月的一天,当刘禹彤和她的创业团队登上龙山时,他们被推开门就能看见山、森林、云海的龙山村迷住了。

    他们向李永华提出通过在村里建一个艺术园区吸引青年人返乡的想法,这正是李永华一直以来的忧虑:由于村里的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当游人有餐饮、休闲、住宿的需求时,以老年人为主的龙山村显得力不从心。

    但是,刚开始,李永华并不相信这群年轻人能做成事。然而这些“愣头青年”却一腔热血,他们下田帮村民摘辣椒、挖洋芋,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需求,策划让村民增加收入、得到更多实惠的活动。

    经过数月的观察,经验老道的李永华决定同这个擅长文化创意和传播的青年团队合作,在此之前,他拒绝了不少投资人。“因为他们的开发规划并没有把村民的利益放进去。”

    用心做好每件小事

    10月1日,经过100天的努力,这个青年团队将一所租来的农舍,改造成了BCC龙山有氧计划艺术园区。开业那天晚上,他们在园区的空地上,为村里的爷爷奶奶放了一场烟花。那些坐在前排的老人,是第一次在自家门口,参加专属的烟花晚会。

    自从驻村以来,这个青年团队就和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吃两顿饭。在他们看来,要让村民接纳,要融入村庄成为新村民,就要遵守龙山的规则,尊重它的传统。

    他们还定了一个原则:不和村民争利益。艺术园区只提供咖啡;餐饮要么到农家乐,要么到由爷爷奶奶做饭的“有氧食堂”,价廉物美,既解决了游客的吃饭问题,又让村里的老人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为增加村里农家乐的客流量,他们免费为所有农家乐制作宣传招牌,免费为他们拍视频、写文案、做宣传。

    中秋节前夕,他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包装精美的冰皮月饼,挨家挨户送到爷爷奶奶手中;重阳节来临,青年们请来理发师、摄影师,给爷爷奶奶们剪发、照相。这些山里的老人,有的是第一次拍照,他们有些紧张,但笑得很灿烂。

    BCC龙山有氧计划艺术园区里停放着的一辆黄色小电动车被称作“小黄”。他们给“小黄”贴上有个性的膜,车顶加上星空灯,带着改造后的“小黄”到音乐节、市集上摆摊卖咖啡,“小黄”不仅促进了他们的摆摊事业,还成了“流动的招商局”,让不少人看见了龙山村。

    这一“龙山最靓的仔”,也是龙山的快递车。每天驻村青年都会下山为村民取一次快递,送到每家每户;有时也会从城里帮村民带回一些他们需要的药品、生活用品等。

    年轻人来驻村 八方齐支持

    BCC龙山有氧计划开业以来,龙山村发生了许多过去未发生的事情:首期招募的2000名有氧体验官,成为龙山村的传播者。社群活动山间瑜伽,让一些热爱瑜伽的朋友在龙山这片自由的静寂之地,享受自然的滋养;展览《展个毛线》,让编织爱好者用再普通不过的线团,在每棵树上编织各自的奇思妙想,把乡村的树变成了装置艺术;村民们响应这群年轻人号召,开办了“龙山集市”,使龙山的洋芋等农特产品销量增加。

    9月1日,在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上,主办方给BCC龙山有氧计划提供了一个免费展览,展出了龙山村20张老照片、93张乡村摄影和4个视频影像。这个更像“大型PPT现场”的展览和其他摄影展有些不搭边,但主办方认为“要给创业青年一个露脸的机会”。这一展览,吸引了40多名摄影人来龙山拍摄。

    “向山出发·穿越美丽乡村”龙山登高活动,是安宁市近年来备受欢迎的户外运动。今年10月,温泉街道办事处将有上千人参加的这一活动,交给BCC龙山有氧计划来策划执行,当天,包括救援、医疗、基层干部、森林防护员在内的上百人为活动提供了志愿服务。

    “因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使我们得以完成乡村与外界的对话,让龙山通过各种形式被看见。”刘禹彤说。

    作为“青年共创行动”的一部分,BCC龙山有氧计划在建设之初,就向社会公开招募驻村青年。24岁的彭柳和22岁的曲岩是最早加入的驻村青年,他们都曾经是政府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因为想换一个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今年,他们辞去公职来到龙山,分别管理园区的前厅和后厨。驻村以后,曾经的基层工作经验,使他们更容易与村民相处,知道如何化解一些小矛盾。在这里,他们共同的感受是“放松”。

    BCC龙山有氧计划也向社会招募义工,消息自10月26日发出后,有1000多人前来报名。

    “当我们重新思考青年与乡村的关系时,我们希望它不是一次简单的网红打卡与拍照、一次蜻蜓点水式的观光与被观光、一种消费与被消费。”刘禹彤说,我们希望更多青年力量,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中。当然,自由的背后有孤独,诗和远方的背后是诸多不便,田园生活虽然美好但也有孤寂乏味的时候,让青年与乡村的价值实现双向流动,就要让青年有成就感。

    BCC龙山有氧计划艺术园区开业近3个月以来,实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增加业态,带来流量。

    11月13日,BCC龙山有氧计划向村民发放了第一次创收款,这是10月份经营农家乐、有氧食堂以及接送游客的汽车接驳等项目的收益金,其中农家乐收益最多的一家达2500多元;不久前,BCC龙山有氧计划与有57个门店的云南咖啡连锁品牌幸也精品咖啡牵手,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乡村合伙人。近3个月来,龙山村的人流量不断增加,平均每天500多人,周末上千人。

    当有人问为何取名“BCC龙山有氧计划”时,刘禹彤解释说,乡村就像氧气一样,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我们这群愣头青年走进乡村,与乡村产生链接与共情,希望用新农人的方式解锁乡村,讲述一个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故事。”刘禹彤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2月19日 04 版

“愣头青年”进老村
他让千年的羌笛声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一分钱早餐”背后的励志温度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