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以进促稳 2024年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2月19日   06 版)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个事关宏观政策的提法首次亮相。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宏观调控“工具箱”总体储备充足,新的一年,一揽子调控政策将更有效发力。

——————————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这12个字,定调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相比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坚持“稳”的基础上,强调了“进”和“立”,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加速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

    “要实现‘稳’的目标,政策上要追求‘进’,以进促稳,要有优先次序。”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看来,排序的原则是多做加法、先做加法,在稳住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减法,“先立后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认为,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进的前提,而稳定经济环境的取得也需要积极进取的政策支撑,“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继续发力并优化的房地产政策等。”他预计,明年我国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主要动能来自服务业、高端制造和基建投资。“进的政策促进稳的形势和稳的预期。”罗志恒说。

    这次会议上,多个事关宏观政策的提法首次亮相,包括“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等。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宏观调控“工具箱”总体储备充足,新的一年,一揽子调控政策将更有效发力。

    提信心 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

    “从目前信号看,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线较为明确,即中央加杠杆、地方化风险、整体稳增长,同时,通过广义财政配合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政策等以进一步托底总需求。”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以今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为例说,这打开了中期财政的灵活调整政策空间。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消息显示,已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一批项目清单,共涉及近2900个项目,其中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项目1500多个,东北和京津冀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00多个。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近期增发的国债项目清单陆续下达,随着资金加快拨付使用,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有利于释放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力和空间,促进下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此次会议释放的重要信号。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澳门国际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任涛看来,这意味着2024年宏观调控的力度仍会比较大且具有延续性,尤其是财政政策层面。“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同时,精准与直达的要求也更高更突出,会更加注重向基层以及国家战略领域倾斜。”任涛解释说,2024年财政政策将会继续聚焦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与“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各地未用完的财政政策空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减税降费、转移支付等工具将会继续发挥效用,而政府支出的限制也会更高,“即‘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罗志恒也分析说,“适度”“提质增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用好财政空间”等提法意味着要根据经济社会需要来实施,不搞大水漫灌,“积极的财政仍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积极’,避免大幅提高财政风险,让财政更可持续。”他认为,未来财政政策有必要以支出政策为主、减税降费等收入政策为辅,推动财政政策逐步从重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升效能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取向。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与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相比,一是增加灵活适度,二是将“有力”变为“有效”。

    张斌注意到,本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要求从此前的“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调整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一变化非常重要,其中包含预期管理之义。”张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放在当下来看,新增对价格预期目标的强调,就是要通过货币政策操作避免出现通缩预期。

    聚合力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除了注重政策有效性,还特别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进一步凸显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逻辑。

    “各个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目标和优先顺序。把各个部门的政策加在一起,有时候政策之间可能会‘打架’,会偏离总的政策目标。”在张斌看来,对于“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发挥政策合力”的强调,主要是针对过去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也是对政府各个部门开展工作的要求。”张斌说,各部门在制定本部门政策时,首先要学习和理解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政策目标,要通过本部门的工作帮助解决主要矛盾,实现主要政策目标。

    任涛也表示,此次更加强调各类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特别是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之间的取向一致性,以避免造成合成谬误或抵消经济政策的效果。他说,这意味着相关政策在出台之前需要会商,出台的节奏与流程可能会比较审慎、决策层级也会比较高。

    “高质量发展除了重视增长效率,也重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金公司研究部发表的解读报告称,会议对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作出更为细化的阐述,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说明明年货币、财政、就业、产业等多方面政策的协同性将会进一步走强,“放大组合效应”,因此“宽财政、宽货币”组合拳的概率较高。

    罗志恒则注意到此次会议回应了今年以来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出现背离的情况。本次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微观感受不及宏观数据,反映出微观主体预期不稳、信心不振。”罗志恒说,一方面,不能因为质量和安全而忽视了速度和发展,不能只关注宏观数据和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微观感受和改善民生,“相互之间不是对立,而是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非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避免其引发供给冲击和打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要让政策走在市场预期前面,超出市场预期,调动起微观主体的积极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2月19日 06 版

前瞻:2024年财税政策如何发力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以进促稳 2024年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