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又是一年岁末。这一年中,或平淡,或精彩,不管结局如何,每个人都已经在自己的人生五味中增加了些许味道、些许回忆。新的一年就要来了,一起抛下怯弱、躺平,一起勇敢追梦,如何?
欢迎把你的作品发给“五月”(v_zhou@sina.com),与“五月”一起成长。扫码可阅读《中国青年作家报》电子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创作频道、中国青年作家网,那里是一片更大的文学花海。——————————
乐鼠
徐庶
兔年只剩个尾巴,祥龙招手即至。
母亲说,龙年新年快到了,该备年货了。每年腊月,我家都要准备丰盛的腊肉,尤其是腊猪蹄。风萝卜炖腊猪蹄,是老家云阳县后叶镇蛤蟆洞人最喜欢的一道菜。
77岁的母亲笑着对我眨眨眼。我立刻明白了:该给厨房角落那只老鼠备点年货了。
家有硕鼠,何乐之有?每每谈及那只鼠,母亲脸上总是露出笑容,心生爱怜,眼里闪烁着和善而温暖的光。它陪伴母亲,逗母亲开心,与母亲心有灵犀。诚然,母亲已把它当作了家庭中的一员。
1
兔年初夏的一天夜里,母亲突然起床,在厨房里叮叮咚咚弄出了声响。
我看到,母亲手里拿着晾衣棍,在厨房的各个角落驱赶。她十分生气:不好了,家里来了老鼠!
鼓捣了半夜,也没见老鼠出来,母亲只好悻悻作罢。原来,橱柜最底层直通下水管,老鼠可能藏在下水管道里。
当母亲静下来,正准备休息时,老鼠又出来了,从厨房轻轻跑到卧室,又从卧室跑到客厅。原来,它是一只饥饿鼠,到处觅食。
母亲3岁丧父,4岁丧母,自幼依靠别人养大,这只可怜的老鼠一下就触动了她的情弦。我依稀看到,母亲眼眶湿润了,她转过身去,用纸擦了擦眼角。
从此,母亲不再驱赶老鼠了,还故意在客厅和厨房放了一些食物,让老鼠来吃。
母亲爱干净,不喜欢养猫狗。这只鼠,似乎成了她的宠物。白天,我坐轻轨跨江去上班,早出晚归,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在家,老鼠似乎成了她的伙伴。见母亲不伤害它,它便更加大胆了,大大方方在客厅跑来跑去,俨然已把自己当作了主人。
母亲心软,对我说:老鼠也是一条命,别伤它。
转眼年关了,母亲高兴地说,老鼠长大了,灰灰的皮毛,长长的尾巴,十分可爱。其实,除了贪吃,它也没破坏家里的物品。
2
过去,母亲可没这么喜欢老鼠。
每年正月廿五晚上是老鼠嫁女节,那晚,蛤蟆洞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大家坐在堂屋里,一声不响摸黑吃面。不出声,是怕影响老鼠嫁女。
我8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那些年,家里濒临揭不开锅,衣物都被老鼠咬烂了。一天夜里,母亲用烤火炉烤着刚洗的棉衣。次日清晨发现,棉衣被老鼠咬了好几个洞。找不到吃的,被汗水浸润的棉衣有咸味,老鼠却拿来当了美餐。
母亲哭笑不得。
那时,家里粮食紧缺,人都不够吃,哪有老鼠的份?于是,母亲想了很多办法斗鼠:养猫、安捕鼠器等。岂料老鼠繁衍快,一窝赶跑了,很快又出现一窝,闹得一家人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母亲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把我们三个拉扯大。最困难时,母亲走几十里山路去给别人挑煤挣点微薄的工钱,靠卖咸菜供我上学。
一次,我病得不轻。母亲白天干农活,天擦黑背我去几里外的赤脚医生那里打针。从岩湾到下坪,没有住户,没有星光,只能摸黑赶路,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悬崖。沟沟坎坎的山道上,时而传出一两声凄厉的鸟叫,令人毛骨悚然。母亲深一脚浅一脚,背着我艰难地行走。她吃力地背着我,一边安慰我别怕,一边口里不断念叨着什么给自己鼓劲。那一刻,我觉得母亲的背膀好宽大,好温暖。
20世纪80年代末,我以超过云阳师范录取线30多分的成绩跳出农门,是蛤蟆洞方圆几里第一个农转非的人。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母亲从后叶邮政所回来,远远地,她在门前河坎上喊我:庶娃子,考上了!那时,她像一个快活的村姑,两只辫子在河坎上飞了起来。
我也没让母亲失望,从县城到山城,从教师到报社副总编,从业余写手到专业作家,我不断码字,攒钱给母亲在重庆买了房,买了养老保险,把她从农村接到城里定居。如今,母亲每月有退休工资,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家里水果、肉食不断,自然也引来了馋嘴的老鼠。
3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新年将至,窗外,邻家小女正在朗诵《诗经》。
母亲却在默默盘算着年货,自然少不了老鼠的一份。夜里,她总是用一个干净的盘子,放一些饼干、核桃、瓜子,让老鼠出来吃。
老鼠似乎十分配合,从不捣乱,有时静静地蛰伏在厨房下水管道,有时悄悄跑出来,从厨房门缝看了看母亲。
母亲不知道老鼠喜欢什么口味,她试着投了许多种水果,最终发现,这只老鼠的胃口竟然和她差不多,喜欢吃火龙果。于是,母亲每周都要去买火龙果,自己吃一半,给老鼠留一半。看到母亲小心地把火龙果削成小颗粒的样子,我就知道,她对那只硕鼠多么上心。
一贯“抠门”的母亲,怎么突然变得对一只老鼠大方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柳宗元有篇寓言,写一个子年出生的人爱鼠,“鼠,子神也,因爱鼠。”《清稗类抄》也有个故事:一人本命肖鼠,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
母亲命运坎坷,只上过一年小学,但她似乎明白很多道理。她说,把老鼠喂饱了,它就不会去闹别人家了。要善待生命,更不能进城过上好日子就忘了本。
眼看这只鼠已长到25厘米长,肥肥的,颜值远超一般鼠。
母亲说,只要她活着,就一直养这只鼠。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她眼里闪过一丝孤独。我只好默认了,古稀之年的母亲,乐于一只鼠,除此没什么嗜好。
从恨鼠、斗鼠,到乐鼠,母亲这一生都在和老鼠较劲。这何尝不是一个普通农人从拮据到富裕,从苦难到幸福的人生影像?
瞬间,我的眼眶湿了,彻底谅解了我的母亲。
——————————
火星烟花(科幻小说)
李莎莎(21岁)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登上飞船应注意……”
声音被睡虫咀嚼,我只能看到爸爸的嘴一张一合,渐渐收缩成一个模糊的黑点,然后消失不见。他的讲座过于乏味,礼堂末排的我陷入睡眠。梦里,静雅勾着我的手指,穿过茫茫的人海,走进斑斓的火星烟花里,在那里,我们好像不再流逝。
“你到底什么时候能来见我呢?”
我说出这句话,而她沉默不语,连表情动作都没有反馈,说明地球上的静雅正在发呆,或者思考。在我即将关闭设备时,她露出悲伤的笑容:“火星太远了,等你高考之后再说吧。”
“哪里远,坐个飞船很快啊,要不是我没成年,我早就过来了。”
“车票钱还没凑齐……”
又是这样的借口。我沉默了一下,看着她,她的脸憋得通红:“我想靠我自己,而不是让你……”
话语被我一指斩断,虚假的投影消失,贫瘠的真实覆上我的眼帘,房间里安静得像发生过一场爆炸。
我希望她明白我的意思,我关了投影通讯,绝不是替她省钱。不知她有没有意识到,这6年间我们的跨星球通讯费已经够买十几张往返地球火星的车票了。不想再听她拙劣的谎言,如同,不想再每周跑去天文台凝望那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凝望梦一样缥缈的她。
“为什么你每周只能上线一次,父母管得严?”她垂头默认,挤出一个微笑。
“这样我就只能周六见到你?我想你怎么办?”她默默无言,通过虚拟投影轻轻抚摸我的脸。毫无感觉,可是当时的我却止不住地流眼泪。
过去的记忆总是越来越碎片化,好像她本身就由碎片构成,只要我试图使她变得完整和具象,就会划伤手。
我的父母是飞船研发工程师,作为火星第二代居民,我家境优渥,长得也不算差,我完全不需要继续这场漫长的煎熬,可以随时结束。心态也随年龄增长变化,我开始自欺欺人:我只是喜欢过她,无可否认。
好友说,近年来网上很多处心积虑的骗子,用AI形象示人,声音也是AI模拟的,我这段幼稚模糊的感情说不定也是AI的功劳。我想起静雅的声音也时常模糊不清,发给我的视频照片最多是上半身,从没有融入风景的全身照。可疑点仿佛树上缀满的红苹果掉落下来,一颗颗的,砸得我头晕。
根据静雅的个人信息,我查询了地球居民档案,显示不存在此人。谎言揭开一个小口,就等于揭开了全部,不可能再填补。
高考后,爸妈在外研究新项目,家里只有我一人,我可以大胆地质问她。
她已经两周没给我发消息了,也许她放弃编造更多谎言了。
“我考完了,你还想继续骗我吗?谎言搭建的感情脆弱可笑,我不稀罕,建议你交代真实身份和意图,否则后果自负。”
本以为远方的她会心安理得地延续自己懦弱的沉默,没想到她连发一大段话后,立马下线——
很抱歉我骗了你。
我生活在地球,但我不是地球人,同你一样,我出生在火星,10岁时我和家人回地球探亲,到达时发生意外,他们不幸丧生,而我勉强活下来,失去了四肢,健康状况极差,无法再乘坐飞船回到这里,来到你身边。
航行委员会颁布新的规定后,我每周到医院做康复训练,等待身体能乘坐飞船的那天。最近我报名了研发部的最新研究计划,进行封闭实验。可能会活着,拥有健康的肢体,也可能死去。和你聊天时,我会觉得自己还在火星,还活在不会醒来的童年里,还有所期待,有所爱。
原先打算就这样欺骗下去,但现在不想了。为了有机会和你一起看看火星的烟花和地球的有何不同,我正驶离地球,飞向你。
若注定无法到达,在此刻向你道别,也挺好。
认识你,和你产生脆弱可笑的感情,我很幸福。
……
原来即使有上百张车票,她也无法来见我。
我迅速查询了研发部的最新实验,原来就是爸妈负责的那个。我偷拿走家里的ID卡,操控起单人飞船,按时间,现在她还在太空电梯里。我去见她,她会看到我,一定会。
爆炸发生在距离电梯5.2公里处,我忘记了怎么急停、怎么变速,还有很多事,我好像一下子都忘记了。
电梯里的静雅不知道眼前绽放的火光是什么,还以为是太空烟花。
“真美。”她远远看着我,幸福地笑着。
——————————
蜀绣(科幻小说)
史雨昂(21岁)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
6月,正是方桥村热闹的时候,细长的马鞭草开出拥簇在一起的紫色小花,层层叠叠,随风起伏,在晴朗而柔和的浅蓝色天空下掀起一波又一波涟漪。
沈安生拄着拐棍,独自走在灰白砖块组成的小路上,手里摩挲着一段长长的、绣到一半的蜀绣,低垂眉眼,看向身旁望不到头的紫色花海,带着几分落寞与哀伤,但又总会莫名地翘起嘴角,像是回忆到什么甜蜜的事情,透出一股仿佛是青春独有的羞涩。
摸到蜀绣中间的紫色图案时,她想起了很多年前和丈夫郝明哲走在这片花海的场景。
那时她生活安逸幸福,和丈夫同在一家设计公司任职,两人一同被派到郫都这边的分部工作,为新兴的国潮产品提供具有传统蜀绣元素的灵感设计。
最初,安生对蜀绣的了解还停留在传统四大名绣的认知中,对其明丽清秀的色彩抱有好感,和明哲回到安靖镇后才真正了解到蜀绣繁密细腻的针法和明快圆润的韵味,也惊叹于蜀绣产业发展的规模之大。
两人在安靖镇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每天做完必要的采风、绘画和美术创作,顺带再跟着老师傅学一些传统的针法后,他们会在安静的田野里,或是自家露天的小院里摆上两把躺椅,煮上一壶染着花香的茶,各选上一本喜爱的书,陪伴着彼此。若赶上了雨天,就回到住所,半敞开落地窗户,听着雨滴落在叶子上“啪嗒啪嗒”的声音,交流创作灵感,或是靠在一起听老式广播。
她忘记不了曾经在安靖镇度过的时光,尤其是明哲离她而去之后,她就愈发珍惜这段几十年前的记忆。
那时安生和明哲除了帮助镇子的集体企业扩大规模,他们还观察到了一种刚刚流行起来的技术——这种技术与记忆的提取与保存有关,可以复制人脑海马体神经元信息,并重新演化成可视化记忆,在各个领域已经有所应用。
明哲认为,安靖镇的蜀绣产业已经搭建好了文创个性化定制的平台,如果引入这种新的记忆提取与保存技术,为客户提供真正一对一定制的产品,或许可以突破当前的瓶颈。
他的判断最后被证实为是正确的,但是把新技术引入到传统蜀绣的过程很是艰难,因为一个人的审美好恶往往隐藏在最模糊的、自己都无法清晰描述的情绪记忆中。对于这些内容为凝滞的单一画面的产品来说,它们很难掌握一个人真正最偏爱的设计,只能从过往记忆中找寻相对喜爱的常用形象。
但安生在应用上突破了这一点,她截取了记忆提取与保存的中间环节的内容——还未进行可视化还原之前,这些内容往往是一块块不连贯的碎片,内容都是混在一起的颜色与抽象化的事物形象,这样的内容状态恰好能与传统蜀绣透明度极高的特点很好地结合。
这些原始的记忆碎片虽然不完整,却反映了一个人记忆中最真实的状态。
比如有一只蝴蝶停留在手指尖上,记忆会随着视线以及自然而然产生的欣喜情绪,聚焦在蝴蝶翅膀的花纹上,进而忽略了视线内其他常见的内容,最终让这段记忆变成了一段仿佛正在流动的鲜艳花纹图案。
每一个重要记忆的片段都可以在轻薄透明的面料上进行叠加,形成一个色彩斑斓、形态模糊但又符合本初印象的图案,最终产出的,或许是一只具体的蝴蝶,也有可能只是一段无具体形象的花纹,无论是何种结果,都是针对独属于个体记忆而产出的设计。
安生成了第一位“新蜀绣”的设计师。收到储存着客户自愿展示的记忆的储存器后,她会进行可视化展示的反向处理,还原客户最原始的记忆状态,再复刻到作品上。
而客户在看到自己定制的蜀绣后,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附在面料上的奇异花纹与形象像是会与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产生某种共鸣,然后身体会随之再次感受到记忆中的情感,过去的时光仿佛真的重现在眼前。
当然,“新蜀绣”的设计也会出差错,客户看到作品后没有被勾起太多回忆,反而是设计者产生了一些共鸣。这是因为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客观地在蜀绣作品上展示客户个人记忆的原始状态,加入了太多个人理解。评价一位“新蜀绣”设计师水平高低的核心标准,就在于规避这类差错的能力高低。
安生作为“新蜀绣”的开创者,自然是水平最高的设计师之一。经她手设计的作品,往往可以使客户想起某段珍视的记忆中,独属于个人的情绪,甚至有人还反馈说感受到了记忆对应的那段时光中的触感、味感、嗅感与听感——这样的作品,是可以将人的一生都融进一件艺术品里的。
最高等级的“新蜀绣”由此多了一项新的用途,那就是记录人一生最美好最重要的记忆,成为一座可以供爱人朋友和亲属缅怀的记忆墓碑。
许多与客户关系很紧密的人,看到根据客户个人记忆所设计的蜀绣后也会产生共鸣的感觉。其中反映最强烈的,便是客户的爱人,而这个情况或许可以说明人一生所拥有的最浓郁的情感就是爱情。
安生赞成这样的观点,不仅仅是因为多年创作设计蜀绣、为他人建设记忆墓碑的经验,还因为对于她个人而言也确实如此。
她一生喜欢过很多人,爱过很多人,珍视过很多人,但是如果让她从中选出自己最爱、对自己最重要的人,安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的丈夫明哲。
因为在遇到明哲之前,安生同其他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一边向往着独钓寒江雪般极致孤独所带来的自由与快乐,又一边想要让另一个人出现在自己身边,让自己不再孤单,不再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种“孤零零”的感觉并非是家人和朋友可以缓解的。因为面对他们的时候,人无法完整地展现最真实的自己:面对家人要懂得关爱,不让家人担忧;面对朋友要有必要的礼貌,不让朋友难受……这些约束,最终把真实的自我孤零零地围在了一个小小的世界中。
而爱人,准确来说是安生理解的爱人,也就是她的丈夫明哲,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她的小世界中。在明哲面前,安生可以为所欲为地活着,气了便发火,想干什么便直接去做,有任何看法观点就肆无忌惮地提出来。即使不符合常理,明哲也乐于接受,他们二人已经在同一个世界里,让彼此不再孤独。
自两年前明哲因病离世后,年迈的安生突然发现,自己又要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了。
她从市区回到了安靖镇定居,想从这个承载着他们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的地方找到一些过去残留的痕迹,也是想全身心投入到蜀绣的创作中,来努力忽视爱人离去带来的复杂情感,忽视自己又要一个人“孤零零”活下去的现实。
最后,安生在她剩余不多的人生中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根据她丈夫明哲的记忆,创作出一幅她人生中最完美的作品。
前半部分的记忆对于安生来说很好处理。她用尽了毕生积攒的技巧与经验,一针一线勾画出几近完美的图案,既能隐约地让人看出传统蜀绣的形象,又把模糊的色彩处理得恰到好处,与明哲与生俱来的色彩感相呼应。
但是后半部分的记忆对她而言就太难了。因为明哲的人生中有安生,安生的人生中有明哲,她无法避免“新蜀绣”设计中最容易出现的差错——任何设计即使再客观也无法避免地会融入她自己对明哲的爱意与思念,以至于让整个作品无法成为承载明哲一生的记忆墓碑。
安生一天又一天地在方桥村里闲逛着,看着远方的紫色花海,和过去一样,细长的马鞭草开出拥簇在一起的紫色小花,层层叠叠,随风起伏,在晴朗而柔和的浅蓝色天空下掀起一波又一波涟漪。她看着紫色的小花,摩挲着手里迟迟没有完成另一半创作的蜀绣,度过了她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
安生最器重的徒弟在她离世后,根据她的记忆,帮助安生完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一幅蜀绣上,承载了两个无法分开的人的一生。
在这幅蜀绣中央,有两只蝴蝶正在一片紫色的花海中结对飞翔。
——————————
铁枝木偶
张宸(27岁) 广东汕头市龙湖区立才学校教师
一世芳华,历史密码,没想到,看一场铁枝木偶戏便能找到内心的钥匙。
乡里热闹,戏幕飞扬;锣鼓开场,座无虚席,小小的木偶,大大的智慧。演出前,这些铁枝木偶都需要组装,在后背插入3根铁枝,便可操作。武将风范,身着铠甲,帽子上流动着珠光宝气,背后插着5面大旗,独有风采。
轻轻摸,是潮绣的花纹,有棉花的手感,尽显手艺人的细心。第一场是吉祥戏,十仙登场,仙气飘飘,各显神通,表演者一手要操作两三身木偶。呼之欲出,仪态万方,那神韵,在挥动的水袖间体现风度。李铁拐,颤巍巍;韩湘子,清新英俊……更有那瑶池金母笑靥如花,手持法器。此情,让人心生憧憬,舒缓心情;此景,唯美画意,林籁泉韵,袅袅余音。
舞台上热闹非凡,十仙的唱词,妙句笙歌,风韵犹存,锣鼓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场下乡的潮剧表演通常要三四个小时,磨手艺,也磨观众。大鼓深波声声情,唢呐琵琶句句真,唱响故园,唱响心声,唱响晚风。听一曲潮曲,缱绻隽永,解千家万户心中结,看云卷云舒。
听团长说,铁枝木偶的基本功要半年才能掌握一点皮毛,真正学得精,得3年,还得有足够高的悟性。小小的铁枝木偶,要操作得行云流水,走得正,有神韵,动作需雅致,把角色的气场用最佳的方式呈现,实属不易。
一场打戏来了,随着锣鼓声响个不停,小兵小将手中拿着刀枪,出场自带光环,无数戏童睁大眼睛,看那气势威武,比划间,气氛活跃。一提,左手轻扬,宣布应战;右手晃动,挥舞刀把,一颦一蹙,一刀一枪,时刻揪着我的心弦。
“桃花马上微风凛,驰骋沙场敌胆惊”,穆桂英木偶漫步而起,驻足而望,每个动作,都是一个音符,组成一曲华章。那弓箭一出场,就成为孩子们眼中的焦点。先对白,流露人物内心的世界,再昂头挺胸,晃动几下,尽显神威。团长操作木偶左手拿箭,右手拿弓,鼓点急促,气氛烘托到位,箭成功发射,引得观众拍手称赞。一声“大破天门阵,巾帼显奇能”响起,念白有力,演得精妙,不舍落下帷幕。
一季满窗落花,瑟瑟的念白,潺潺的诉说,胭脂轻抹依然芳华。沉醉于花香悠悠的眷恋中,箫声渐渐起,风儿呢喃戏幕的美映亮了舞台。我更喜欢青衣的戏,那女子言表心声,唯有月色懂她。一场木偶戏,演绎的不只是剧情,更是对生活的希冀,热爱生活的每一帧,在喧嚣的岁月中常有戏腔的回响,日子多了几分惊喜。
舞台后,亦是另一个舞台,这里传承着潮汕茶水的柔情,前方是艺术的诗篇,后方是日子的温情。爱戏剧的团长在戏棚里挂上玉兰花,提神,愉悦,馨香。见水开了,袅袅白烟在棚子里氤氲着,没有人操作的铁枝木偶,一遇见白烟,就仿佛活过来了。
中场歇息时,几个茶杯把一份份对戏剧的热爱串联在一起,构成画卷。表演者,舒缓一口气,喝茶,聊家常,探讨剧情走向。此景,就如过年围炉,有欢声笑语,有人间烟火。
团长给大家分潮汕喜糖、南糖、豆方、鸡蛋酥,吃上几口,快乐的火苗从心底跃起。小小的戏棚,有温馨和浪漫,犹如良好的家风,美在心灵。即使夜已深,观众少了,唱戏的也丝毫不减卖力,铁枝木偶的动作仍不减少。不将就,不草率,是每个表演艺人坚守的底线,这份态度,便是为人处世的妙方。文化在唐宋遗音的大锣鼓声中传承,弥漫着戏曲本身最美的花香,愈传愈远。铁枝木偶骨子里的坚毅,是艺人们给的,动作里的柔美,是一方风土人情的底色,正如我们过日子,进退可守,日子有光。
戏演完,夜幕深,月光白,亮堂堂,戏在梦里续。
记得有一次,我和团长就守在戏棚上,那年我8岁。戏幕一拉,锣鼓茶炉占领的位置都腾空出来。铺上草席,躺下来,灯还没熄灭,铁枝木偶都挂在戏棚上空的绳索上,闪着刺绣的光辉,随着光线映亮着周围,如满天的繁星。我看着木偶的衣袖,仿佛一卷卷古书,记录着华夏文明。风一吹,戏服又飘逸又轻灵,风度翩翩。
看着看着,倦了。梦里,一群铁枝木偶争先和我握手、和我讲述他们的故事,有郭子仪拜寿,有三借芭蕉扇的奇幻,有月容夫人的温情……我听得如痴如醉,梦境中,戏剧的世界仿佛有风摇树,摇响梨园的编钟,赏心行乐,春风沂水。
潮剧春花色色香,留在戏棚上的美好叫童年。隆咚锵!铁枝木偶又要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