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发布会前就强调说“这次只发技术,不发产品”,但当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站上舞台中央时,关于小米汽车的种种议论和猜想仍然在互联网各个角落迅速传播,热度超过任何一场普通的汽车技术发布会。
2023年12月28日,在正式宣布造车后的第1003天,小米汽车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首次举行技术发布会,对外公布五大自研核心技术,首款车型小米SU7也在发布会上同步亮相。
对标保时捷、特斯拉的“移动智能空间”
“小米造车的出发点,是打造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在第一次公开讲解小米汽车的技术亮点前,雷军先解释了小米造车的原因和目标。
“从2021年3月正式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团队,就下定决心以十倍投入,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认认真真做一辆好车。”他说,小米汽车的目标是通过15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雷军表示,具体到产品定位上,小米汽车的目标是打造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的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打造“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汽车工业发展百年,已经把车的机械素质做到了极高的水准,保时捷就是最好的标杆。新世纪以来,特斯拉率先开创移动智能终端。”在他看来,打造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就是汽车工业下一个百年的核心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不仅华为、小米、星纪魅族等科技巨头冲入新能源车赛道,极氪、理想、蔚来等车企也开始加快布局手机等智能终端,中国汽车产业被注入了更多“智能化基因”。
资深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杨小林认为,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变革浪潮的席卷之下,汽车逐渐向智能软硬件结合体的方向进化。对于车企和科技公司来说,将智能电动汽车与其他智能终端连接起来,打造智能生态,是一条充满价值的“黄金赛道”。
“谁能把汽车的智能化硬件与软件生态的融合做好,谁就能率先抢占技术高地和市场风口。”杨小林告诉记者,无论是智能手机厂商,还是汽车企业,都要积极调整思路,多琢磨如何做好智能汽车与其他智能终端的融合发展。
2023年12月27日,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前一天,小米澎湃OS启动新标识,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剧透了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
他表示,该生态全面打通“人、车、家”场景,可实现硬件设备无缝连接,实时协同,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创“以人为中心、主动服务于人”的超级智能生态。
据介绍,小米澎湃OS凭借Xiaomi HyperConnect跨端互联框架,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200多个品类,高效连接全球超6亿个设备,覆盖了用户95%以上的生活场景,让智能可以细致入微地服务每一个人。事实上,过去13年里,小米布局了12个领域、99个细分赛道,覆盖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如今,小米智能汽车作为“人车家全生态”闭环的最后一步完成首秀。
“小米汽车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而要被纳入‘人车家’一体化生态中。”在此次发布会上,雷军多次重点强调说,小米集团战略全面升级“人车家全生态”后,汽车已成为公司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
他表示,一辆杰出的智能电动汽车必须做好三点:“首先,它是一辆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好车;第二,它是可移动的智能终端;第三,它是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
“人车家全生态”的闭环意味着什么
“不管花多少钱,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小米汽车一定要在核心领域做到全行业领先水平。”在此次技术发布会上,雷军介绍了小米汽车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五大领域的研发布局。
在电驱领域,小米已申请155项专利,已授权60项专利。雷军表示,转速高达21000rpm的小米超级电机V6、V6s已成功量产,其性能指标超过保时捷Taycan Trubo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
此外,转速为25000rpm、最大马力578ps、峰值功率425kW、峰值扭矩635Nm、最高效率98.11%的小米超级电机V8s,将在2025年投入量产。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表示,所有电驱系统完全由小米自研,且自己生产。未来,小米将持续投入电机研发,力争成为行业领导者。
在电池领域,雷军介绍了小米汽车的四大优势——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CTB电芯倒置技术、严苛的安全标准、冬季续航无忧。
“小米立志做电动车冬季续航之王。这是我们立的flag,2024年新车上市时,欢迎大家检验。”雷军表示,小米汽车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了800V高压电池包,在安全、续航里程、热管理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据介绍,小米汽车将自建电池包工厂。在电池技术研发领域,小米汽车已申请132项专利,已授权65项专利。其中,小米汽车所采用的CTB电池,创下了全球最高体积效率——77.8%。该平台最高可搭载电量为150kWh的电池包,CLTC续航可超过1200公里。此外,为了保障电池安全,小米的电池管理软件采用全栈自研,小米车云协同安全预警系统可支持24小时云端守护。
在大压铸技术上,小米发布了公司的超级大压铸技术,即9100吨一体化压铸工艺。
雷军透露说,特斯拉上海工厂采用的6000吨大压铸,最新落成工厂是9000吨,而小米自主设计的一体化大压铸系统已超越这一水平。
在智能驾驶领域,他表示,此前小米汽车已经明确了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目标,即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在发布会现场,小米汽车通过视频演示了小米汽车SU7在晚高峰拥堵路段、立体停车楼、机械车位等场景的智能驾驶表现。
“作为科技公司,智能驾驶是小米重点投入的技术赛道。”雷军表示,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已追加到47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投入测试车辆超过200台,测试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此外,小米AI实验室将为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深度赋能,小米自研的底层算法也将全面融入大模型。
在智能座舱方面,雷军信心满满地表示:“智能座舱应该是小米汽车最强的一块,也是米粉最期待的体验。”
他介绍说,随着小米澎湃OS上车,“人车家全生态”正式形成闭环。其具体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中控生态屏和手机平板电脑一样,不需要刻意学习如何操作;二是系统开机快、启动快、升级快——1.49秒启动、智能座舱OTA升级仅需3分钟;三是“手机+车机”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互联,用户可将小米手机内容轻松投屏至车内大屏。
“小米最强的是生态。”雷军表示,小米智能座舱拥有强大的应用生态,小米平板电脑拥有超过5000个App,将陆续“上车”。此外,小米的CarloT生态将全面向第三方开放。
作为“科技大厂”小米推出的首款新车,小米SU7无疑是上述研发成果的集大成者。
以智能座舱为例,该车配备了16.1英寸中控生态屏、超大HUD,翻转式仪表屏和两个“后排拓展屏”,搭载骁龙8295座舱芯片。同时,小米Pad可作为后排拓展屏,实现五屏联动。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平板在车内安装后,可无缝控制车内设施、前排座椅位置,甚至iPad也能使用部分功能。
独立汽车分析师白德认为,随着小米SU7完成首秀,小米将打通居家、办公、出行等全场景,让用户感受到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空间,所带来的颠覆性用车体验。
雷军介绍说,小米SU7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在车型设计、新能源技术、智能科技等方面全面突破,能为用户带来超强性能以及前瞻的智能空间与生态科技体验,充分展现了小米造车的硬核实力。
小米SU7的车身尺寸为4997mm x 1963mm x 1440mm,轴距为3000mm,具有低趴运动的跑车姿态与兼顾多种出行场景的C级大空间。得益于小米疾风智能底盘,该车转弯半径为5.7米,百零制动距离为33.3米,拥有一流的综合操控性能表现。
动力方面,小米SU7 Max版采用双电机全轮驱动,峰值扭矩达838N·m,总功率高达495kW,最高车速可达265km/h,0-200km/h加速仅10.67秒,百公里加速仅需2.78秒。
续航方面,小米SU7设计了两个版本,CLTC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为668km与800km。其中,MAX版车型采用了800V超级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即可增加220km。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从手机行业到汽车行业的重大跨越,更是‘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的关键跨越。”或许是为了解释小米SU7的售价“不可能只卖9万9”,雷军毫不掩饰小米汽车高举高打的意图,“我们要造的不是一款普通平庸的车,我们要造的是一辆媲美保时捷、特斯拉的梦想之车”。
“价格屠夫”何时亮出獠牙
回顾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崛起的过程,“高性价比”是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巨大亮点。而在2023年屡屡打响“价格战”的新能源车市场,许多新能源车企正陷入低毛利甚至负毛利的泥淖。
在此背景下,小米SU7如何定价;此前被冠以“价格屠夫”称号的小米,是否会在汽车市场再次掀起波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今年1月2日,雷军在回复网友关于小米SU7价位问题时表示:“(新车在)50万元以内,有对手吗?”再次引发外界对该车最终价格的猜测。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分析称,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售价预计不会超过30万元,出货量预估为5万至6万辆。他认为,从长期来看,小米汽车有两个独特竞争优势:一是与既有生态整合,包括作业系统、应用程式、手机与IoT等硬件;二是销售渠道遍及海外市场,且小米已是全球知名企业,有利于小米汽车业务未来在海外增长。
白德认为,一方面,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不少新车刚上市就打出“白菜价”,而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变动十分敏感,新车定价过高则很容易被消费者在选购时率先淘汰;另一方面,与智能手机相比,汽车产业链更长,从零部件企业到经销商,都需要合理的盈利空间,且新车定价过低可能不利于小米汽车品牌价值的长期发展。
“考虑到小米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均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小米汽车可以打出‘智能汽车+万物互联’的组合拳。”他表示,与传统燃油汽车靠发动机排量、品牌、供应链来实现溢价不同,新能源车企应该思考,如何从智能化的角度切入,挖掘更多服务价值。
对于小米汽车背后的生态,多家券商表示看好其前景,并预测该生态的壮大对于汽车产业链将有颠覆性的效应。西南证券分析称,从2012年到2022年,小米在汽车交通行业共投资39起,投资重点集中于动力电池、无人驾驶、汽车零部件等,基本覆盖了对汽车产业的上、中、下游布局,有助于打造协同效应。此外,小米生态正全方位渗透消费者生活,在良好的国内外客户基础、客户黏性以及健全的销售渠道的帮助下,小米汽车有望实现快速推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久前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预计汽车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3000万辆级别的新阶段。其中,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1150万辆左右,我国汽车年出口量有望突破550万辆大关。
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车的第一次亮相,注定将搅动竞争异常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关键的是,一旦小米提出的“人车家全生态”成功落地,中国汽车产业必将开始全面驶入智能生态的新模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