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我国专利制度实施已近40年,发明专利授权平稳增长,全社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他结合数据说,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100万件分别用时31年、4年和两年左右,而突破第4个100万件仅用时一年半。
“在这400多万件有效发明专利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达到4成以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胡文辉说。
值得注意的是,从创新领域看,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强劲。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前三的技术领域分别为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分别同比增长59.4%、39.3%和30.8%,远高于国内平均增长水平。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了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情况。他说,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是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重点领域。经核算,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7%。
“总的来看,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以不到全社会7%的就业人员,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国内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8的GDP。”葛树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统计监测,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加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力度,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