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青稞”爬坡期 如何扶一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1月29日   08 版)

    在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上,如何促进青年科技人员奋斗的积极性、如何让青年科技人员发展好,成为参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一批又一批快速成长的青年科技人员。他们经常被昵称为“青稞”。

    “青年科技人员潜力无限,有较大的势能等待挖掘。”上海市人大代表、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带来了一份名为《关于凝聚青年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日常工作中,邬斌与青年科技人员有较多的交集。他发现,很多青年科技人员在一线深耕,“他们缺乏与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合作交流机会,核心关键领域的青年急需权威专业的平台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他注意到,青年科技人员往往处在事业“爬坡期”,事业起步阶段具有跨领域资源相对匮乏、试错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不确定性相对较大等特点,“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缺乏对外合作交流的强有力渠道,即使具备了内生动力,也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真正迈出跨领域协同的关键一步”。

    一些优秀的青年科技人员在国家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但他们大多只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单点开花”,尚未形成合力,协作势能亟待开发。

    为此,他建议,组建一个青年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平台,将关注核心关键领域的青年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和愿景的青年社群。“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平台拓宽视野、获取新知识、了解行业动态、提升综合实力、碰撞新火花,为未来的合作发展打下基础。”邬斌建议,该平台还可以定期举办青年科技人员交流合作系列活动,比如举办产业主题论坛、战略咨询会、科技论坛、科技竞赛、企业家茶话会、供需对接会等活动,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周立旻也注意到一个如何让青年科技人员“发展好”的相关问题:当前利用我国大科学装置产出的具有全球引领性的原创成果依然较为有限,其中服务青年科研人员开展超前探索性研究的支持力度仍需提升。

    “原创性科研成果与大科学装置的依赖度显著提升。”周立旻指出,“0-1”的原创性成果的科研往往需要大科学装置的支撑,大科学装置使用的便捷性与对自由探索的开放性是实现重要科学突破的基石。但问题是,不是每一个青年科技工作者都能便捷地申请到大科学设施的“使用权”。

    为此,周立旻联合上海市政协委员韩志强提出《充分挖掘上海大科学装置/设施潜能,为青年学者开辟使用特区,支撑开展原创性科研的建议》。

    他在其中提到,目前由于绩效考核的要求,往往希望把大科学装置用在重要产出明确、国际前沿热点主题、短期能够见效的研究项目上。“这一类KPI考核模式驱动的科研管理,对于提升大科学装置这一类国家重大投资的管理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确实在重要的科学产出上获得了一系列突破,但真正从0到1的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依然缺乏。”周立旻说,青年科技人员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但这一阶段却呈现“一多两缺”特点,即创新涉猎范围广,缺经费支撑、缺大型仪器支撑。

    “现有的大科学装置对于多数青年科技人员的支撑是不足的。”为此,他建议大科学装置开辟“青年专项申请通道”,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大科学装置使用的独立申请通道,组织独立评审;设立大型仪器使用专项补贴基金;提升设施管理效率,夜间、节假日给予青年科技工作者优先考虑和优惠价格;提升国际化利用效率,加大开放力度,以吸引全球青年学者来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1月29日 08 版

巨猿之死
“青稞”爬坡期 如何扶一把
人类,你挖人家恐龙骨头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