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即将吃到的是一碗骨汤面,这家店可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店了……”美食博主在镜头前给大家“安利”着这家明亮干净的小店。前面热闹着,老板老曾却在后厨忙碌着,一碗碗热腾腾的面被端出来,在前厅帮忙的是他的儿子小曾。
这家面馆叫“一碗”,只做一碗面,准确来说是只做一种面——骨汤面。这家店店面不大,名气不小,原先也是从一个小面摊支棱起来的,到现在开了店铺。
多少人慕名而来,排起长队。总有人问老曾:“曾师傅,您这面馆不打算开几家分店吗?我可想着天天来吃呢。”
这个时候老曾都会摆摆手,“汤都是现熬的,开分店划不来,别人熬我不放心。”就是因为这样,他今年已60岁了,还每天起个大早,4点半就在店里亲自熬汤。
当别人问起他是不是有什么秘方,老曾为人坦诚,他解释道:“哪有什么秘方呀,花时间花功夫就好了。”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最好证明。
临近打烊,老曾的儿媳妇丽丽下班来帮忙,看见丈夫小曾默不作声地擦着桌子,公公老曾在门口蹲着抽烟。
“爸,我下班了。”丽丽友好地冲他打招呼。
老曾看到儿媳妇回来,赶忙把烟灭了,起身擦了擦手,就要进里面忙活。“丽丽,还没吃晚饭吧,我给你煮碗面。”
小曾突然喊了一句:“不用了,她不爱吃,我一会带她出去吃。”
丽丽拿胳膊肘顶了顶小曾,“爸,他不是这个意思,您别往心里去,我吃过了,今天跟同事聚餐来着。您忙活一天了,坐着休息,我来收拾。”
“我还是去做吧。”老曾准备起火,小曾丢下抹布进到后厨阻止他:“爸,我说了丽丽不爱吃,您整天就会做这个面,一年到头就做这一种,您不腻我都腻了!”
老曾被儿子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呆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丽丽立刻把小曾拉了出去,父子的矛盾才没有激化。其实这件事还要从儿子回到老家说起。
儿子小曾从小耳濡目染,看父亲靠一个面摊拉扯大他,撑起一个家。他对面也有种独特感情,所以长大后一直想做一个厨师。
后来他也确实成了一个厨师,自己在大城市开了一家面馆,可是生意冷清,没多久就倒闭了。
真正让他心灰意冷的是,有位顾客居然说:“你的面还不如方便面。”他真的不明白,他会那么多种花样的面食,却做不出来一碗像样的面。
父亲听说了他的遭遇,二话没说就让他回来帮衬家里。他离家几年了,跟父亲早已疏远,更何况他印象中那个小面摊也没有什么忙头。
后来,他回来一看,傻了眼。
小面摊成了小面馆,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排长龙,居然都是来吃面的。考虑再三,他决定回来帮衬父亲,老曾只说了一句:“既然回来了,那就好好干。”
可是他才回来几个月,就已经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与父亲不欢而散好几次。
“我们口碑这么好,就应该做成品牌打出去!”小曾坚持自己的看法,他大学学的就是市场营销,他太懂得里面的商机。
而老曾“固执”地认为,这个面交给别人做是做不出来味道的!
“用高汤粉代替汤底,这才是最高效的做法!”小曾的提议让老曾气得发抖,他狠狠地把儿子轰出厨房,呵斥道,没有自己的允许,小曾不准进厨房一步。
小曾也很有骨气,再没有进过厨房,直到这一次吵架。
丽丽很理解他们两个冲突的地方,她决心要让父子俩和好。这天她起了个大早,主动请缨要去面馆帮忙,她戳了戳还在熟睡的小曾,“起来了,我们去帮帮爸”。
小曾捂着耳朵,躲在被窝里一动不动:“我不去,你也不准去!”
这个固执的样子,父子俩真的是一模一样。
丽丽到店里,店门已经开了,老曾清点着从菜场买来的食材,丽丽撸起袖子走进来:“爸,有什么我可以做的吗?”
“丽丽,你怎么来了?”老曾连忙让她坐下。“今天周末休息,我想着闲在家里也没事,就来帮帮您。”
老曾拗不过她,只好让她做一些轻活打打下手。丽丽为昨天小曾的事跟老曾道歉,“爸,昨天他不是故意的,您别生他气了。”
老曾熬着汤,看着火候不够,又开大了一些。“这小子在外面读了几年书,见了见世面,就以为自己什么事都是对的了……”
汤渐渐飘出香味,每一个节点火候开大关小,老曾都把握得正好。
“爸,您这些时间点怎么抓得这么巧。”丽丽好奇道,“您能教教我吗?”
老曾手把手教给她,“这些都是熟能生巧的,你可比那臭小子耐心多了,一样的步骤我让他做,他就是嫌麻烦……”
老曾说自己当年做面的时候也走了许多弯路,就是靠一定要做出好面的这个决心才走到了今天。
“现在的年轻人做什么都图快,这小子转行做厨师之前还跟我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一定要做出一碗好面,结果才几年就坚持不住了。”
丽丽总算懂了老曾的良苦用心,这一碗面他做了30年,从一代人要传到一代人的手里,需要的不是秘方,而是做一碗面的认真和踏实,还有熬一锅汤的耐心与等待。
花30年做出一碗面,难得的不是面,而是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小曾来到店里,丽丽端着面出来,招呼他:“还热乎着,你尝尝我做的。”
他吃了一口,居然哭了,这还是他小时候的味道。丽丽边看他吃面,边把老曾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小曾泪流满面地把面吃完了。
从此以后,这碗面成了曾家父子的招牌面,也是唯一的一碗招牌面。
江西理工大学学生 伍文静(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