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工作太难了,康复过程漫长,许多家长都坚持不下来,但是大学生志愿者们的服务十年如一日。
_______________
“老师,他叫了我的名字!”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大三学生吕腾飞激动地告诉康复课的老师,他帮扶的5岁自闭症儿童淘淘(化名)3年来第一次喊出他的名字。
吕腾飞是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大学生雷锋连、阳光爱心协会发起的“关爱自闭症儿童——拥抱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项目中的一名志愿者。
从大一到大三,吕腾飞一直陪伴着淘淘。最初,淘淘闹情绪时会踢打他;一不留神,他的手机被拿走,想拿回来可要费好大功夫;说了无数次自己的名字,淘淘也没有记住。
“腾飞很有耐心,和淘淘相处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抱着他或者一直站着守护孩子。”淘淘妈妈说。
3年陪伴,吕腾飞不仅与淘淘建立了密切联系,也和淘淘的妈妈、奶奶逐渐熟络起来,并逐渐体会到抚养自闭症患儿的艰辛。
“关爱自闭症儿童——拥抱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项目源于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南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的白林驰接触到自闭症儿童特殊群体。他了解到自闭症康复老师仅能覆盖1.3%的患者人群,康复机构和师资严重紧缺;患儿在平时生活中的主要社交对象为父母或祖辈等主要养育者,社交渠道狭窄。于是,白林驰组织在校大学生与康复机构对接,通过服务患儿需求、科普自闭症相关症状、消除自闭症歧视宣传等形式,以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南阳市康复医院)为实践基地,形成志愿者大学生与自闭症小朋友的“红马甲”帮扶纽带,以“家长喘息日”“课堂小助手”等常态化帮扶活动。
从南阳理工学院到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没有直达公交车,每次开展活动,志愿者们都要从学校门口坐4路公交车,下车后再步行两公里走到医院,寒来暑往坚持了10余年,团队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人。
“我决定毕业后留在南阳,入职南阳市康复医院,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精准地帮助自闭症患儿。”南阳理工学院2014级音乐学专业毕业生段帝全在校期间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从穿红马甲的“段同学”变成穿工装的“段老师”,为大学生志愿者们进行活动培训,成为连接他们与康复医院的“帝全学长”。
“曾经我一度为孩子的未来焦虑,害怕她被歧视,想过她以后当一个快递员或者超市理货员,能养活自己就行。”自闭症患儿欣欣(化名)的妈妈是一名高中老师,平时工作很忙,志愿者的到来不仅帮她分担了一部分压力,也缓解了她对孩子未来融入社会的担忧。如今,经过康复治疗后的欣欣已经进入普校读书。
志愿者们会定期到康复医院,实行患儿“分包”陪护。用半天至一天时间,把家长从陪护患儿中解脱出来,提供“喘息服务”,让家长有时间和精力充电、解压、成长。
项目负责人张雨爽介绍,对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社会上缺乏专业机构及专业康复训练师,一节康复课一位康复师要带领十几个孩子完成训练内容。志愿者两人一组,每组队员都有固定的帮扶儿童,每节课配合康复师与孩子一起完成各种指令、游戏与任务。课程结束后,他们还通过动物游戏、情景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与孩子互动,帮助孩子提高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及人际交往水平,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来自家长和康复师外的善意社交。
同时,志愿服务队注重对自闭症的科普宣传。
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六一”儿童节、世界自闭症日、全国助残日等节点,大学生志愿者在康复医院或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向大众科普自闭症相关内容,结合文艺演出、有奖问答、游戏互动等形式,扩大参与群体;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普及自闭症知识,介绍自闭症儿童日常现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关爱自闭症儿童,消除对自闭症人群的偏见与误解,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南阳的兴趣培训、心理咨询等教育机构通过志愿者桥梁了解到自闭症患儿的现状,也纷纷伸出援手,开展自闭症患儿康复的帮扶工作。
此外,志愿者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采取绘画、音乐、陶艺、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帮扶举措;联合其他高校和公益团体,以“线上+线下”创新融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干预·合理治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
张雨爽告诉记者,项目正逐步扩展帮扶领域,从助力自闭症患儿康复扩展到帮助患儿融入社会。这个学期开学后,志愿者们带领大龄自闭症儿童进行户外拓展训练。
目前,该志愿服务项目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00余人,开展志愿活动234次,参与师生7850余人次,帮扶近300名自闭症患儿,每年约有20名患儿通过康复训练进入幼儿园或普校继续学习。
“我们医院别的科室都收到很多锦旗,只有自闭症康复区一年到头也没有一面锦旗,因为自闭症康复工作太难了,康复过程漫长,许多家长都坚持不下来,但是大学生志愿者们的服务十年如一日,让我们觉得很欣慰,康复工作除了我们依然有人关注、有人支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牛学霞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记者 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