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红绳舞动跳出视障束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15日   07 版)

    “一根红绳”星火点亮希望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在带着视障儿童运动。

    站在人群中央,王奉涛忍不住告诉面前的残障青少年,“你们要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你们也能。”5月9日,在河北省邢台市达活泉公园举办的青春助盲跑展示活动后,王奉涛对视障参与者说,他所在的“一根红绳”星火点亮希望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持续开展10年。

    王奉涛在贵州师范学院任教,在那里他成立了贵州师范学院星跳花样跳绳队。

    2013年,作为贵州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专家团队,跳绳队去往黔西县(今黔西市)锦星镇锦星一小,为当地留守青少年开展公益教学。2014年,当地黔西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主动邀请跳绳队到他们学校看一看。

    王奉涛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到学校的场景:在操场四周沿着墙边有一排围栏,没过多久就看到视障儿童排队站好,弱视学生在前列,全盲孩子在后面,每人把手搭在前人的肩膀上,扶着栏杆,走过来走过去。

    “如果可以,请你们也教一教他们跳绳,让这些小孩动起来。”校长说出想法。王奉涛不忍拒绝,“就想‘要不试一下’,如果他们学会跳绳,今后可以更好地锻炼身体。”

    “我已经很认真了,可还是教不会。”第一天试教结束,就有志愿者找到王奉涛反馈情况。

    教学第一天,王奉涛也有那种“教了一天什么都没教会”的无力感。

    为此,志愿者要手把手帮助视障孩子们摆动作、摇绳,提醒他们起跳。连续三天教学,孩子们才逐渐掌握基础的动作要求。

    新学期伊始,志愿者发现不少学生手臂上都有“印子”,学校老师告诉他们,孩子们天天都在跳,有时绳子斜了就会抽打在身上。看到孩子们如此热爱跳绳,志愿者们下决心要教好他们。

    于是,王奉涛从网上买来一个人体关节模型,让孩子们通过手摸的方式,理解动作是如何完成的。他还将绳子剪掉,只留下手柄,并在手柄位置系个铃铛,孩子们凭借声音来辨别位置的远近。在志愿者的实践过程中,大家逐渐总结出“触、听、摇、跳”4个教学步骤。

    在持续的学习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跳绳动作,跳绳速度也不断提高。

    2018年,王奉涛牵头成立了贵州跳绳协会。在组织相关比赛时,他还建议将视障儿童也吸纳进来。每到比赛时,志愿者要提前和观众做好提示,尽量不发出声音影响他们。“比赛时现场会异常安静,等比赛结果出来时又会爆发热烈掌声,在这个过程中,视障儿童能不断收获到成长,逐渐变得自信起来。”王奉涛说。

    在学会跳绳后,视障儿童王强(化名)展现出了跳绳天赋。在贵州省的比赛中,他获得过3分钟单摇第一名,30秒单摇第二名,在贵阳市的比赛中,两个赛项他都拿过第一。2021年,王强还获得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机会。

    近年来,在团贵州省委组织的志愿服务大赛的引领下,项目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建立市级以上跳绳协会及俱乐部19家,累计教学帮扶视障青少年2.8万余名。在2019年和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运动会”中,团队帮扶视障青少年累计获得跳绳奖牌19枚。14名受助视障青少年通过单招进入理想大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15日 07 版

迎接“全国助残日” 致敬“阳光行动”志愿者
要啃硬骨头
轮椅里站起 拿起画笔
这份爱为听障生“响”了15年
在黑暗中跑成一道光
红绳舞动跳出视障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