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思想者观察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离不开三个关键词

宋晖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19日   03 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产业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鉴于数字化的任何发展都是建立在人类自身对知识的内省以及学科体系重构基础上的,人类该如何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人类发展史上,广义的阅读行为与社会发展始终是伴生关系,无论是狩猎,还是耕种,都是人类在对天地和自然进行认识和理解。人类在对自身有清醒认知并对动物习性有深刻体悟后,才能安全完成狩猎活动;人类读懂四时变化才能丰衣足食。直到书写载体以及文字的出现,人类文明史正式开启。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人类摆脱了手抄本阶段,阅读行为进入快车道。狭义的阅读即阅读书本成为主流,这种主流阅读行为持续了上千年。电子时代到来后,“学富一个U盘”都是不可能的。电子书和阅览器的出现,使人类的阅读行为再一次发生革命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书写和阅读载体越来越便利,内容载量也越来越巨大,阅读者的写作习惯和阅读习惯都在悄然“被电子化”。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类的阅读方式不得不随之发生调整,快餐文化在阅读行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类的知识领地已然被诸多问题悄无声息地“入侵”,如电子书制作水平良莠不齐、阅读整体性不复存在、知识被碎片化、读书成为听书,甚至诸多商业机构鼓吹“×天速成读书法”等。对此,我们是盲从接受,还是已做好应对准备?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阅读意义上的“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一致的。“读万卷书”的意义在于任何人对横向的此时此刻的世界的感知都是有限的,但凡希求探索超时空奥秘的阅读者,遨游在书的海洋中,无异于鱼翔浅底。“行万里路”的意义在于阅读载体又不可能包罗万象,用心去体验和感知世界则更可能与之形成精神上的共鸣。两者的共性在于,把知识的内省与思想的生成作为阅读活动的终极目标。只有在合适的“心境”中完成反复和积累的阅读活动,才是唯一正解。

  阅读需要“心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甚至群体的熏陶。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都会对学习者,尤其是未成年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北京某书店童书区,笔者经常看到小朋友们席地而坐,安静地阅读。当然,阅读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内心“环境”,读者的心态堪称最好的环境。在嘈杂的地铁上,在世界各地的飞机场,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同肤色时而展卷翻阅时而掩卷长思的读书人。闹中取静,旁若无人,对于阅读者来说无异于深入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陶醉在图书海洋中的沉浸式阅读,自然可以获取更美妙的阅读体验,获得深层的阅读愉悦感。

  阅读需要“反复”。阅读不在于“快”,“萝卜快了不洗泥”,欲速则不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当下依然适用。《史记·孔子世家》记录孔子晚年对《易经》产生了浓厚兴趣,“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反复翻阅《周易》,以至于把系竹简用的熟牛皮质地的绳子都弄断了多次。孔子尚且如此,吾辈学人岂可泛泛而读。阅读版本也可以变,同一内容的读物,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插图甚至不同的装帧。这些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读者的阅读旨趣。阅读层次亦可突破,我们承认分级阅读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对此莫要深信不疑,永远要记得“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相同或近似的阅读内容,低级到高级的跨越有时候并无绝对的界限,从这一点上来说,阅读潜能的发掘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

  阅读需要“积累”。阅读中的积累并非朝夕之功,所谓“速成读书法”的捷径,充其量只能形成碎片化体验,“多快好省”终究难以形成思想。阅读是一种非功利行为,功利性、急就章式的阅读极易产生阅读倦怠感,不但难以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还可能产生阅读抵触情绪。在很多读书人看来,阅读本身更像是一以贯之的日常行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有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我们也经常告诫学生,对爱读书的古人来说,“阅读就像洗脸一样平常”。时代巨变,前人阅读善用卡片,当下阅读更看重数据。信息技术提高了检索效率,但也极大冲击了思想的形成,我们很难说新技术环境下,今人之思想与前人比到底是“足月”还是“早产”,是深刻还是肤浅,是日臻完善还是粗制滥造。思想的沉淀是“马拉松”式的,虽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仍“心向往之”。

  与切切实实的阅读相比,不少当代青年热衷于长途旅行、结伴宿营,甚至一毕业就开展“间隔年”活动,这是时代的进步。希望青年人在户外感知自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行万里路”不只是体力活动,更是心智活动,“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两者合一,则所得甚广;两者缺一,则憾有所失。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宋晖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19日 03 版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抓住人工智能这个“牛鼻子”,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离不开三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