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文博会上文化产业“顶流”和“新势力”同台竞技

新质生产力展现广阔发展前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28日   05 版)

    走进第二十届文博会展馆,“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标语格外醒目。近年来,随着AI、大模型、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一大批文化新业态、新产业、新场景应运而生,极大地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博会上,各地大模型企业、数字创意企业、先进文化制造业、创意设计企业纷纷亮相,文化产业“顶流”和“新势力”同台竞技,展现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广阔发展前景。

    用科技创新解决民生关切和行业痛点

    数字技术在发展,电视机也在升级换代,但收费杂、广告多、操作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记者在文博会展台上看到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制的插入式微型机顶盒,比一个U盘大不了多少。

    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良福介绍,这个微型机顶盒采用海思芯片和我国自主研发的TVOS 5.0系统,可方便地插在电视机背后的HDMI接口上,搭配广电总局组织研发的新型遥控器,通过一个遥控器同时控制电视机和机顶盒,简化用户操作,为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看电视难、看电视烦”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深圳出版集团旗下的深圳新华书店集团今年首次参展文博会,展区内亮相的“智慧图书馆”“智慧体育”“AI数字分身”等系列教育装备产品,吸引不少学校代表驻足参观。用科技创新赋能文教,解决行业需求和痛点,是这些产品推出的初衷。

    现场工作人员韩维明指着众多青少年争相体验的AI数字运动一体机介绍,这台设备通过AI互联、肢体识别、动作捕捉等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体能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时间内达到足够的锻炼强度。他说,“今年1月1日开始,深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必须开设1节体育课,这一产品的推出,可以有效缓解学校体育教学的压力。”

    降低创作门槛 激发无限创意

    本届文博会“大模型产业应用厅”,一款名为“云月”的数字人化身“讲解员”,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除了对话,“云月”还能个性化定制音乐及表演舞蹈。这款由云从科技带来的AI智能体,展示了大模型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创新实力。

    腾讯、华为、云天励飞、南方电网人工智能公司等一众科技企业纷纷加入文博会的“百模大战”,带来基于大模型技术、面向传统行业的具体应用场景研发的AI产品。

    “AI产品可以放大设计师的想象力,让一部分普通用户也拥有一定的设计水平。”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表示,除了生成各种高质量内容,AI大模型还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腾讯展位的“臻彩云境·XR演播厅”内,观众们排着队等待体验敦煌莫高窟之旅。走进绿幕区,观众可以实时在大屏幕看到自己置身莫高窟第285窟的情景,还能与画面中飞翔的光球、腰鼓互动。

    “这套产品最初研发的目的是给传媒制作降本增效。”腾讯多媒体实验室算法工程师严晓介绍,实验室通过算法研发,融合相机跟踪、人体姿态估计等关键技术,推出了这套实时视频特效合成技术,只需要一台摄像机、一块绿幕和一台显示器,就可以将真人与3D虚拟场景无缝结合,实现真人与场景内物体或角色的互动。

    严晓表示,研发此技术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实时视频特效合成变得更简单、好用。目前,这套产品已被江苏台、湖北台、深圳台等国内多家媒体采用。未来进一步研发成熟后,小成本的影视团队或是个人,都可以拿来进行影视创作,产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

    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文化产业创新力

    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内容生产模式的变革和生产率的提升,还在于通过新型要素的创新性优化组合,促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一体化建设。

    “文化数字化与新质生产力”是今年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展区的主题。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自2022年3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独家承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以来,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通过打造“融通交易平台”,实现核心交易引擎功能。此外,该中心在国家专网端、互联网分发端以及配套的支撑平台上同步发展,打造文化大数据产业一站式服务生态,为文化市场提供专业权威的要素交易平台。

    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数据采集把艺术家创作的瓷器、油画等文化产品数字化,再提炼出里面的元素,比如纹样或是颜色,转化成文化要素,把它运用到市场中形成商品,如服装或是鞋包,从而实现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

    据了解,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已上线多个细分领域要素交易平台,包含文化艺术品交易、版权交易、黄金首饰要素等,通过打造“要素创造-资产确权-价值发现-交易流转”的良性供需生态链,为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桥梁”与支撑,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文化产业创新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28日 05 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价值取向
中宣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时代楷模”称号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将在重庆举行
新质生产力展现广阔发展前景
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