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广州市团校打造“青马工程”广州培养模式

“青马”火种广撒青少年心田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30日   01 版)

    在广州的高中生群体中,参加“青马”班已成为一种潮流。

    “老师,我周四下午和周五全天没有课程安排,可以到团校帮忙。”华南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庄炜壕多次联系他认识的广州市团校讲师袁珊。庄炜壕16岁成为“青马”学员,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18岁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进入大学后攻读马克思理论专业。

    “许多‘青马’学员路过团校都会拍照留念,主动咨询参训事宜。越来越多的学员结业后会再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青马’班,协助教务工作,作为分享嘉宾和同学们谈心得体会,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广州市团校高级讲师胡勇告诉记者,如今“青马”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高中生群体中,已经形成朋辈引领。

    广州市团校是如何做到让青少年积极主动学习大思政课、推动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做法,比如巧用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倾力打造“青马工程”品牌项目、开发云团课平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将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做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红棉”思政 玩转“青马”课堂

    创新教学形式,让党史学习“活”起来,广州市团校推出“红棉”系列课程。

    “木棉花是广州市花,又被称作‘英雄花’,‘红棉’系列因此得名。”将党史学习与桌游结合的“红棉”研桌课程主要研发者之一袁珊向记者介绍,《我们的长征——团研桌》是一门党史情景桌面沉浸式研习课程,研习配有行军路线图、事件卡、机会卡等技能指示物,以长征为背景,把中国革命史、伟大长征精神等“厚重”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任务,在桌面研习、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形式中让学员重走长征路,“以学促思、以思促行”,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

    “桌游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理解党的初心使命,让党史、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更加鲜活,入脑入心。”袁珊说。

    “一个个历史事件填补了我的知识盲区,角色扮演的形式带领我们以第一视角体验长征的全过程,感受红军面临的艰难险阻,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经过“红棉”系列课程的研学,“青马工程”高级研修班学员曾博涛改变了对“青马”课程的认识。

    “红棉”剧场将话剧元素融入党团史教学,以团一大在广州召开这一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从青年视角出发,呈现广州这座英雄城市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红色人物事迹等,让学员和观众进入特定情境中成为“演员”,真切感受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颜昊恒曾被确诊为癌症,在“红棉”剧场中扮演张太雷,他说:“在党和社会的关怀下,我获得了二次生命。我出生在广州起义路,从小也是在这里度过童年,因此决定要带着这份责任和热爱走上红色舞台。扮演张太雷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更深的魂,我要为传承红色基因作更多贡献。”

    同时,广州市团校盘活红色资源,与青少年教育紧密结合。“党的历史就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广州市团校党委书记杨成说。

    广州市团校联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团一大纪念馆等十大重点红色场馆,精心设计了多条研习线路,以研、读、画、拍、演、唱等“青言青语”的生动形式,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大课堂”。

    “将红色资源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也让学员在了解党的历史中增强了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青马工程”国企班学员廖琦说。

    加强阵地建设 沉浸式学习体验

    在“青马工程”实训中心,一张照片静静地诉说着一个关于信仰、传承与责任的故事。

    一天深夜,杨成接到一通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那是一名优秀的“青马”学员,他兴奋地告诉杨成自己被剑桥大学录取了,在伦敦一落地便迫不及待地前往马克思的墓前。

    “老师,是您让我打开了信仰这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马克思的思想。我爸爸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者,我替他买了一束鲜花,同时也想征得您的同意,帮您也买一束鲜花一起献给马克思。”他对杨成说。

    杨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立即回应道:“非常感谢你的心意,我很高兴看到你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将信仰转化为行动。这束鲜花,不仅是对马克思的致敬,更是对我们共同信仰的坚守。”

    杨成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成长为有理想、有信仰、有行动的人,而这,也正是‘青马工程’所追求的目标和使命。”这名学员为马克思献完两束鲜花后所拍的照片,后来便被珍藏在实训馆里。

    2021年3月,全国首家“青马工程”实训中心在广州市团校落成。

    “经过10个多月,改了28稿,从设计到图片、色彩的选择,每一项内容都是整个团队精心挑选的。”杨成介绍,实训中心包含38个党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等内容,以互动、沉浸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融入教学环节,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分享交流,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杨成说,实训中心还特别注重“训”的过程,通过听、说、读、写等十大实训项目,让学员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之路。

    建馆以来,1.6万多人次在这里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全国25个省(区、市)共青团的相关负责同志前来参观、调研。

    “课程生动有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乐在其中并且学有所得。不仅开阔眼界,还认识了一群风趣幽默、志同道合的朋友。”“青马工程”高中班学员黄予晴说。

    “青马工程实训中心为青年走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平台和载体,青年能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品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魅力。”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陈金龙这样评价。

    “云团课”迭代升级 为大思政赋能

    如今,广州、深圳、佛山、惠州、梅州等地中小学纷纷引进广州市团校的“云团课”课程,用于早读前的3-5分钟播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很喜欢,也听得专注,‘云团课’视频确实为他们一天的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东梅州市光远小学校长杨纪年说。

    广州市团校在全国率先打造“云团课”平台,以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青少年免费提供政治培训,包括团员团干培训、志愿服务培训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三大板块,青少年生命教育培训和青年公益直播两大主题。截至目前,已陆续推出逾600节公益课程。

    “学校党委对我们的团课视频脚本提出严格要求,故事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广州市团校副研究员谢素军说,云团课的开发已完成从1.0版本的线下模式,到2.0版本的网络化、故事化,再到3.0版本的视频作品化的迭代升级。

    不仅如此,广州市团校还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在对“青马工程”高中班学员跟踪培养中的一项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学员会提交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的培养,众多学员已经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中共预备党员或中共党员。

    “我们实现了全市高中‘青马工程’培训全覆盖,市属高校‘一校一策’订制培养。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提质扩面增效,全面推进各区高中‘青马工程’联合区委党校一同办班,同时,在‘两企三新’、少先队辅导员、海归青年中下功夫,推动新时代广州‘青马工程’纵深发展,源源不断为党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广州市团校副校长钟良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30日 01 版

习近平会见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代表
习近平同埃及总统塞西会谈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共青团中央部署进一步加强“两企三新”团的建设和工作
“青马”火种广撒青少年心田
北京延庆推动长城保护
“小茉莉”助力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