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跟随“文化中国行”团队调研江苏浙江一带的古镇和古文化街区,谈及当地关于古建筑、老街区的改造利用,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要大拆大建;要用“绣花”工夫“织补”;要微改造,小步慢行,“整体性、真实性、最小干预性、可识别、可逆性”成为改造利用的共同理念。
如何平衡保护古建筑、历史古文化街区与改善老居民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也是留住了城市的灵魂,这是城市生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特色风貌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和魅力。保护是共识,放眼世界,没有哪一个城市不倍加珍惜并想方设法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存遗产。
2021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在国家层面为保护工作护航。
十余年来,全国古建筑老街区数量显著增长。与2012年相比,历史文化街区划定数量翻番达到1200余片,历史建筑确定数量增长了近5倍,达到6.35万处。
在浙江绍兴鲁迅故居的三味书屋里,每天都有少年们来这里寻找鲁迅读书时课桌上刻着的那个小小的“早”字。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一句“以后要早到”,鲁迅便刻下“早”字以警醒自己。他们结伴来到三味书屋后的百草园去看给童年鲁迅带来欢乐的乐园,还有那个“吃了可以成仙”的何首乌究竟长成何样。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鲁迅故里也叫周家老台门,台门是一种绍兴特有的建筑范式,好比北京的四合院。周家老台门是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
鲁迅故居的存在激发了少年们对于作家和文字的想象,无形中拉近了他们与文化的距离。
如今,无论绍兴的鲁迅故居、仓桥直街,还是苏州的平江街区、扬州的仁丰里,这些古建筑、传统老街区都已成为热门旅游地。
游客们不仅是被这些独特的街区风貌和古建筑吸引,更是在探访大隐其中的文化记忆,探寻古建筑、老街区中历史人物生活和创作的踪迹,每到一处都会激活尘封其中的历史记忆,可以跨越时空、勾连古今,感受沧桑、智慧、辉煌,仿佛古建筑、老街区生动而有情感。
古建筑、老街区既是城市中文化资源的富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更是城市更新的焦点。城市更新问题复杂,痛点堵点多,民生需求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普遍的短板。
保护者们小心翼翼地在保护与修复、修缮之间寻找到平衡。如今在每一处古建筑、老街区,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份认证,这是保护者们的工作之一,进行普查认定,完善保护名录;推进挂牌建档,留存保护对象身份信息。他们不断丰富保护内涵,做到应保尽保;保护中做到要素全囊括,时间全贯通。
在古建筑、老街区的修复修缮中,真实完整是保护工作中的底线,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严格拆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促保,保护原有的烟火气,这几乎是每一位保护者烂熟于心的准则。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质更新,更重要的是能否改善环境以及带来新的活力。
如今,保护古建筑、老街区已渐成全民的事业,古建筑、老街区中的老居民更是成为保护工作中的主体之一,他们积极地参与并从中受益,与先人相比,老屋没变,烟火气还在,变的是在老屋内融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还有如织的游人带来的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小贴士:
台门建筑是绍兴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形式。台门是指平面规整、纵向展开的院落式独立宅院,一般由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园地等组成。大多是三进结构。“进”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建筑,中间多是大堂,左右是房,每进以天井分割,两边厢房相连。前房后楼,颇具气派。周家老台门在鲁迅故居东首,坐北朝南,青瓦粉黛,砖木结构,是目前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见证了鲁迅先生的出生和成长。
随着时间推移,台门内聚族而居或独门独户的格局慢慢被打破,一座台门里面往往住着五六户甚至十来户不同姓氏的人家。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结构和居住模式的变迁,体现了台门建筑作为居住形式的适应性。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