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汽车产业智能化“下半场”怎么走 “创新”或成破题密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06日   08 版)

    2024(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以“争流”为主题,与汽车从业者们一同面向科技、未来和市场,共同勾勒属于智能化“下半场”的发展蓝图。

    回顾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会发现在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标志的“上半场”中,中国汽车产业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成为全球汽车业“新四化”创新发展的先锋和重要践行者。

    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迭代,如今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悄然拉开了帷幕。“汽车发展‘下半场’的哨声已经吹响,中国汽车行业丝毫不能懈怠,还需要继续努力,多方协同,奋力构建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体系,向世界汽车提供中国方案。”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曾这样说。

    近日,2024(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争流”为主题,与汽车从业者们一同面向科技、未来和市场,共同勾勒属于智能化“下半场”的发展蓝图。

    “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历史性大关,并以491万辆的出口量力压日本,稳坐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会上直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销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主导力量。

    今年以来,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的变革持续深化。“各种‘黑科技’日新月异,推动汽车产品性能、功能、体验竞争全面深化。”王侠表示,“面向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始引领全球产业变革,同时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面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推动产业加速步入‘重塑期’。”

    毫无疑问,面对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深耕技术沃土,加速创新进步”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能力,汽车从业者们也同样深知这个道理。

    “小米汽车上市首月锁单8.8万辆,交付1.5万多辆;接下来全年保证交10万辆,冲刺12万辆。”在小米集团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雷军看来,小米汽车成功的原因是对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对用户的深刻研究洞察,其中,智驾技术全栈自研尤为关键。

    同样发力“全栈自研”的还有蔚来。“神玑9031是全球第一颗5纳米的车规芯片,在transformer算法方面,我们的性能是之前全球最强芯片的6.5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大会上介绍。

    此外,神玑9031还具备微秒级动态唤醒各子系统的能力。在需要时,该芯片能够迅速激活相关系统,为驾驶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配合蔚来产品的安全冗余能力,驾驶者能够在更安全的氛围里感受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以“全栈自研”为代表的技术比拼不是一场简单的“短跑”,而是一场多维比拼的“马拉松”。中国汽车产业只有结盟合力,才能打造出坚实的“科技树底座”。其中,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快速部署落地,将为面向未来的全球化竞争和引领争取到显著的优势。

    谈及这一话题时,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CEO顾维灏介绍,目前高速辅助驾驶产品在中国道路上已迈过1.6亿公里大关,用户使用比例超过40%。他认为智能驾驶的技术驱动因素,已从软件变成了数据:“人工智能只有一个定律,就是‘规模’。一定要有大量数据,更大体量的模型,才能‘大力出奇迹’。”

    在大模型之外,也有厂商利用更全面的科研和工程体系能力,积极打造“全场景”智能。“华为在汽车领域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控、智能车控、智能网联‘5个智能’。目前华为智能驾驶累计里程已达2.2亿公里,平均接管里程达到了270公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补充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化“下半场”中,除了要抓住转瞬即逝的宝贵发展机遇外,中国汽车产业还需应对新的格局和各类挑战。

    王侠指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及其供应链体系正随着产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面临重构。一方面,以整车品牌为主体的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各种新质生产力主体的加入和产业内部更广泛的合作协同,产业整体活力和竞争力与日俱增,并开始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合作,向海外扩散影响力和领导力。

    站在新的产业十字路口中,各大车企纷纷拥抱变化。雷军倡议生态开放合作,全行业共享共建;华为通过与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新能源等组建鸿蒙智行生态联盟,扩大产销规模;智己汽车将与上汽奥迪联合开发智能数字底盘,推动中国智能汽车技术走向海外;零跑与斯特兰蒂斯已采取“反向合资”模式,加速全球化进程,将在欧洲9个国家落地,并计划在年底进军南美、中东非和亚太地区……

    “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以先进的技术与用户价值为基础,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王侠总结说,“接下来,乘着智能化的东风,中国汽车产业将不断地抢先探索发展前路,并在用户体验、产品营销、市场布局等领域持续争流向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06日 08 版

频频出现的汽车新设计究竟有没有必要
杨美虹:福特汽车做公益从不是一锤子买卖
汽车产业智能化“下半场”怎么走 “创新”或成破题密钥
智能化水平升上去,用车成本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