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贵州团属阵地资源与社区服务有效衔接

“团团”聚合力 “伙伴”暖童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10日   01 版)

    一个叫刘飞(化名)的孩子给贵州省毕节市锦绣社区的社工陈英淑留下深刻的印象。男孩通常调皮,但刘飞异常地乖。

    他很少说话。陈英淑被孩子们围着时,刘飞从来不找她。直到陈英淑独自待着,他才小心翼翼地凑过去,问陈老师能不能给他讲道题。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少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去年以来,在贵州省的100多个社区,社工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随迁未成年子女、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他困境青少年等4类重点青少年,开展政治引领、成长关爱、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等社会治理服务。团贵州省委在全省实施了146个“伙伴计划”服务项目,占团中央“伙伴计划”项目总数的五分之一。

    陈英淑等社工看到,这一年来,孩子们和社区都有了一些变化。

    弥补缺失的亲情

    “伙伴计划”实施前,25岁的陈英淑已在锦绣社区服务了3年。她发现,孩子们似乎对这支团队举办的活动进入了“疲倦期”,不太感兴趣了。

    2023年“伙伴计划”立项后,陈英淑认为,服务重点要改为“学业辅导”和“亲情陪伴”。

    社区里很多孩子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过去,孩子们来儿童中心参加活动,有的家长颇有微词:“怎么这么多事!”社工到孩子们家里走访,有的家长连招呼都懒得打。

    社工们辅导孩子们写作业,也兼顾孩子们的生活,家长们的配合度就提高了。

    在锦绣社区服务期间,陈英淑发现,不少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孩子们早早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他们渴望温情和来自成人的照顾。

    “伙伴计划”项目寄来数百册新书,还有适合孩子们玩的桌游、积木、科学实验包等。这些新奇的东西引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怎么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

    陈英淑告诉孩子们,“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给你们玩的,你们随便玩,不用问老师。”

    在一群吵闹的孩子中,刘飞显得格外特别。他只是一脸渴望地盯着桌上的玩具、实验包,他看得太专注了,就连书包和外衣从肩上滑下来都没注意。

    陈英淑又跟刘飞说:“你想玩什么,随便拿啊!”

    刘飞没动,依然专注地看着桌上。

    直到陈英淑把玩具硬塞到刘飞手里,他才小心翼翼地玩起来。

    社工们都提到,每次家访,刘飞不是在给妹妹煮方便面,就是在热剩饭。奶奶还要到附近打工,这个四年级的小男孩早早地承担起了家里的重担。

    很多孩子和刘飞一样,需要帮大人照顾弟弟妹妹。这些孩子懂事得让陈英淑心疼。只有在这里,他们可以做回小孩,无忧无虑地写作业、做游戏。带孩子们写完作业,社工再带着大家一起玩游戏。

    陈英淑有些不好意思,她一个劲儿地说:“我们的游戏太土了。”她用视频记录了孩子们的欢乐瞬间,社工带着孩子们玩木头人、两人三足、你比我猜……孩子们想玩什么,她们就带着大家玩什么。

    社工刘晓雯去年来到锦绣社区工作,她看着刘飞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去年见面时,刘飞邋里邋遢,因为太久没洗澡,身上有些气味。一年过去,他的穿着比过去整洁一些。

    每次家访后,陈英淑总忍不住叮嘱一句:“好好带着妹妹啊!”刘飞过去从不吭声,现在他愿意轻轻地答应一声:“嗯,我会的。”

    有的孩子不愿来儿童中心玩,社工就上门服务,帮孩子们检查电路有没有危险、排除安全隐患。

    志愿者除了陪孩子们写作业、玩耍,也做防性侵、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他们还手绘了一幅社区地图,将有危险的地方标注出来,教给孩子们假如遇到危险应该走哪条路线。

    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有的孩子看书看得入神,有时不由自主地念出声来;六七点钟关门时,有些孩子总是不舍得离开。有时刘晓雯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推门一看,还有小孩在门口徘徊。

    这也是贵州14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伙伴计划”项目点的缩影。

    发现“达人”

    在城市社区,“伙伴计划”有另一个版本:团团活力圈。

    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会泽社区是一个有八九千人的城市社区,毗邻金融城等商业区,这里的居民普遍年轻、知识水平高。

    面对这样的服务对象,项目负责人、贵阳市观山湖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社工向诗月确定了3方面的服务内容:精神素养、运动习惯、户外研学。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户外研学。

    去年9月底,他们将户外研学的主题定为农事体验,招募家庭到附近村里割稻子。招募通知一发出来,几十个名额很快被抢光。

    向诗月记得,那天来了30多组家庭,大人拿着镰刀割稻子,孩子用最传统的方式打稻谷:抓住一把稻谷,在搭斗上用力敲,将谷粒敲下来。

    收完稻子,志愿者又带着孩子们扎稻草人,孩子们玩了一天还意犹未尽。

    社工还带孩子们种过豌豆尖、土豆,今年3月12日植树节,他们又带孩子们种下几十棵杨梅树。

    社区也成了孩子们的展示舞台。放学时间,大香樟树下有时会摆张小桌子、放上话筒,由小朋友在这里讲故事。

    向诗月记得,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在爸爸的陪同下,带着显微镜,给几名小学员上课,手把手地教大家取水样、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团观山湖区委的工作人员感觉,通过这些活动,团委和社区居民的关系更紧密了。

    社工在社区招募了不少“能人”,这里有心理辅导达人、视频剪辑达人、阅读培训达人,返家乡大学生放了寒暑假,来给孩子们辅导作业。他们还跟周边高校合作,请社团的大学生给社区的孩子们上美术课。

    团观山湖区委还设计了更多方案将多方联动起来。红领巾奖章一星章、二星章,原本分别由学校、区县评选。团观山湖区委设计了社区争章制度,少先队员在社区集满德、智、体、美、劳、法6个奖章后,在区里参评红领巾奖章二星章,可以优先获评。

    孩子们放假时,社工带孩子们参观地质博物馆、省博物馆、生态展览馆。不少场馆曾与当地团委有合作关系,但过去很少联合举办活动。“‘伙伴计划’一来,我们发现好像所有资源都可以打通了。”团观山湖区委一名工作人员说。

    扩大“朋友圈”

    康华社区是玉屏侗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辅导作业一直是个难题。

    “伙伴计划”实施以来,社工做了一张彩色的海报,取名为“奔跑吧,花儿与少年”。孩子们根据表现可以获得小星星贴画。作业写得快、给同学讲题,可以获得“星星”,“星星”能兑换零食、文具。如果写作业拖沓、敷衍,会被扣“星星”。这样奖惩分明,不少孩子还主动给弟弟妹妹辅导作业。

    在兴义市王母社区,兴义师院在校大学生志愿者逐渐带动20余名同学一起服务“伙伴计划”。附近的小学教师、校长也主动参与“伙伴计划”示范项目,他们提供了活动场地和活动用品。

    这一年来,贵州全省实施了146个“伙伴计划”项目,覆盖了14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3个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社区、两个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社区,约2.6万人次志愿者参与其中,服务重点青少年20余万人次。

    团贵州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模式,团的主责主业与社区治理、团属阵地资源与社区服务有效衔接起来。西部计划志愿者也是一支重要的服务力量,通过“西部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专项”与“伙伴计划”项目结合,青年社会组织在社区逐渐壮大,志愿服务资源在社区逐渐汇聚,努力实现青年和社区的“双向奔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0日 01 版

“皖美青年”点亮榜样之光
“粽”享艾香国风浓
“团团”聚合力 “伙伴”暖童心
不一样的“青春家宴”
让更多学生了解长城、爱上长城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