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青春角色

张学智:打造小而美的乡村田园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12日   03 版)

    对张学智来说,返乡创业的这些年是赢得乡亲们信任的“丰收年”。最直观的体现是,全村参加夏季修剪枝条技术培训的农户从2018年的10户,增长至2023年300多户,其中年轻人有40多人,培训持续了20多天。他的果园也获评2023年四川省首批家庭农场典型案例(质量品牌型)。

    张学智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杏花村人。6年前,他还是镇上一家网吧的小老板,每天在店里泡一杯茶,悠闲地坐一整天。他的家乡杏花村位于成都市区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周末等节假日时,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小时候,农忙时就跟着爷爷奶奶种地,学施肥浇水,对农业并不陌生。”2018年年底,张学智决定返乡“自讨苦吃”,创办了青白江区阿智农场,种植杏子等优质水果。

    起初张学智并不急于种植,而是花了半年时间学习农业种植知识和土壤培养技术,考取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后才流转了50多亩土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四川省农业种植专家和返乡创业青年。

    “一有空我就去专家办公室,软磨硬泡邀请他们到我的园子指导。”张学智的创业是从20亩的杏园改造开始的,原本规划种植樱桃的20多亩土地整整搁置了两年,直到2020年才正式启用,“精力有限,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走得长远。”

    张学智的杏园是杏花村最早种植杏子的所在地。但由于村民种植技术滞后,刚接手园子时,杏树枝条杂乱,树皮发黑,一棵树只能结10多斤杏子。土壤也硬得“和板砖一样”,有些杏树甚至只开花不结果。

    在种植专家指导下,张学智将杏树进行矮化,剪去长势不良的枝条,培养新枝。以往村民种植杏子都是在春天施肥,春夏季时杏树长出了新芽,但秋冬季节枝条就会因营养不足而枯萎,只能用来当烧火柴。张学智在杏园试验二次施肥法,即每年9月施肥,让杏树储存营养。他还将冬季剪枝的种植传统调整为夏季修剪,更有利于果树发芽、长枝。

    张学智坦言,创业初期,他面临着许多压力——去城市务工的父母期望和返乡创业梦想间的抉择;农户的种植经验和学习到的最新种植技术的碰撞;农业知识理论与具体实践应用间的试错风险规避。

    这些迷茫与困惑随着杏园大丰收而消散。经过张学智的改造,杏树实现两年挂果,产量从亩产700斤增至亩产3000多斤,亩均年产值从0.4万元增至2万多元。结出的果子口感清甜,深受游客青睐。即使售价高于全村均价,仍供不应求,采摘和购买均需提前预约。

    此后,张学智又先后试验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樱桃、桃子、枇杷以及适应成都气候生长的车厘子品种等,并创新开发种植园套种,亩均年产值提升1-2万。2023年,12亩的樱桃园产值超70万,5亩的桃园产值20多万。

    如今,在杏花村,越来越多农户跟着张学智进行果树矮化,曾经质疑他的村民也常常来向他取经。作为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水果分会副会长,张学智除了在园区种植和外出学习培训,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免费为农户培训。他的园区没有一味扩张,而是通过引进新品种、套种试验来提升经济效益。

    “以前50多亩的果园年利润也就10多万元,现在能超百万元,而且我和父母3个人就能忙得过来。”张学智认为,农业不能只做加法,可复制的、高产出的、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农场正成为新型农业发展的重要角色。

    他说,在耕地保护的大政策背景下,杏花村这样以山地为主的土地相对分散,很难形成集中连片,可供扩大种植规模的土地有限。通过先进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模式,提升单亩产值、打造小而美的乡村田园比增加流转土地数量更符合现实。

    “适度规模是家庭农场经营的重要原则,高产出是发展的根基。”团四川省委副书记(兼职)、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理事刘沈厅告诉记者,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返乡青年入场农业的门槛,创业风险相对可控,让有知识、愿学习的年轻人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较高产出。

    立足农业强省建设规划和土地分散、碎小等现实情况,2019年年底,四川省率先出台了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发展家庭农场,张学智等一批青年农场主在政策扶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四川省也是全国省级农业行政部门中唯一一个设立家庭农场职能处室的省份。截至2022年年底,四川省家庭农场数量达22.6万家,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60余亩,亩均年产值5800元左右。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2日 03 版

“豫见美好” 助青年脱单
张学智:打造小而美的乡村田园
国网杭州供电:探索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青年人才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在“知、情、意、行”
看团课《把青年夜校办成党政满意青年受益的“民生工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