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手记

质朴纯粹的“爱”就在孩子心中

卞良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12日   04 版)

    在采访之前,我对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存有刻板认知:几位老师带着一群年纪尚小的学生,一个学期到校外开展几次活动。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究竟受益几何?我不禁在心中画了一个问号。

    4月,听闻在北京市魏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开展了10年之久。带着好奇,我来到这所学校,想一探究竟。

    在校外不远的“温馨家园”里,轮班做志愿服务的孩子们轻车熟路:有的深入泥泞的花圃,蹲在其中专心拔着杂草;有的坐到“老朋友”身旁,在他们指导下学做手工花;还有的拿着铁锹,卖力地帮长辈们翻土锄地……

    很明显,这个地方孩子们经常来,这些服务活动孩子们经常做。更重要的是,老师并未在现场做过多干预指引,这些行为的“动机”完全是出于孩子们自发自觉的“爱”。

    团委书记徐一阳告诉我,孩子们已经将这里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在校外志愿活动中“有样学样”,然后将这些“爱”的行为带到校园、带回家中。

    这次采访中,我几次红了眼眶,这些孩子纯粹的爱与真诚的志愿行为、他们通过志愿服务而发生的那些改变,让我感受到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所在。

    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同样如此。那些中学生们一次次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发自内心地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也会觉得累,也会觉得苦,但正是那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获得感,让他们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快乐。所以他们说出“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付出”这样的话,他们也学着将志愿服务当作一个事业认真去做。

    志愿服务不是一项简单苍白的工作,而是发自于内心的“爱”的活动,是一场有付出也有收获的“双向奔赴”。在这样的活动中,更多的爱被发现、被传递,而孩子们也因为这样的志愿服务改变着、成长着。

卞良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2日 04 版

让德育回归“爱”的本质
发自内心想为别人做些什么
质朴纯粹的“爱”就在孩子心中
《中小学志愿服务观察》专题下期内容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