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擦亮专业建设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24日   06 版)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坚守教书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实施“素养为本”育人体系,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维目标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

    强化立德树人,构筑“素养为本”教书育人体系

    根据新时代基础教育对化学教师的素养要求,构建并实施涵盖高尚的教师道德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娴熟的教育教学素养、良好的教学诊断素养和持续的反思改进素养的育人体系,以发展师范生的从教素养为本,强化立德树人,充分挖掘盐城红色资源——新四军铁军精神,课程思政贯穿育人全过程,突出师范性,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培育学生扎根基础教育的家国情怀,为地方基础教育持续输送高素养中学化学优秀教师。

    融合师范性和学术性,建构“强基笃实”课程教学体系

    以“重品德、重素质,强基础、强实践”为特色,构建师范性和学术性相结合、化学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相结合、综合素养和实践教学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分为6个类别,分别为通识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注重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思政实现全覆盖,将学科前沿进展及自身教科研成果内容融入教材,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需求,形成师范教育新目标、新形态、新模式。

    深化开展教学研究。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改革为主导,广泛开展各类教学研究,在师范生技能培养、重点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科研助力教研,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积极发挥学院各学科和科研平台作用,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将学科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块课程群,组建化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方法与艺术工作坊,以教学学术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三是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加大实践育人力度,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构筑了“基础实验—综合、专业实验—认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分层次、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构建以“科研导师全程引领—优秀学生创队—多年级学生参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实践环节及毕业设计,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行学业导师制,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培养本科生研究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从教能力培养,构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流平台,构建高校—中学实践教学共同体,以实学、实练、实创、实用等“四实”理念强化实践育人,采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并举,线上研讨、线下观摩并行,省内定岗、省外支教并进的“多路径、递进式”模式,提升学生的教师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并以教育部国培示范项目等为拓展,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

    做大做强化学专业,打造高水平新师范

    王院长强调“培养高素养、专业化、创新型师范人才,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是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以来的使命,经过多年拼搏,收获了累累硕果。

    化学类专业建设成绩斐然。化学专业首批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先后获批江苏省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经验和特色在《大学化学》专栏专题报道,专业建设成果辐射其它专业。其中应用化学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近五年化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考研考编率和对口就业率分别高达72.1%和91.3%,毕业生从教信念强,师范生进入中学后,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化学类专业本科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项目获奖质量和数量提升明显。学生多次荣获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2019—2022连续4届获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学生2021-2023年连续入围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同层次高校位居前列。

    研究成果驱动课堂教与学模式转型,受关注度高。团队成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系列论文43篇。论文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被各地作为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全国化学教育领域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主开发的优质教材资源共享,受益面宽。编写《化学教学论》《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等教材,获批江苏省重点教材4部。《化学教学论》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教材配套相应的教学案例资源,辐射到众多高校并获得好评。

    (信息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24日 06 版

秀场变课堂 T台为讲台
人工智能将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集体“走出去”
图片新闻
擦亮专业建设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激活新疆人才“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