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更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
思政课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场域,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思政课建设更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廓清理论迷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稳人生航船之舵,推动其在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材建设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应更加充分地服务国家战略布局,更加紧密地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更加精准地对接育人需求。首先,要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必须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诠释中国精神的思政课教材体系;其次,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还要顺应时代变化,提升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水平。教材建设应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因此,必须以开放心态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最大限度强化思政教育的灵活性与实效性;与此同时,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更要强化制度机制,尤其要注重健全教材使用监测、问题处理以及激励引导等机制,为思政课教材体系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落实这一点,首先,要纵向贯通相互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其次,要横向融合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发挥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系统育人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在全社会搭建思政平台,让思政教育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拓宽思政课建设的视野和格局。
思政课不仅是一门政治理论课,更是一门涉及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全方位培养的课程,因此,开创思政课建设新局面,离不开对其内容问题的深入探讨。丰富思政课建设内容,首先应做到融入大时代,紧密结合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生动素材,将正在发生的鲜活的时代故事、正在进行的伟大的时代变革融入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次,丰富思政课建设内容应善用党史以事析理,将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第三,丰富思政课建设内容应做到解读大道理,生成因时而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精准导向、深化理论内涵并强化思想深度,确保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理论知识并深刻地感受到精神熏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强教必先强师,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涵养其道德情操、夯实其专业功底着力,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其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还要构建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教学督导评价等多维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指挥棒”功能,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再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更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鼓励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强化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推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指挥、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职责明确、全社会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确保思政课建设活动的顺畅实施;还要优化思政课建设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承担制定思政课建设规划蓝图的责任,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评审等工作,监督思政课建设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要强化思政课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全力确保人员配置、设施配置、管理体系及待遇保障等关键要素的充分落实,为思政课建设的顺利推进构建一个稳固的政策与制度支撑框架。
【作者朱穆朗玛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宏伟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生成机制研究”(23BKS076)的阶段性成果】
朱穆朗玛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