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王宁川 宫雨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7月11日   05 版)

    一

    6月下旬,三省交界的重庆东部阴雨绵绵。云雾笼罩的盘山公路上,一辆汽车颠簸着缓慢向前开进。车内,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场站政工部副主任吴仕坤和作为校外辅导员的该部教导员张俊峰,带着援助金和文具用品,赶往重庆市石会镇的“八一爱民学校”。

    一路上,他们的手机响个不停,得知他们要去探访对口援建的山区小学,不少战友朋友向他们打听孩子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群山环绕的重庆市石会镇中心小学操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这个学校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八一爱民学校”,这所山区小学是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场站对口援建的学校。

    在这里读书的孩子都是附近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贫困学生,有的孩子还存在先天性疾病。回忆起过去办学的艰辛,即将退休的学校副校长华学平感慨万千:“过去,这个教学点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每逢雨天山路陡峭湿滑,怕不安全,老师们常常要走10多里山路,一趟一趟接送山里的学生。”

    2006年,第一批海军官兵走进了大山深处,与石会镇中心小学签订《扶贫帮困协议书》,筹措经费用于改善该校教学点硬件设施,并将教学点命名为“八一爱民学校”,这些年来他们不间断地对山区学校进行援助。2016年,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与学校正式建立长期资助意向。

    修建宿舍、整修操场、建立国防教育馆……此后,海军又陆续为小学建起计算机教室、阅览室,配备网络教学平台等,并组织石会镇中心小学老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这些年,对口帮扶的部队经历体制编制的调整,可援建的脚步从未停下。如今,对口援建部队还以党支部为单位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庞小芳是“八一爱民学校”的一名老师,从石会镇中心小学毕业后走出了大山。2007年大学毕业的她,得知海军在自己的母校援建“八一爱民学校”后,毅然放弃外地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学校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

    “部队帮助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教学条件,我们更有责任把家乡的孩子培养好,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庞小芳说,教学点规模虽然不大,但开设有计算机、英语、体育和音乐等多种课程,如今教室里接通了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远程网络教学,设施的升级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

    走在“八一爱民学校”,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学校设有国防长廊、荣誉墙,学校老师和前来帮扶的海军官兵,常常给孩子们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讲海军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很多孩子都会唱铿锵有力的《人民海军向前进》。

    “我叫姚舒婷,是四年级一班的班长,我们班级是雷锋中队,作为英雄的传人,我们要学习英雄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勇敢顽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品质。”6月27日,看到吴仕坤和张俊峰两位“海军叔叔”代表部队来探望同学们,姚舒婷介绍了自己所在的班级组建英模中队的做法。

    “助学更要铸魂,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有助于他们成长成才。”吴仕坤说,在“八一爱民学校”,红色德育课是孩子们常上常新的一堂课,它如同一条线,连起了大山与千里之外的海军部队。

    在每周一节的红色德育课上,孩子们会学习援建部队赠送的英模故事集,从中感悟先烈们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壮志豪情。他们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千里之外的海军官兵进行连线,听海军叔叔们讲述守卫祖国海疆的故事。

    张俊峰是“八一爱民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之前只在远程课堂中线上给孩子们上过思政课,这次有机会实地来到学校,感觉非常亲切。孩子们簇拥着他,七嘴八舌地询问与海军官兵相关的问题,张俊峰一一作了回答。

    这次探望,张俊峰还带着一项任务。他打算让学校的孩子们把自己心中的解放军形象画下来,然后把这些绘画作品当作孩子们的礼物,带给部队的战友们。

    在与孩子们交流时,小学生刘翼扬让张俊峰印象深刻。刘翼扬是师生眼中的“小军迷”,对各种武器装备如数家珍。“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当一名舰载机飞行员,保卫祖国海空。”刘翼扬拿着他画的舰载战斗机兴奋地说。

    “八一爱民学校”校长罗登鹏介绍,近年来,学校提出打造国防特色校园,将学科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营造出浓厚的国防特色氛围。学生们动手制作的火箭、飞机模型,还获得了全区艺术展演第一名。

    2022年,石会镇中心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八一爱民学校”。2023年又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三

    “2000元,能做什么?”

    “它可以买一张外出旅游的机票,也可以买一双新款篮球鞋,或者一部智能手机……”

    “同时,它也可以是一个家庭好几个月的生活费。”探访完“八一爱民学校”,在回到单位的活动交流会上,张俊峰动情地讲述了石会镇中心小学学生肖雨萱的故事。

    7岁的肖雨萱幼时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很少回家,家中还有一个弟弟。除了上学,她还要照顾生病的奶奶与年幼的弟弟,原本稚嫩的肩膀,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可生活的苦难从未夺走孩子的梦想。不久前的期末考试,肖雨萱语文考了98分,数学考了99分。她告诉前来家访的张俊峰:“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张俊峰问。

    小女孩的眼睛里闪烁着坚毅的目光,她说:“我要挣钱把奶奶的病治好,帮助弟弟考上大学,像海军叔叔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交流会现场,该部油料股股长蒋可也分享起他们党支部帮助“八一爱民学校”四年级学生尹乾的故事。

    尹乾在1岁时失去双亲,和爷爷奶奶住在山里,他家距离学校10多公里,年迈的爷爷靠政府救济金生活。两位老人在学校后面的山上租了一间平房,方便孙子上学。尹乾非常争气,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让家里破旧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

    借着这次海军叔叔探访的机会,尹乾给该部油料股党支部官兵赠送了一幅画,上面画的是一艘核潜艇。他说,自己以后想当一名科学家,为国家制造出更多的先进武器装备,帮助解放军叔叔更好地保家卫国。

    学校还有的孩子先天残疾,家人离世,住在当地政府修建的康养院里,身处困境却依旧没有放弃读书的愿望。学校的老师们就带着书本每周轮流送学上门,教孩子读书识字。

    “从孩子们的故事中,我们更深切体会到守卫海疆的目的和意义……”吴仕坤拿出自己家访时拍的一张张照片,展示山区孩子们画的一幅幅图画,令现场官兵感动不已。

    “在我们守护的这片土地上,还有一些艰苦地区的孩子正顶着压力前行,我们有什么理由懈怠,有什么理由不拼?”“看到孩子们真诚、勇敢、善良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我们应该怎么做……”热烈的讨论让官兵们认识到,援建帮扶不仅是爱心助学活动,更是具象化的奋斗观大讨论的社会实践。

    “山与海的距离,在一茬茬官兵的努力下,正在不断缩短。”该场站政委姜华表示,他们正忙着筹备邀请山区学生参加夏令营,并配合学校组织老师们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为更多孩子打开那扇“面向海的窗户”。

王宁川 宫雨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11日 05 版

锻造敢打必胜的“空降先锋”
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