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7月1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打造大国重器的清华答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7月15日   05 版)

    作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核研院”)院长张作义曾感慨,从立项论证至今20多年,整个团队“真的是走遍了千山万水,说尽了千言万语,历尽了千辛万苦”。但是,即便前方要面对的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科学上的艰困雪山”,张作义乃至整个团队的同志们,都牢记着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在老一代科学家的支持下,新一代科学家接过了接力棒,以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把‘没有先例’变成‘成功案例’。”张作义说。据了解,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用氦气进行冷却,采用全陶瓷包覆颗粒球形燃料元件,模块式设计,减小反应堆模块功率,确保反应堆不需要应急冷却系统也能够自然排出余热,被称为固有安全的反应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针对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开展了大量研究和设计工作,但一直没有成功走到工程实施的阶段。

    砥砺前行,知难而进。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清华核研院前任院长吴宗鑫为代表的清华核能人选择了迎难而上,坚定地走研发固有安全反应堆的技术路线,历时20年磨出了高温气冷堆的“第一剑”——2000年年底,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在清华核研院建成。2021年,作为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的带头人,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清华核研院院长张作义带领年轻一代,在战略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征途上继续奋勇拼搏、笃行不怠。2006年,“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2008年2月,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开始实施。2012年12月,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正式开工,2021年8月获得运行许可证开始装载核燃料,2021年12月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2023年12月6日,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开始商运投产。“我们建成并运行了世界上第一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形成和拥有了中国品牌HTR-PM,为发展四代核电技术奠定了基础。”张作义在示范工程投产运行座谈会上发言时说,“在实现创新性工程技术突破的同时,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据张作义解释,这座核电站是世界上首次在工业规模的核电站上通过试验证明:核裂变能也能够实现固有安全,不依靠人为干预和应急冷却,仅依靠自然定律,实现裂变反应堆的自然冷却,不会出现堆芯熔化和放射性大规模泄漏。在工业规模核电站上实现“固有安全”,这是世界核能科学家追寻了几十年的梦想,今天在中国实现。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在国际上被称为第四代核能系统,可以提供500℃甚至更高的高参数工业蒸汽,可以实现热电联产。每个标准化模块功率约10万千瓦,多个模块并联,可以形成20万千瓦、60万千瓦以及更高参数的机组,在我国的工业蒸汽应用市场上已经具备商业竞争力。

    “这是一份打造大国重器的清华答卷。”谈起打造这座世界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的历程,清华核研院党委书记唐亚平这样感慨。要圆满交出这份答卷,除了应对技术层面的大量挑战,还面临着经济回报周期长、多方主体诉求各异、协调协同难等很多难题。如何才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并且长期坚持?清华大学党委高度重视,与中核集团党组一道,引领、支持核研院党委、中核能源公司党委,面向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参研、参建单位发出了“党建促专项”系列联合党建活动倡议书,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合作、为重大专项实施保驾护航。

    从2019年到2021年,清华核研院、中核能源各基层支部,参研、参建单位支部在重大专项实施合作的同时开展了数十次联合党建活动,清华大学和中核集团还连续3年举办“党建促专项”高层论坛,开展了“党建促专项”专项总结表彰活动,大力发挥党建的旗帜、引领作用,畅通沟通渠道,针对棘手问题进行研讨和联合攻关,强化共识,实现“1+1>2”的效果。“党建促专项”有力促进了示范工程的研发和建设。当前,联合党建已经从“党建促专项”发展到了“党建促产业链”的新阶段。清华大学和中核集团进一步强强联手,推动高温气冷堆产业链上下游单位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观念,凝聚高温堆产业报国的统一意志。党旗高高飘扬,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促进产业链、融合经营链、助力创新链、培育人才链,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凝练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战略性高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的党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清华大学与中核集团党组织通力合作,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重大专项攻关的成功之路。”唐亚平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15日 05 版

用艺术点亮星星的孩子
打造大国重器的清华答卷
江苏常州打造非公企业团建“四驱”模式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