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活力的数字未来图景,正因青年创新产生的解决方案,变得具象化起来。
也许这并不是一件易事:限时一周,从无到有,呈现出5组面向未来的数字项目创意,需要试图去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也要兼具完整的商业模式、利润估计和市场前景分析。
但是,来自19个国家的30位年轻人做到了。经过漫长而热烈的讨论,7月20日下午,这些凝聚了中外数字青年建议和共识的数字解决方案,出现在广州,2024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数字领袖研修交流营总结会上。
为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食物浪费,一款名为“魔法食物盒子”的移动端应用程序,为酒店、餐厅等活动场所每天消耗不了的新鲜食物找到更多元“出口”。为了践行“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包容性理念,青年利用数字技术,一端串起全球开放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另一端串起学生的成长,让更多年轻人能通过在线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
从自身经历出发,一些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外国青年,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设想了多种可能的方式为外国人来华旅行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比如:推出可以实时提供翻译的入耳式设备,可以覆盖在手机上的“智能屏幕”硬件设备,或者将日常所需线上服务“打包”在一起的集成式应用程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让跨文化交流向前一步。
此次交流营由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秘书处、国际劳工组织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广州市青年联合会以及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承办,也得到了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黄埔文化(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区青年联合会和广州市天河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支持。
在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数字发展主题论坛上,论坛秘书处携手国际劳工组织宣布启动此次青年数字领袖研修交流计划。7月16日,全国青联副秘书长刘凯在开营仪式上寄语,希望该计划能为全球青年数字人才提供交流平台、资源支持和发展机会,推动各国青年加强数字领域的发展合作。
如今,这一期待得以实现。在为期一周的创意策划、专题培训、项目路演和参访体验等系列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青年用彼此的行动实践和未来展望证明了一句话:青年代表数字发展的现在,也将创造数字发展的未来。
汇集青年创意,拥抱数字变革
数字技术正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环境保护等多项关乎青年发展的重要议题,也重塑着年轻人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迅速崛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代表之一。梳理总结会上展示的5组数字项目创意,无一例外,都在不同程度上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关。在印度卡姆泰克联合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萨克沙姆·古普塔看来,“至少在未来10年里,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更多新可能”。
第一次来到广州,古普塔发现,这里常有各种大型会议活动举行,相应地会有大量新鲜食物制作出来供活动需要。同时,和同组成员交流过后,古普塔发现了相似的经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往往缺少传统烹饪的时间,就近选择预制菜和方便食物,简单解决一顿饭。于是,供求关系形成。
基于促进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魔法食物盒子”应用程序的设想应运而生。围绕酒店、餐厅等会议活动集中的区域,古普塔的团队建立起非预制菜的收集、包装和处理中心。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对非预制的新鲜食物有需求的学生和上班族可以在手机上登记饮食偏好,并就近选择下单配送。“这是我与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一起交流产生的灵感,大家都希望,借助数字工具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古普塔说。
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不止于生活。谈及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呼吁,将教育放在全球议程的核心位置。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谢尔·沙·班加什在巴基斯坦创建了一个免费向青年传授数字和绿色技能的在线教育平台。他的学生遍布全球,既有来自非洲、南美洲等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的地区的青年,也吸引了一些发达国家青年的加入。在过程中,班加什意识到,不论年轻人来自哪里,都有掌握数字技能、帮助本国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强烈愿望。
班加什把他的发现带到了此次交流营。结合同组其他国家的数字青年对在线课程、社交媒体、环保组织和技术供应商等可供整合的渠道的建议,一个可以为年轻人生成定制化技能培训服务的平台初见雏形。“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意识到自己有机会、有能力去参与数字未来的建设。”班加什很开心,自己此行来到广州,找到了潜在的合作伙伴。
赋能青年发展,弥合数字鸿沟
在研修交流营的开营仪式上,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戴晓初分享了一项研究发现:展望未来几十年,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劳动力队伍的建设要更加关注提升软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不停变化的世界。
中国青年报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数字领袖研修交流计划实施情况,通过该项目将搭建数字社群,推动中外青年共享共赢;探索打造创新实验平台,助力优质数字项目推广孵化;通过传播矩阵,传播数字青年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由此,主办方希望,参加此次交流营的中外数字青年,通过访问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百度、中国联通、极飞超级农场等多家在广州的科技创新企业,参与广州市天河区招商推介交流会等活动,感受数字商业前沿的强劲浪潮,建立起新的联系和社群,互相赋能和促进。这样一来,青年可以在了解企业的过程中,更好地去了解人工智能、了解中国。
在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肯尼亚,凯瑟琳·姆拜担任着非洲高级电信研究所合作与研究创新协调员。参观完极飞科技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农业无人飞机和无人车,姆拜敏锐地感知到,这些前沿技术运用可以在未来引入本国并进行推广,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很兴奋有机会了解到中国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姆拜已经与有关负责人交换了联系方式。
从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到联合国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弥合数字鸿沟”都是数字社会不让“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核心议题。国际劳工组织高级青年就业专家苏珊娜·普埃尔托谈到,在工业、通信、金融等青年就业热门行业,劳动者职业能力与数字技能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尤为突出。数字鸿沟问题还存在于不同性别之间,因此要鼓励更多年轻的女性学习数字技能,参与到各行各业中去。
“数字赋能青年的逻辑是,利用技术为主体创造更多机会、协调多元资源,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全社会的数字经济发展中。”交流营期间,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教授葛建新主持进行了商业模式画布培训。总结会上的项目展示,让葛建新欣慰地看到年轻人成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她期待,这些基于中国社会产生的数字解决方案能通过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为更多世界性问题提供参考。
共创数字未来,青年主动有为
距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剩6年时间,但根据联合国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仅有17%的目标进展顺利。面对严峻挑战,拥有更强烈学习欲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被寄予厚望,成为帮助全球重回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正轨的关键。
国际劳工组织STEM妇女项目数字营销技能培训师马克·伯特尔夫提出,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潜在的创新者,都有希望领导数字技术激发出向善的力量,建立起一个更积极的数字未来。她期待年轻人大展宏图,主动作为。
埃及小伙穆罕默德·赛义德是参加此次交流营年龄最小的代表,今年只有20岁,已经是一家创立了3年的教育技术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还在上中学时,赛义德了解到身边同学患有阅读障碍,他开始思考如何为同样受此困扰的年轻同辈寻找上学和就业的“出路”。
在赛义德团队的努力下,中东和北非地区有了第一个处理特定学习障碍的教育技术平台,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课程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他们已帮助约5万名青少年成功克服学习困难。
同样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博士生盛建中的另一身份是武汉悟空游人工智能应用软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盛建中所在团队成功解决了社会寻亲中“人脸不够清晰”这一核心问题,多名走失儿童受益于此,重新回到家人身边。
据盛建中介绍,已经有巴基斯坦等国的青年代表向他发来合作寻亲的需求,他和团队所研发的技术,有机会在更多国家生根发芽。
什么是数字未来?交流营期间,数字青年每天都在给出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那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深度融合的世界;也有人认为,在这个未来图景中,数字技术不仅是工具或手段,更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数字未来已经到来了。”在加纳“绽放学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阿琴庞看来,正是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才能借助此次交流营的契机聚集在中国。“未来,希望我们更加紧密地建立起联系,大家一起携手,帮助世界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