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场开香槟”?警惕,真有影响。
——————————
巴黎奥运会结束了,与之相关的讨论却仍然热火朝天。其中,有这样一批人表示自己松了口气:“运动员牛!中国队牛!比赛结束前我都不敢说,就怕‘毒奶’!”甚至有人说,“我平时就比较倒霉,都不敢看比赛直播,甚至不敢看奖牌榜,更不敢胡说八道,就怕‘毒奶’影响比赛结果。”
“毒奶”体质?别怕,不是真的
“毒奶”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影响吗?“奶”原本常用于游戏中,指的是给某个角色加血治疗,后来引申为夸赞、吹嘘;“毒奶”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毒”的夸赞吹嘘,其“有毒”体现在,夸赞吹嘘完某个人或预测某件事会成功后,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个人或这件事反而失败了。
游戏和体育竞技领域都有知名的“毒奶解说”,竞赛结果总是和他们预测的相反,以至于比赛前夕观众总会要求他们闭嘴。不过也有观众会“卡bug”:既然结果总是和你预测的相反,那你就说个我不想看到的结果吧!
说笑归说笑,担心自己有“毒奶体质”的观众大可不必真的为此紧张,因为并没有科学依据支持“毒奶”的存在。“毒奶”现象更多是概率问题和心理效应,而不是客观实际的因果关系。
首先,任何预测都有成功或失败的概率。但是当预测成功时,很少有人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预测,而是合理地认识到运动员是有实力的。只有当结果不如意时,人们才会开始找理由。近年来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运动员的不容易,不忍心加以苛责,所以大家更愿意把不如意归因到其他因素上,比如解说或观众的“毒奶”。
随后,人们总是有证实倾向的认知偏差,也就是在认为某人“毒奶”之后,更愿意去证实自己这个想法,选择性地关注和记住那些结果与预测相反的情况,进而巩固强化了“毒奶”的印象。就这样,在心理认知偏差的引导下,一位“毒奶”解说或“毒奶”观众就诞生了。
“半场开香槟”?警惕,真有影响
即便知道“毒奶”并没有科学依据,大家可能仍然忍不住责备本次奥运会最大的“毒奶”——赞助商提前放出庆祝运动员夺冠的海报,最后运动员却没有夺冠。大家说竞技体育最忌“半场开香槟”,也就是最忌过早庆祝胜利,甚至教练也会这么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和观众的“毒奶”关系不大,观众是否“开香槟”、什么时候“开香槟”,如果不被运动员知道,就不会有什么影响。教练说的忌讳,其实是涉及到运动员的备赛心理了。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现和压力的关系呈一个倒U型曲线,也就是说,运动员在适度的压力下表现是最好的,但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就会导致表现下降。如果提前“开香槟”庆祝,感受到的压力骤降,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的动力也骤然下降,老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就是这样的;动力下降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再那么集中,进而影响接下来的表现;但同时,对手反而可能会因为己方运动员的轻视而更有动力反击,也更容易发现己方运动员的漏洞。这些因素叠加,就使得“半场开香槟”成了忌讳。
备赛心理战术,我们也可以用
虽然奥运会结束了,但各种比赛、考试仍然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动员用于备赛的心理技巧,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应用的。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新的理论——“压力-资源-注意控制整合模型”。它对先前的理论模型取其精华,综合呈现了压力、注意控制和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们的“备赛”提供理论基础。该模型认为,面对压力情境时,如果人的自控力资源充足、身体能量充足,就会把压力情境评估为一种挑战,不会为此过分焦虑,也能保持注意控制,使得成绩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相反,如果自控力不足,就可能会把压力情境评估为威胁,为此过度焦虑,导致发挥失常、影响成绩。在后者这种情况下,如果及时补充自控力资源,也能弥补回来;如果一直得不到弥补,成绩持续下降,可能会继续引发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压力水平、提升成绩:
首先,把比赛、考试视为挑战而非威胁。平时关注自己的不足、强调比赛或考试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进步;但到了比赛或考试前夕,仍然只关注自己的不足,就会让我们感到威胁、恐慌了。在赛前、考前,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自己已拥有的能力和资源,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合理评估它的重要性,才能把当前的比赛或者考试情境解释为一次挑战,而不是把它当作威胁,这样就能减少焦虑情绪反应, 避免注意系统失衡。
然后,及时补充自控力资源。无论在练习还是在比赛、考试中,都要及时进行能量补充,运动员要吃好睡好,考生同样也是,因为身体能量是自控力资源的基础,有充足的自我控制资源应对高压力情境的要求,才能保持比赛、考试中的注意力。
还有,要有“清零”心态,阻断恶性循环。万一比赛出现失误,或者考试中发现上一门没考好,要及时将其“清零”,把每场次的比赛、考试都当作第一把、第一门,从零开始,以终止欠佳表现和糟糕心态的恶性传导。
祝大家在之后的生活中,也能一直拥有好心态、好表现,顺利应对生活中的每个挑战。
殷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