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8月25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助农兴农 卫国戍边 文旅创新

黑土地上 “青”力量挺膺担当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8月25日   01 版)

    盛夏时节,黑龙江大地一片葱茏绿意,生机勃勃。这里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绵延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维护国防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年轻人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动人篇章。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数据显示,全国每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其中,青年又承担着怎样的角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寻找答案。

    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水稻,正逐渐成为历史。万亩大地号里,水稻叶龄诊断仪、田间气象站等设备正实时收集农田的相关数据,再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到“数字三江一体化云平台”上,工作人员可对浇水施肥、病虫害状况、作物生长环境等进行即时调控。

    “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我们在示范区内实现了无人机植保、无人联合收割机收获、自动闸门灌溉等。”七星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徐靖宇介绍。

    2018年大学毕业后,徐靖宇来到七星农场工作。虽然本硕均就读农学相关专业,但此前从未种过地的他,第一次下田,就被黑土地来了一个“下马威”,“感觉田能把我吞掉,都不敢往前走”。

    如今,徐靖宇爱上了这片土地,“我主要负责改装各种农机,帮助农户节省劳动力”。他以春耕为例说:“以前,农户需要大量人力起苗、挑苗、运苗。稻田里,还需要3个人合力操作一台插秧机。”经过团队不断科研攻关,如今,只需要1人加苗,就能实现插秧机的自动化播种,大大节省了人力。

    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水稻办副主任姜灏,已在北大荒扎根16年。2008年7月,姜灏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从北京坐火车到佳木斯市,再转乘汽车到建三江,“那天一直下着雨,但看到车窗外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稻田,我特别兴奋”。

    这些年,由姜灏总结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已累计推广100万亩以上农田;他主持筛选出的“龙稻18”水稻品种,是国家审定的一级大米品种,平均亩产500公斤,示范推广面积5000多亩。“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我们正实施农田的标准化改造工作。”姜灏表示,改造主要是为了减小稻田内水渠、池埂等设施的面积,进一步提高农田利用率,为机械作业扫清障碍,“原来插秧可能需要7天,现在5天就完工了”。

    值得一提的是,姜灏和徐靖宇都是“龙小青”助农志愿服务队成员。团黑龙江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团黑龙江省委启动实施了“团聚青年力量·筑牢粮食安全”助力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前,全省共组建“龙小青”助农志愿服务队466支,涉及青年4500余名,服务覆盖村(屯)近千个。团省委将进一步加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青年才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

    华夏东极向阳而生

    佳木斯抚远市地处我国陆地最东端,有“华夏东极”之称。盛夏时节,凌晨3点,当中国的大半部分都还在黑夜之中,这里就已迎来最东方的第一缕阳光。游客们惊叹于日出时分的美景,但对于抚远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来说,这是他们每天的日常。

    在这个“东方第一消防队”,消防员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我们‘最偏、最苦、最无私’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令25岁的副站长张钰印象深刻的,是每年冬天出警时的场景,“晚上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紧急集合的时候,队员就已经冻得不行了。喷水灭火,水滴到身上就会结成冰。”尽管艰苦,但这支队员平均年龄仅有29岁的队伍,坚守在这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守护着万家安宁,辖区内已连续40多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事故。

    由于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黑龙江相望,抚远市边防压力很大。奔流的黑龙江水面上,黑龙江边检总站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宛春雨在此工作,多年来风吹日晒的巡逻执勤,让他的肤色变得黝黑。171公里,是宛春雨所在大队辖区边境线的长度,他牢记于心。

    为保护好渔业资源,黑龙江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的禁渔期,但禁渔期间仍有不少人铤而走险。宛春雨和战友摸清了分叉繁多的每一条水道,只为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

    “我们的巡逻艇马力足够大,但追上违法犯罪分子没那么容易。”宛春雨说,江里有许多沟渠、岔口,船只很容易搁浅。他们现在需要信息、技术等多工种配合,才能完成一次圆满的任务。

    尽管条件艰苦,但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黑瞎子岛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徐旭感叹,现在的边境巡防条件比起他2005年刚参加工作时“好太多”。徐旭回忆,以前执勤“天当被、地当床,喝江水、吃干粮,草棍蒿杆做筷子,泥浆尘土裹衣裳”,他们曾在江边搭帐篷,与渔民同作息。如今,他们的大本营搬到了趸船上,空调、饮用水一应俱全;速度40码的“飞龙艇”,升级成为300码的巡逻艇。

    由于“夜晚是违法犯罪分子最好的保护色”,徐旭与战友夜间常常要在江面巡逻。他喜欢日出,因为他们可以暂时放下心来,休息一会儿。此时,徐旭总要拿出手机,给妻子报个平安。

    徐旭和战友的付出是值得的。“黑瞎子岛边境管理大队登岛12年,巡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救助群众120余人次,我们打造了一个‘平安岛’。”徐旭说。

    边境需要青年力量。团黑龙江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增加640个全国项目志愿者,实现边境县全覆盖。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力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项目覆盖边境县扩大到16个。团省委还指导边境团县(市、区)委组建了25个青年护边志愿队,总规模达600余人,并联合边防部队、边境派出所、护边员一同开展“爱国守边 青春挺膺”等巡边护边志愿服务6次,巡逻路线总长达360余公里。

    讲好黑龙江的故事

    今年年初,黑龙江凭着冰雪爆火。暑期,这里再迎夏季旅游热潮。美团数据显示,8月,黑龙江全省文旅预订单量同比增长39%,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大庆和佳木斯最受欢迎。

    在哈尔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只为一睹这里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群,品尝百年老店的美食,感受老哈尔滨的风情。黑龙江时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维文化”),坐落于街区一角的两层建筑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这里时,公司创始人孙明远正筹划着晚上的直播。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孙明远特别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来到哈尔滨,“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挖掘、讲好黑龙江的故事”。

    如今,时维文化的直播间销售着2000余种黑龙江特色产品。“希望通过好物,展示黑龙江的人间烟火气。”孙明远拿起两枚设计精致的冰箱贴:一枚以黑龙江地图剪影表现冰雪景象,另一枚写实地再现了街区的大罗新大楼。“这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生的原创设计,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将他们的创意变成产品,推向全国。”孙明远说,在团哈尔滨市委的帮助下,公司对接了多所高校,让公司从研发到销售的多个环节,有了人才储备。

    最近,青年在街区有了活动阵地。团道外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青年之家开始营业,团区委在此开设了青年夜校和共享自习室,安排了公文写作技能课、非遗传统文化手工课等夜校课程,为青年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在另一处人气景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青年同样在为文旅发展助力。“我们这款冲锋衣内置了特殊材料加热膜,能实现两秒速热。”轻按衣服上的圆形按钮,衣服内里随即变得温暖许多,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洋团队的研究成果——基于新型二维材料和能量管理系统的智能温控服装。

    周洋介绍,这款服装的基础款去年已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卖,“销量不错,今年的升级版正在设计中,冬天会和大家见面”。“该项目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有望帮助我省解决冬季游客怕冷不敢来和在游玩过程中体验感不佳的多年行业痛点。”团黑龙江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正是黑龙江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工作的成果之一。

    去年10月,团黑龙江省委印发《黑龙江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 创意 创业 创造”工作方案》,聚焦强省需求,围绕青年发展,探索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工作思路,依托团属品牌竞赛,鼓励青年勇攀科技高峰,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25日 01 版

江苏共青团:爱心力量成就精彩暑假
黑土地上 “青”力量挺膺担当
第七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决赛开幕
“火炉重庆”再战高温
未入校门 先下田间
水下考古如何叩开“深蓝之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