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的规划不仅妥善保护了古建筑遗产,还显著提升了中轴线周边胡同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正逐步拓展出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新空间。”漫步在北京中轴线上,比利时鲁汶大学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高曼士由衷感叹,这正是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体现,北京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令人钦佩。
2024北京文化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实地走访了太庙、前门会馆群落、天坛等文化地标,深入了解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保护现状。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深化文化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为年度主题,来自70多个国家的800多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从互鉴到交流,文化像纽带,把来自不同国度的嘉宾连接在一起。
“今天的中国,处处可以感受文化的浓郁气息和盎然生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在演讲中,以近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为例,强调了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自发布以来,《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西游热”,激发了各国玩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奥斯卡获奖者、著名英国导演柯文思认为,《黑神话·悟空》“打开了中国魅力的全球想象”,这种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应当重点聚焦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指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正通过影视创作等方式实现广泛传播。他认为,如今大量中外合拍作品的出现,形成了全球性的流动,为中华文化海外扩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空间。
法国制片人尼古拉·德尚也表示,对于内容生产来说,“中国是真正的宝藏”,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科技资源和人文底蕴。近年来,他多次主导中法合拍纪录片。“中国作品走向世界的挑战在于与国际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引领中国作品成功走向世界舞台。”在他看来,中国不仅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更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的地方。
“人类的记忆——中国世界遗产”摄影展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一大亮点,在会议厅外精彩呈现,吸引了路过的中外嘉宾驻足欣赏。展览以“人类的记忆”为宏大主题,聚焦中国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世界遗产,通过一幅幅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韵味。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旅行业从业者、俄罗斯青年李娜5年前来到中国,走遍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对各地文旅特色如数家珍。最近,她参观了中国考古博物馆,认为每个来中国的外国人都应该去看看。
论坛茶歇时,许多外国嘉宾用流利的中文交流。“我平时就住在北京,故宫、天安门、胡同,这些地方你都应该去。”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向同为外国嘉宾的自媒体博主天使推荐了北京的景点。
名叫天使的赞比亚青年,网名“陕西黑娃”,他在陕西长大,凭借着说陕西话的黑人形象在互联网上讲述陕西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学好中国文化对于讲好中国故事非常有帮助。”方浩明说。
北京文化论坛期间,青年一代为全球文明互鉴的贡献也被嘉宾们频繁提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认为,年轻一代有必要了解他国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培养跨文化能力,弘扬分享和对话的价值观。
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阿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应该在学好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多学习外国文化,以建设融合包容的文化交往,把握住“文化和谐”这一国际关系成功的关键。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与互鉴日益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尼·林斯指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文化扮演着核心角色。”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罗尼·林斯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当被问及文化交流对于加深不同国家民众间理解与友谊的重大意义时,罗尼·林斯引用了一句富含哲理的非洲谚语来揭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若你渴望疾步前行,或许应独自启程;但若你志在远行,则必须与人结伴同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